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浙江佛学院(总部)邀请浙江大学历史系教授孙英刚作专题讲座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浙江佛学院(总部)邀请浙江大学历史系教授孙英刚作专题讲座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浙江佛学院(总部)邀请浙江大学历史系教授孙英刚作专题讲座
浙江佛学院(总部)邀请浙江大学历史系教授孙英刚作题为“犍陀罗的弥勒信仰”专题讲座
大菩文化浙江讯 10月28日,浙江大学历史系教授、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专家、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副会长孙英刚应邀在浙江佛学院(总部)知行楼作题为“犍陀罗的弥勒信仰”的专题讲座。讲座由浙江佛学院(总部)教务处圣梵法师主持,全体师生到场聆听。
孙英刚从公元2世纪前半叶出土于斯里巴哈劳尔大窣堵波的弥勒造像切入主题,通过对弥勒造像的艺术解析,向师生展示了不同时期弥勒造像的演变过程。他指出,佛教在犍陀罗地区发生了重要的变革,佛经、佛像、菩萨信仰于这一地区出现。因此,厘清犍陀罗的情况对于了解早期佛教的发展情况具有重要意义。就中古时期弥勒信仰在中土的兴起,他认为,南北朝战乱频仍的环境下,对未来美好时代的期盼,给弥勒信仰的迅速普及和繁盛提供了条件。菩萨理念的兴起,孙教授认为,“菩萨”这一创新概念是其跟原始佛教最主要的区别之一,原因是旧传统的“发出离心,修己利行”等与“菩萨”概念中的“发菩提心,修菩萨行”可能存在激烈的竞争和冲突,不过这一点并没
孙英刚指出:犍陀罗的研究,有助于研究中国中古史、中国佛教史和汉唐间的美术史。
孙英刚认为,弥勒信仰的兴起应该跟贵霜帝国的政治宣传和文化传统有密切的关系。迦腻色迦铜币上的弥勒,是结跏趺坐的形象,右手施无畏印,左手持瓶,希腊字母铭文为“Metrago Boudo”(Maitreya Buddha,即“弥勒佛”)。虽然造型是菩萨,但被称为“佛”。这说明了至少在迦腻色迦统治时期(2世纪),弥勒信仰已经取得了广泛的认同和王权的支持,至少在迦腻色迦时代,弥勒作为未来佛的观念,已经非常流行了。
(图片来源:孙英刚)
(图片来源:孙英刚)
认真聆听
讲座最后,他说,从历史学的角度看,并不存在一个最初的佛教。西方的佛教研究,在最初的阶段,设想了一个“纯粹的”、“原本的”佛教。这个释迦牟尼最初创造的“洁白无瑕”的佛教,在传播中,跟不同地方的文化因素相结合,呈现出新的面貌。按照这样的逻辑,佛教史是一部“退化”的历史。西方最初的中国佛教史的研究,重点是西行求法和汉译佛典,原因之一就是他们希望从中找到那个“原本
他指出,犍陀罗的研究,有助于研究中国中古史、中国佛教史和汉唐间的美术史。以历史学的视角,综合图像、
原文出处:https://www.pusa123.com/pusa/news/fo/130682.s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浙江佛学院(总部)邀请浙江大学历史系教授孙英刚作专题讲座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浙江佛学院(总部)邀请浙江大学历史系教授孙英刚作专题讲座;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xinw/1430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