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显-纯一法师:增进中斯法情道谊,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法显-纯一法师:增进中斯法情道谊,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纯一法师:增进中斯法情道谊,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法显文化与新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论坛”开幕仪式
纯一法师代表中国佛教协会出席
致辞
(转载自:南昌佑民寺,原标题:纯一法师斯里兰卡演讲:海上丝路结硕果 千年佛缘开新篇)
大菩文化海外讯 由斯里兰卡龙华书院、山西临汾法显文化协会主办,斯里兰卡住建文化部、教育部协办的“法显文化与新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论坛”在国会大厦莲花厅开幕。纯一法师代表中国佛教协会致辞,以下为演讲内容:
佛缘说不尽,山海若比邻。在这荷花绽放的美好时节,我们中国佛教代表团应邀躬逢盛会,因缘殊胜。自从踏上斯里兰卡这块神奇而美丽的土地,我们就深刻感受到兰卡佛教界和人民的友好热情,深刻感受到兰卡厚重的历史文明,深刻感受到中斯两国源远流
古往今来,中斯两国文明,一衣带水,从未被时空阻断。正如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所说:“嘤其鸣矣,求其友声。”我们跨越时空,不远万里,就是要寻求志同道合朋友的“逐梦”共识,增进两国佛教界的法情道谊,助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斯里兰卡与中国,国与国之间,佛教界与佛教界之间,正是这样的朋友,以前是,现在是,深信未来亦然!
今天,由斯里兰卡龙华书院、山西临汾法显文化协会主办,斯里兰卡住建文化部、教育部协办的“法显文化与新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论坛”在国会大厦莲花厅开幕,可谓一时千载、千载一时的盛举,在此,我谨代表中国佛教协会表示最热烈的祝贺!
1620年前的今天,法显大师不畏千山阻隔、万里鲸波,以为法舍身的大无畏气概,九死一生,来到美丽的佛国斯里兰卡。他从遥远的东方,带去了中国人民的深情厚谊,又在佛国寻得宝贵的经卷后,带回中国。他将友谊的种子播撒在中斯两国人民的心中,将佛法的宝藏传播到了东方大地。千载悠悠,沧海桑田。法显大师万里求法的壮举震古烁今,他的名字闪亮而崇高,堪与日月同辉!
今天,我们纪念法显大师,首先是缅怀其作为伟大旅行家,在中斯两国之间最早织就了友谊的黄金纽带。公元399年,法显大师鉴于中国律典不全,下定决心赴印度和斯里兰卡求法。当时他已年逾六旬,在平均寿命只有三十岁左右的那个时代,六十岁已经是颐养天年的高寿了。
但,大师为了把律典全本带回中国,以舍我其谁的使命感和为法忘躯的道德勇气,毅然与同道慧景、慧应、慧嵬、道整等法师,踏上了西行求法之途。在西出敦煌,走进沙漠之际,“上无飞鸟,下无走兽。遍望极目,欲求度处,则莫知所拟。唯以死人枯骨为标志耳!”他克服了现代人无法想象的种种艰难险阻,终于到达印度。
在巡礼印度各地的圣迹之后,他于411年到达斯里兰卡(当时称师子国),并在那里生活了两年。至今,无畏山寺还留有“法显洞”,据说当年大师曾在此修行。那时的斯里兰卡有僧人六万余人,是名副其实的佛教国度。法显大师在所著《佛国记》中记录了无畏山寺的盛况、圣足山的信仰、摩诃巴利斋堂(Mahapali)施斋的风俗等史料,皆可与斯里兰卡的史书如《大史》等相关记载相互印证,是我们了解五世纪初斯里兰卡社会历史文化的重要文献。
公元413年,大师携带经卷从海路回到中国。出国之时,与他一同西行的有10人,或半途折返,或病死异国,或久留不还,只有法显一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韧不拔,百折不挠,完成夙愿,由海路携经而归。
法显大师西行求法,前后14年,游历30余国。其游记《佛国记》与唐代玄奘大师与辨机所著《大唐西域记》、义净大师的《南海寄归内法传》,三足鼎立,异彩纷呈,辉映史册。
