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觉群人生讲坛回顾|王雷泉:《摩诃止观》选读第四讲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读书-觉群人生讲坛回顾|王雷泉:《摩诃止观》选读第四讲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觉群人生讲坛回顾|王雷泉:《摩诃止观》选读第四讲
上海复旦大学哲学学院王雷泉教授
2023年5月13日14:00,上海玉佛禅寺·觉群人间佛教研究中心邀请复旦大学哲学学院王雷泉教授在上海玉佛禅寺·觉群楼为现场听众讲授《<摩诃止观>选读》第四讲之《超克自卑与我慢,六即成佛的阶位》。
本讲作为整个系列讲座的收官之作,从提出六即的理由、分别释六即行位、圆教发心与六即、总结境行果发心等四个方面,阐述了六即成佛的阶位。王雷泉教授指出智者大师提出“六即说”,其目的是为了对治“诵文法师”和“闇证禅师”的时弊,超越并克服修道中自暴自弃而退失道心的疑惧自卑,以
“六即”具体指的是,理即、名字即、观行即、相似即、分真即、究竟即,揭示了菩萨发菩提心的起点、过程与目标的实现:从理体上一切众生本具真如佛性(理即);到通过善知识开导或通过阅读经典,了解中道实相之理(名字即);再到将理论运用于观心的修行实践,依理起观,依行而说(观行即);通过止观修习,观行功深,粗垢已脱,渐近实相(相似即);依相似观慧的力量,无明分破,真理分显(分真即);最后破一分生相无明,转入于觉行圆满之“妙觉位”而成就(究竟即)。
上海复旦大学哲学学院王雷泉教授
为帮助大众理解“六即”修证次第的大意,王雷泉教授引用了《大涅槃经》贫女喻做了生动的说明:理即,譬如贫女有宝藏而不知,只能四处乞讨;名字即,譬如贫女通过善知识开导,得知家有宝藏;观行即,譬如除草挖
为辨圆教妙理并说明“六即”的特胜之处,王教授进一步阐明圆教发心与“六即”的关系,指出藏、通、别三教都不了解六即的妙义,用六即非正意。而圆教依法界视域,观察十界诸法,当体无非实相。
通过对“六即”层层剖析和阐释,大
至此《<摩诃止观>选读》系列讲座已圆满结束。(图文/上海玉佛禅寺)
原文出处:https://www.pusa123.com/pusa/news/fo/132075.shtml
以上是关于读书-觉群人生讲坛回顾|王雷泉:《摩诃止观》选读第四讲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读书-觉群人生讲坛回顾|王雷泉:《摩诃止观》选读第四讲;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xinw/1425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