饶宗颐-国学大师饶宗颐今晨逝世 他自幼独好释氏书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饶宗颐-国学大师饶宗颐今晨逝世 他自幼独好释氏书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国学大师饶宗颐今晨逝世 他自幼独好释氏书
国学大师饶宗颐(资料图)
饶公致力于学术研究,学问几乎涵盖国学各领域(资料图)
饶公自童稚之年攻治经史,独好释氏书,四十年来几无日不与三藏结缘(资料图)
李克强总理会见饶公(资料图)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邀请饶公及其家人到礼宾府茶聚(资料图)
饶公与季羡林齐名,学界称“南饶
饶公百岁寿宴
以书通禅如梦觉,梦醒春晓满洞天(资料图)
饶公临池笔耕数十年,一直是在寻求身心如“飘风泉涌”般的禅悦(资料图)
大菩文化佛讯 2018年2月6日凌晨,国学大师饶宗颐逝世,享年101岁。
饶公是我国当代著名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文学家、经学家、教育家、书画家。他与季羡林齐名,学界称“南饶北季”。
佛学大家
饶公长期致力于学术研究,学问几乎涵盖国学各领域,且精通梵文。其巨著《饶宗颐二十世纪学术文集》涉及上古史、甲骨学、简帛学、经学、礼乐学、宗教学、楚辞学、史学、敦煌学、目录学、古典文学及中国艺术史等十三大门类。
饶公对佛学颇有研究。自幼时起,他便饱读群书。《大藏经》、《巴利文藏》自在囊中。他曾在《宗颐名说》中写道:“自童稚之年攻治经史,独好释氏书,四十年来几无日不与三藏结缘。”
十余岁,他便坚持每日打坐。饶公认为真正的道场并非仅在庙宇里。心中有佛,处处是佛。
四十余岁,饶公始学梵文。他向印度学者学习梨俱吠陀,足迹遍及印度南北;游历缅甸、锡兰、泰国、柬埔寨等地,佛学修养日益精深。饶公一生虽未出家,佛学悟性却极高。季羡林曾赞:“饶宗颐先生是能预流的。”
长期的积累、不断的学习,成就了饶公的满腹经纶。
以书通禅
饶公曾言:熟读禅灯之文,于书画关捩,自能参透,得活用之妙,以禅通艺,开无数法门。
他自幼临池习书,从颜体入门,旁及北碑。初涉门径,循规蹈矩。中年于法京得见敦煌书卷,眼界大开,“弥有所悟”。及至晚年,“骨力必由己出”,“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饶公曾在《自书学书经过》写道:“余髫龄习书,从大字麻姑仙坛入手,父执蔡梦香先生,命参学魏碑。于张猛龙爨龙颜写数十遍,故略窥北碑途径,欧阳率更尤所酷嗜。复学钟王。中岁在法京见唐拓化度寺、温泉铭、金刚经诸本,弥有所悟。枕馈即久,故于敦煌书法,妄有著论。所得至浅。尝谓自大篆演为今隶,两汉碑碣,实其桥梁。近百年来地不爱宝,简册真迹,能发人神智。清世以碑帖为二学,应合此为三,已成
饶公曾书:以书通禅如梦觉,梦醒春晓满洞天。
以书通禅,首重理趣。饶公在主编《敦煌书法丛刊》期间,对敦煌出土的隋唐写经体书法下过苦功。他认为将写经职业化会丧失艺术创造性,只是机械复制。但他并不拒绝采用心经体抒情达意。他曾反复摹写《心经》,五个版本迥然不同。
以书通禅,其次是通在奇趣。禅宗擅长阐发禅理。饶公有意识地追求奇趣之美,其书画作品常出现“反常合道”之构图,“似斜反正”之章法,奇谲多变之体势,出人意表之色彩。
以书通禅,通在天趣。饶公临池笔耕数十年,一直是在寻求身
今日凌晨,饶公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上午,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非常敬重饶公。在过去数十年间,她都曾得到饶公的教诲。如今,她的办公室仍挂有饶公赠她的墨宝——“贞固干事”。
饶公,一路走好!
相关新闻:
国学大师饶宗颐:六祖惠能可能有家世渊源
香港饶宗颐佛教美术展开幕 展期将于5月25日结束
原文出处:https://www.pusa123.com/pusa/news/fo/116563.shtml
以上是关于饶宗颐-国学大师饶宗颐今晨逝世 他自幼独好释氏书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饶宗颐-国学大师饶宗颐今晨逝世 他自幼独好释氏书;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xinw/1492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