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西双版纳傣族小和尚:穿着袈裟去上学

  • 佛教新闻-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4-06-06 12:51
  • 自在佛学知识网

西双版纳傣族小和尚:穿着袈裟去上学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西双版纳傣族小和尚:穿着袈裟去上学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西双版纳傣族小和尚:穿着袈裟去上学

深圳佛教网讯:11月10日电(记者伍晓阳)天刚蒙蒙亮,曼春满佛寺的小和尚岩光罕诵完了一个小时佛经,背上书包和同伴一起走向村里的学校。佛爷站在寺庙门口,注视着黄色袈裟在缭绕晨雾中渐行渐远。

这里是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园,一个保留着原生态傣家风情的旅游景区。今年10岁的岩光罕,出生在傣族园的曼春满寨,按照傣家传统,他在去年自愿到寨子里的寺庙出家做了小和尚。 "他自己愿意去,我们就送他去了。"岩光罕的母亲咪么欢对记者说,在傣家人的传统里,男孩长大到10岁左右应该去寺庙里出家,学习傣文和佛教经典,接受傣族传统文化和佛教教规教义的教育。

"傣族文化记录在贝叶经上,而贝叶经主要保存在寺庙中。"曼春满佛寺的佛爷都温叫告诉记者,贝叶经不仅记载着佛教经文,还包含傣族社会历史、天文历法、傣医傣药和文学艺术等诸多内容,被人们称为"傣族的百科全书"。

生活在云南西双版纳、德宏等地的傣族几乎全民信仰南传佛教,在傣族居住地区,基本村村寨寨都有佛寺和佛塔,佛教已经融入了傣族文化和社会生活中。都温叫介绍说:"要想了解我们傣族的传统文化,必须到寺庙学习。"

岩光罕出家以后,离开了父母身边,进入寺庙学习和生活。从周一到周五,他每天5点半就起床,诵读一个小时佛经后

佛教教育新闻

,去学校上学;放学回到寺庙,晚饭以后也要诵读一个小时佛经。周末也在寺庙里学习傣文和佛经。

"佛寺离家很近,每周可以回一两次家,但是晚上不能在家里住。"岩光罕说,和尚必须住在寺庙里,除了饮食由寺庙请人来做,其他生活起居都要自己照料,包括洗衣服和打扫卫生等。

在傣族园曼春满佛寺,与岩光罕年龄相仿的小和尚有17名,都是小学四到六年级的学生。小学毕业以后,这些小和尚将转到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首府的勐泐大佛寺,在这里接受初中阶段教育,

福田佛教今日新闻

同时继续学习傣文和佛经。

"与其他同龄人相比,和尚学生的学习任务很重。"西双版纳州民宗局副局长岩勐告诉记者,西双版纳有当和尚的中小学生4000多名,他们要同时接受民族传统教育和现代国民教育,学习任务差不多是其他学生的两倍。

"如果不接受现代国民教育,我们就难以适应现代社会,将来就难以得到更好的发展;如果不保持民族传统教育,本民族的文化就难以传承下去。"岩勐不无忧虑地对记者说,让孩子们同时接受两种教育,是一种

十堰市佛教新闻网

比较妥当的折中办法,但是孩子们承受了太多的压力。 与大人们的担忧相反,岩光罕并不觉得自己压力很重。他说:"在寺庙和学校,我们养成了有规律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按照寺庙的规定,入寺学习修行4年以后可以还俗,但他想在寺庙学习修行的时间更长一些。

"傣家人重视保护民族的传统文化。"傣族园民族事务部

信佛教的人新闻

的岩香介绍说,傣族园虽然开发成了景区,但佛寺和民居等仍然尽可能地保持傣族风情原貌,民族歌舞表演和天天泼水节等活动向游客展示了傣家文化,此外还开辟了傣族风味美食体验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区,实现了保护与开发良性互动。

佛爷都温叫乐观地对记者说:"愿意来寺庙学习修行的小孩每年都有,只要有人学,我们的民族文化就能一代代传承下去。" (完)


原文出处:http://www.hongfasi.net/fonews/200911/fonews_{964CFF1B-D6E2-408B-A8EA-F4A41737DCBE}.html

以上是关于西双版纳傣族小和尚:穿着袈裟去上学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西双版纳傣族小和尚:穿着袈裟去上学;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xinw/141138.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