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禅心艺境”宇原文化佛教艺术展香海禅寺巡展(第一场)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禅心艺境”宇原文化佛教艺术展香海禅寺巡展(第一场)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禅心艺境”宇原文化佛教艺术展香海禅寺巡展(第一场)
2022年10月22日,禅心艺境·宇原文化佛教艺术展香海禅寺巡展在浙江嘉兴香海禅寺禅修中心展厅开幕。
展览同期还邀请了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黄征教授作《敦煌写经》的主题讲座。据了解,该展期将持续至12月20日。
香海禅寺方丈贤宗法师出席活动并讲话
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黄征教授讲话
部分嘉宾合影
一、展览介绍
展名题字:贤宗法师
策展人:陈乾德
执行策展:周丰 吴宏俊
参展艺术家:黄征、谢成水、赵吴成、马玉华、黄秋原、姚伟荣、陈秋东、陈乾德、释会常、释门芝、释通奕、释戒心、释广严、释源幻、释合青、释源心、释振道、释庆严、方金达、季茂杰、王阔、李洪斌、杨文博、贯华、目甫、乐芳邑
二、前言
什么是佛教艺术?
佛教艺术,涵盖佛教本身的艺术和源于佛教的艺术。所谓“佛教的艺术”,即佛教创立以来,诸般为了弘扬佛教教义而生发创造的艺术,含括造像、绘画、写经、梵呗等等。其主要传播形式,有寺塔石窟等建筑艺术、佛菩萨力士龙神等造像艺术、壁画绢画纸画等绘画艺术
所谓“源于佛教的艺术”,指虽然表现内容不是佛教的,但其形式却因佛教而产生的艺术。以塔为例,在亚洲本是佛教安奉舍利等之建筑,但在十四世纪后逐渐世俗化,就属于源于佛教的艺术。如今许多风景名胜中的塔,里面并不供奉佛像之类。石窟、壁画、书法、音乐等,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世俗化。一些采石留下来的石洞,经过改造,就成了石窟,但并没有佛教内容。曾经广泛流行于敦煌壁画、佛经和变文中的连环画,如今亦深受孩子们的喜爱。书法中的“写经体”,一笔一画可见佛经抄写中的精谨严正之风。
有鉴于此,佛教艺术形式多样,源远流长,并且深入人心。佛教,是人生的哲学,存在于精神世界。佛教艺术更是脱离了低级趣味的高雅艺术。静静欣赏,沉浸其中,不知不觉便能
佛者觉也,佛是觉悟了的人,唯有觉悟,方能消解烦恼。佛教艺术一直是人们修心养性的绝佳源泉。佛教自东汉以来,由天竺沿着丝绸之路传入中原,辐射全国乃至东亚诸国。纵观库车龟兹石窟、吐鲁番柏孜克里克千佛洞、敦煌莫高窟、南京栖霞山石窟、杭州灵隐寺飞来峰石窟等佛教遗迹,可见佛教文化一路传来,逐渐中国化。佛教文化是外来文化中国化的典范,佛教在其发源地式微,却在中国大地长盛不衰,灯火长明。其中奥秘在于不断适应中国的国情,不断中国化。而其中贡献最大的,莫过于佛教艺术。
时至今日,我们仍在弘扬佛教艺术,履践至远,让佛教艺术成为人类走向文明的桥梁。
是日,我们举办佛教艺术全国巡展,邀请来自全国各地从事佛教艺术传承的法师、老中青艺术家汇聚一堂,共襄盛事,为艺术永葆青春而勇猛精进。
佛教借艺术而弘扬,艺术因佛教而永生。
佛教艺术,万古长青!
黄 征
二零二二年九月中旬
三、展览现场
▲艺术展展厅
▲黄征 书法《灵鹫飞来》
▲谢成水 《敦煌莫高窟112窟唐代反弹琵琶》
▲赵吴成 硬笔画《中国密码-东魏传说》
▲马玉华 《敦煌莫高窟第320窟华盖飞天》
▲黄秋原 书法《藏》
▲姚伟荣 《满目青山德韶禅师》
▲陈秋东 《五方佛》
▲陈乾德 《释迦说法图》
▲释会常 《敦煌佛光图案》
▲释门芝 《智者大师》
▲释通奕 《琉璃光耀》
▲释戒心 《四愿斋说》
▲释广严 《白衣观音》
▲释源幻 《圣虚空藏》
▲释合青 《二河白道图》
▲释源心 《杨柳观音》
▲释振道 《西方三圣》
▲释庆严 《因揭陀尊者》
▲方金达 《莫高窟第146窟东方天王泥板壁画》
▲季茂杰 《释迦牟尼佛》
▲王阔 《虚空藏菩萨》
▲李洪斌 《篆刻》
▲杨文博 《文殊经变》
▲贯华 《松石烟云》
▲目甫 《观世音菩萨》
▲乐芳
原文出处:https://www.pusa123.com/pusa/news/fo/131342.s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禅心艺境”宇原文化佛教艺术展香海禅寺巡展(第一场)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禅心艺境”宇原文化佛教艺术展香海禅寺巡展(第一场);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xinw/1428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