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学诚法师谈宗教文化在治国安邦与经世济民中的作用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学诚法师谈宗教文化在治国安邦与经世济民中的作用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学诚法师谈宗教文化在治国安邦与经世济民中的作用
深圳佛教新闻网讯:学诚法师在北京“中美对话论坛”上的演讲:
在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华诞前夕的首都北京,我谨代表中国数以亿计的佛教徒,对以约翰·波德斯塔主席为代表的“美国进步中心”的各位尊贵的客人,表示最真诚的祝福。
中国有上下五千年的悠久文明史,佛教传入中国时,正值耶稣基督诞生前后的中国汉朝时期,时至今日,也已有两千年的漫长岁月。经过与汉文化近三百年的融合,于公元319年的东晋初年,佛教方为当时中国北方的后赵政权所承认,并确立了佛教僧团在社会上的合法地位。而佛教在全国范围内的兴盛,则是到了后来的隋唐时期才出现。在随后一千三百多年的漫长历史岁月中,佛教当之无愧地成为中国三大主流文化之一,对中国社会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佛教融入中国社会的过程,恰如基督教融入古罗马帝国的过程:从基督教诞生,到为古罗马帝国所认可,乃至于后来成为国教,这个过程也经历了近四百年的时间。而基督教对古罗马帝国,乃至于对后来整个欧洲的影响,更是有目共睹。
学诚法师与董建华先生亲切交谈
为了因应时空因缘的变迁,佛教传入中国之后,曾经出现过两次大的变革:第一次是在公元800年前后的唐朝中期,在吸收融合本土儒家文化营养的基础上,形成了有鲜明中国特色的佛教宗派——禅宗,六祖慧能完成了教理教义上的构建,而百丈禅师则完成了组织制度上的落实;第二次是在公元1930年前后的民国中期,面对佛教自身的种种弊端,以及西方文化浪潮的强烈冲击,佛教又一次以一种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中华大地上,这就是太虚大师有关“人间佛教”理念的创建。总体看来,第一次转变完成了佛
回顾历史,我们不难发现,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总是推动着不同宗教与文化之间的相互融合与自我更新。同时,经过融合与更新之后的宗教与文化,又成为一种潜在的巨大力量,维
美国进步中心主席约翰·波德斯塔
在两千五百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由于铁器的使用,使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达到了一
斗转星移,当历史的车轮辗转到十九世纪中叶时,原本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中国宗教文化,又逐渐沾满了岁月的沧桑和尘世的渣滓。也正是在这个时候,步履蹒跚的中国宗教文化,又一次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这就是来自西方的先进文明的冲击。面对这样的劲敌,几千年来深受具有博大包容性的中华文化熏染的中国人,又一次展现了惊人的吸收能力:在短短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里,就走完了西方几百年才完成的社会变革历程!无庸置疑,在这将近一百年的时间里,西方文化完全占据了主导地位,而本土文化却一直在接受着批判,悄无声息地沉寂了下来。但沉寂并不等于消亡,恰恰相反,这正是本土文化进行自我反思、吸收营养,并进行重新整理和自我更新的最佳良机。一旦这个过程完成,那么充分吸收了西方文化精华的中华文化,对形成新一轮政通人和、国富民强的局面,必将发挥基础性的作用。
合 影 留 念
在当今世界,社会的稳定与经济的繁荣,是大多数国家最为关心的事情。只有具备稳定的社会环境,才能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保证;同时,只有经济得到持续的发展,社会的稳定才能进一步巩固。作为一个在当今世界有举足轻重影响的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稳定的社会环境,以及持续高速的经济增长,尤其是在国际金融危机中的突出表现,对世界上很多国家来说,都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而奇迹的出现,其背后往往都有着更为深层的原因,这就是几千年从未间断的中华文明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坚不可摧的信心、宽容豁达的品格,以及无限宽广的胸怀。而这些都深深蕴藏在中华宗教文化的每一个角落,让沐浴其中的人们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当东方宗教文化在不断吸收西方营养以自补,从而不断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繁荣的时候,我想,任何一个明智的国家与民族,也必然会审慎地考虑,如何在自己的国度和族群中,积极地认知和吸收来自东方的优秀宗教文化。这并非妄自菲薄,而是真正强者的姿态。同时,对于任何一个仍然流淌着中华民族血液的炎黄子孙来说,当更具有一种担
原文出处:http://www.hongfasi.net/fonews/20099/fonews_{DD4EC3C2-CE26-4574-AF6F-26F9B39C5D24}.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学诚法师谈宗教文化在治国安邦与经世济民中的作用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学诚法师谈宗教文化在治国安邦与经世济民中的作用;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xinw/1413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