舍身求法的法显大师等,被我国著名文学家鲁迅先生誉为中华“民族的脊梁”。近年来,法显精神在我国广为颂扬,法显大师的出生地山西临汾,还建立了“法显纪念馆”,出版了长篇历史小说《法显》。在法显大师回国登陆地青岛,上演了舞剧《法显》,各地还多次召开了纪念法显大师的学术研讨会。
可以说,法显大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心系故土、为法忘躯、生死以之的菩萨精神,业已经成为当代中国人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斯里兰卡,1992年就在无畏山寺建立了“法显大师纪念馆”,该馆已成为兰卡人民和到访的中国人缅怀法显大师、感受其伟大业绩和崇高精神的教育基地。
今天,我们纪念法显大师,更是因为他作为一位求法高僧为中国佛教戒律学所做的拓荒性贡献。作为一名当代的佛教徒,我们不禁无限感怀其在弘扬佛法,特别是在弘扬佛教戒律方面做出的历史性贡献。
众所周知,佛教虽然早在汉代就传入中国,但直到五胡十六国时代(304~439年),才有了汉族人的出家制度,出现了中国佛教界的僧团。在戒律的传译方面,道安法师于公元379年至38
在北印度,由于戒律是口口相传,没有行诸文字,所以得不到任何文本。到中印度,法显大师才得到《摩诃僧祗律》和萨婆多部的《十诵律》。为了学习这些律典,法显在中印度学习梵文达三年之久。
与法显大师同行的法师们,深为印度佛教戒律谨严而钦佩,对于印度僧团过着如法如律的清净生活,心生羡慕,终生留在印度修行。但,法显大师则始终没有忘记自己回国弘法的使命,毅然孑身一人踏上继续求法之路。在斯里兰卡,法显大师又寻得《弥沙塞律》藏本,并将其与在斯里兰卡觅得的《长阿含经》、《杂阿含经》和一部《杂藏》,带回了中国。
回国之后,法显大师于义熙十四年(418),与佛陀跋陀罗共同译出《摩诃僧祗律》40卷。此律为印度佛教大众部所传的广律。刘宋时代(420-479),大师从斯里兰卡带回的《弥沙塞部律》由佛陀什、竺道生共同翻译成了汉语,即现在收录于大藏经的《五分律》。《弥沙塞部律》系佛入灭后三百年顷,自上座部系统分出之化地部(弥沙塞部)所传之戒律。
如此一来,在五世纪上半叶,《十诵律》、《四分律》、《五分律》、《摩诃僧祗律》皆被翻译出来,中国佛教从此具备了较为系统的戒律体系。在上述诸部律典中,《十诵律》、《五分律》、《摩诃僧祗律》的东传皆与法显大师的西行求法密切相关。
佛陀在临涅槃时曾留下“以戒为师”的遗教,在佛教的“戒、定、慧”三学中,戒学是三学之首。没有戒学的修持,就不可能证得无上菩提、获得究竟涅槃。法显等高僧大德之所以发大宏愿,西行求法,其精神动因就在于此。
当我们为今天的中国佛教再次强调“以戒为师”,整肃毗尼,优化丛林道风,重塑僧团品格,如法如律过丛林生活而感到骄傲时,我们要永远铭记法显大师等大德高僧当年为戒律的传译所付出的艰辛和努力。可以说,没有这些高僧以生命为代价带回中国的戒律宝典,就没有中国佛教绵延二千余年的历史进程。
走进新时代,我们要继承先贤的遗志,以戒律庄严我们的身心,在弘法利生的事业中,将先贤的精神发扬光大。惟其如此,才是对法显大师及历代先哲的最好怀念。
今天,我们纪念法显大师,也是缅怀其开拓“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丰功伟绩!众所周知,在中国历史上,法显、玄奘和义净法师是彪炳史册的三大求法高僧和翻译家。
其中,玄奘大师是沿着陆上丝绸之路西行求法的高僧,义净大师则是沿着海上丝绸之路前往印度求法的高僧,而法显大师则是先沿着陆上丝绸之路西行,后又沿着海上丝绸之路东归的一代高僧。法显大师既体验了漫漫黄沙、雪山火海,又遭遇了惊涛骇浪、盗贼出没等种种危难,因此,法显大师既是陆上丝绸之路最早的奠基者之一,也是海上丝绸之路最早的开拓者之一,可谓前所未有。
正是这些在陆上和海上冒着生命危险前赴后继求法的高僧们,把当时先进的佛教文化移植、弘传到了中华大地,给中国文化注入了新的元素和活力,极大地拓展了中国人的文化视野,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现在,我们提到中国传统文化,往往以儒、释、道来概括,其中,儒家、道家是中国本土原生文化,而佛教则是从印度传入中国而又和中国文化相融合的文化形态。法显等求法高僧不仅传播了印度佛教文化,更重要的是他们形塑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格局,使得他们不愧为中国历史上的文化巨人,不愧为“中华民族的脊梁”!
