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中国佛教代表团心澄法师:第22次中韩日佛教友好交流会议研讨会补充发言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中国佛教代表团心澄法师:第22次中韩日佛教友好交流会议研讨会补充发言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中国佛教代表团心澄法师:第22次中韩日佛教友好交流会议研讨会补充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诸山长老,各位来宾、各位朋友:
大家好!刚才听了几位长老的精彩发言,分析深刻,本人受益良多。本次会议以 “佛教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为主题,紧跟了时代的发展,响应了习近平主席所 强调的世界各国共同走“命运共同体”的号召,是继去年在日本神户举办的第 21 次 会议之后,又一次富有成效的友好交流会议。
佛教有着2500 多年的历史,历史上的佛教主体,自创生起就组织了一个共同体, 释迦牟尼佛教在鹿野苑为五比丘说法,佛教命运共同体开始成立,随着世尊一生到处说法,佛教命运共同体渐渐扩大,最后传遍整个亚洲,走向世界。可以说,在现存的世界共同体中,佛教命运共同体是历史最长的一个。因此,在当今时代,无论从理论层面还是实践层面,佛教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都有丰厚的资源、充实的能力为当代社会服务,为人类福祉增益。
受组委会委托,在此,我谨作三点补充发言,供大家参考,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第一,发扬慈悲精神,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基础。
慈悲理念鲜明地体现了佛教的人文精神,在一定意义上是中国佛教的根本精神。 近年来,世界各地洪水、海啸、台风、地震等自然灾害频发。哪里有灾
第二,推进多元交流,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根本路径。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去年10 月,第五届世界佛教论坛在福建莆田圆满举办。论坛已连续举办了五届,其中有两届是在江苏举办。论坛汇集了世界各地的佛教徒,为我们搭建了一个增进了解对话、增强互信合作的平台。多元文化交流互鉴不仅仅停留在“说”的层面,更要有“行”的具体措施。记得从 1983 年开始, 金山寺每年腊月举行禅七法会,恰逢日本佛教代表团来镇江参访,通过外办与金山寺联系,希望参加禅坐,中日两国法师同坐金山大禅堂,行香、静坐、开示,两国法师轮流监香,日本法师走到我的座前,恭敬的提起香板,“啪”的一声使我从妄想中惊 醒,内心惭愧,用功不深,故受香板供养,监香行至日僧处,一板下去,打断香板, 顿时令人发勇猛心,真正体悟“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含义。除了金山寺,扬州大明寺和苏州寒山寺等已经成为加强中韩日三国佛教友好交流的一个重要纽带,每年互派留学生学习交流,寒山听钟、鉴真省亲、致赠“和合钟”等活动往来频繁,我们充分继承老一辈传统法谊,共同缔结友好,凝聚广泛共识。此外,每年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中日韩三国佛教界及爱好和平的人士共同举办“祈祷世界 和平法会”,有近 300 名僧侣齐声诵经,共同超荐死难者,警示后人以史为鉴,维护世界和平。
第三,实现跨际合作,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不懈追求。
推进多元文化交流互鉴的目的,是最终实现不同地域文化的跨际合作共赢,进而联结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文明交流互鉴为加强合作提供了强大支撑。中韩日三国佛教历史源远流长、世代友好。数百年来,三国佛教的文化交流是三国民间文化交流的核心,形成黄金纽带,堪称跨际合作的典范。佛教如一股清流在广阔的东亚土地上奔 流灌溉,润泽菩提法种,长养法身慧命,促进文化交流,拉近心灵距离,为增进中韩日三国人民的文化连结、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维护地区和平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譬如今年9月1日-5 日在金山寺的中日佛教修行体验活动,我深刻感受到文化多元和跨际交流的重要性。日本僧人吃面条的时候呼呼作响,我
命运共同体的鲜明特征是广泛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佛教,首先是中韩日三国佛教, 有着共同的信仰和价值基础,在历次友好交流会议的不断推动下,在推进多元文化交流互鉴的基础上,精诚合作,深植友谊,共同为佛教未来和世界和平构画蓝图。我们相信,这将为人类文明发展带来
谢谢大家!
原文出处:https://www.pusa123.com/pusa/news/fo/124269.s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中国佛教代表团心澄法师:第22次中韩日佛教友好交流会议研讨会补充发言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中国佛教代表团心澄法师:第22次中韩日佛教友好交流会议研讨会补充发言;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xinw/1465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