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马来西亚佛教总会会长日恒法师出席大会并发言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马来西亚佛教总会会长日恒法师出席大会并发言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马来西亚佛教总会会长日恒法师出席大会并发言
马来西亚佛教总会会长日恒法师大会发言(图片来源:大菩文化 摄影:妙雨)
大菩文化福建讯 2018年10月28日至30日,第五届世界佛教论坛在福建省莆田市召开。论坛主题为“交流互鉴、中道圆融”,邀请海内外佛教界人士、学者等约800余位代表出席。马来西亚佛教总会会长日恒法师出席大会并发言。以下为讲话全文:
交流互鑒,圓融中道
今天的佛教弟子,不論出家或在家眾,有兩個
讀過佛教史的人,都知道隋唐時代,是中國佛教黃金時代。當時和尚尊嚴可以與奉聖旨到民間的官尊嚴相比,其因素何在?當時的僧侶才學傑出、道德高超為主要因素外,性情和平、志向堅定、專心矢志去惡修善的佛教僧侶,堪稱人天模範。所以每當法師講法之時,不遠千里來聽法者,車水馬龍,座無虛席,儀式莊嚴,布置隆重,使人一見生敬。
佛教本身的力量是否強大,必須遠離各自為政,促使力量渙散。假使我們彼此能夠志同道合,團結一致,其力非但能在一處建設一座佛教大機構,世界各地的大組織也不成問題。所謂︰「團結就是力量。」欲使佛教繁榮和興盛,首要的條件是領導有方,力量集中,友誼合作,努力圖存。
所謂︰「種樹必培其根,種德必培其心。」我們如果期望風調雨順,五穀豐登,戰禍消弭,安居樂業的話,第一個要務,必須奠定世人的心邁向道德上的實踐的。假如我們能夠注重人格,真正有了崇高道德的觀念和優良的品性,世人自然不會為非作歹,做出有害社會的種種惡行為。但這種道德觀念的樹立,必須有賴於教界內外合力的共識培育,否則不易為力。有了互助互力的和敬觀念,再回向世人,其心自然能正,心正則身修,身修則家齊,家齊則國治,國治則天下平。如果一國如此,萬邦風行,則人與人相安,國與國相睦。是則又何患國不泰,民不安?世界和平,不求而自得!
佛教各界同仁若能「以推己及人」的精神,從事各種慈善福利
在自己佛教界內,如果各個領導人士能律己甚嚴,終日積極認真對待菩薩事業生活,止過防非。對人則能忠實老成,慈悲為懷。因為我們的多能謙讓、仁愛、忍耐與忠誠服務社會。是故,政府有鑒於此,才會常照心到佛團組織的借款撥地,與佛教同心協力的協助苦難市民,擴展學校及慈善機構,以表支持。
所謂時光一去不回頭,五、六十年的日子猶如電光火石般一閃而過,空自蹉跎歲月,我們有負佛恩,對佛教的建樹甚少,實汗顏無地,以期昭隆佛種,續佛慧命,將佛法發揚光大,利樂有情。因此,期願大眾同
所以菩薩發心
最後再補充的一句話:「淨心第一、利他為上。」菩薩在淨化自心時利益眾生,在利益眾生時不斷修持自身。因此,我們要必須著重在自利而利他的交流互鑒中,以圓融中道利他中,又能完成佛道的圓滿。
原文出处:https://www.pusa123.com/pusa/news/fo/119972.s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马来西亚佛教总会会长日恒法师出席大会并发言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马来西亚佛教总会会长日恒法师出席大会并发言;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xinw/1481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