世界文明在交流中进步,各国文化在互鉴中繁荣。中国文化吸收印度和斯里兰卡佛教文化而获得发展就是最好的例子。在当今全球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如何推动各大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是摆在各国政治家和宗教家面前的庄严课题。
2013年以来,中国领导人先后提出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两个伟大构想,希望通过促进古代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构建更加紧密的命运共同体,促进沿线国家民众的伦理思想基础与永久福祉。
2014年9月16至1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率代表团访问斯里兰卡,与斯里兰卡领导人围绕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达成了多项共识和合作计划。访问期间,习主席在斯里兰卡的《每日新闻》发表了《作同舟共济的逐梦伙伴》的文章,在回顾中斯两国源远流长的友好历史时,习主席首先提到“高僧法显开启的千年佛缘”。
正是有着像法显大师这样的先哲在一千六百年前播下了友谊的种子,我们才在今天看到合作共赢的灿烂花果。回顾历史,是为了展望更加美好的未来。
今天,我们纪念法显大师,是为了
一是进一步加强中斯两国佛教界之间各层面的交流。中国佛教界和斯里兰卡佛教界不仅有着千年佛缘,而且近几十年来交流
通过在交流互动中培植相互认同、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的感情基础,促进两国佛教界的合作更顺利和持续地展开。今天,我们一起纪念法显大师,就是两国佛教交流事业中的一大盛事,希望此类活动能常态化、持续化。
二是推进佛教人才的合作培养。我们欣喜地看到,近几十年来,有数量众多的中国年轻僧人选择到斯里兰卡留学,主要是修习佛教专业。不少法师获得了硕士或博士学位,回国之后,在我国的寺院和学术机构发挥了积极作用。也有斯里兰卡的留学生在中国的大学留学。
留学僧的培养也是促进两国文化交流与进一步扩大的重要内涵与举措。目前的留学活动大多是个人选择,而不是组织性的行为。两国佛教界可就互派留学僧的事宜展开协商和合作,让更多的学僧实现留学梦。
三是扩大佛教学术交流。客观地说,中国大陆的佛教研究偏重于汉传佛教的研究,对南传上座部佛教的研究无论是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远远不够。这种状况也影响到中国佛教学术界与斯里兰卡佛教学术界之间的交流。
随着越来越多的留学僧回国服务,我觉得两国佛教学术交流的机缘已经慢慢成熟。两国佛教界的当务之急是与学术界联手,共同搭建佛教学术交流的良好平台,如定期召开由两国法师和学者共同参与的中斯佛学国际论坛等。
中国和斯里兰卡的交往,始于高僧法显开启的千年佛缘,自此薪火相传。郑和七次远洋航海的历史纽带,患难见真情的米胶协定,两国人民在印度洋海啸和汶川地震中守望相助……一个个历史的瞬间,凝聚成两国人民的共同的记忆,鉴往知来,心手相连。
令人记忆犹新的是,进入新时代,习近平主席在访问斯里兰卡时曾高度评价“中斯关系正处于历史最好时期,面临新的发展机遇。”“我们要对接发展战略,做同舟共济的逐梦伙伴。”旨哉斯言!两国人民和佛教界人士,在全球一体化、世界多元化的今天,唯有继承先贤遗志,同舟共济,方能行稳致远。
1500年来,中斯佛教一直保持着友好交流的优良传统,尤其是近几十年来,两国佛教领袖率团互访、举办佛教活动与留学生互派等积极举措,都极大地推进了双方对彼此佛教传统和现状的认识,影响深远。
2007年8月,以中国佛教协会一诚会长为团长的中国佛教代表团赴斯参加康提佛牙节,两国佛教界进一步互通有无,增进法谊,共宣佛旨。
时代在变,世界在变。诚如斯里兰卡的格言所说:“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东西,只有'任何事物都是在不断变化的'这条真理。”同样,佛教也在越来越深刻地影响并改变着世界,在喧嚣浮躁的当下,带给人们安宁,守护精神家园,构建命运共同体。
“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习近平主席在会见出席第二届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部分国家领导人时指出:“历经70年艰苦奋斗,中国人民立足本国国情,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前进方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今天的中国,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将继续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大步向前,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扩大对外开放,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各位法师,各位朋友!有缘万里来相会。今天大家能够汇集在一起,端赖法显大师一千六百余年前为中斯两国结下的殊胜佛缘。
在新的时代,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缅怀先哲的丰功伟绩,踏着高僧的足迹,即使远隔万水千山,也一定能够走出一条为佛法的昌盛、为中斯两国民族的复兴而共同精进的康庄大道!
原文出处:https://www.pusa123.com/pusa/news/fo/123534.shtml
以上是关于法显-纯一法师:增进中斯法情道谊,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法显-纯一法师:增进中斯法情道谊,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xinw/1468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