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学者:东南亚"倚坐佛"造型得益于中国佛教艺术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泰国学者:东南亚"倚坐佛"造型得益于中国佛教艺术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泰国学者:东南亚"倚坐佛"造型得益于中国佛教艺术
中新网兰州4月15日电 (朱世强 邹旭)泰国国立法政大学博士Nicolas Revire 15日表示,5至10世纪在东南亚较为常见的“倚坐佛”,是一种对君主坐姿的模拟,意味着高贵与权力。“倚坐佛”造型则得益于中国佛教艺术。
一场名为《新视角下的东南亚“倚坐佛”之源头与传播》的讲座当日在兰州大学举行。Revire说,作为佛像造型之一的“倚坐佛”,其源头可追溯至古印度优填王所塑佛像。
双腿下垂、坐于宝座之上的倚坐佛,与其他盘膝而坐的佛像造型有
Revire说,东南亚保存了大量这一类型佛像,泰国、越南、缅甸等地均有分布,包括浅浮雕、泥塑、铜像等形式,“这一佛像在古埃及法老像、古希腊宙斯像及基督教耶稣像中均有类似坐姿,进而分析这是一种对君主坐姿的模拟,意味高贵与权力”。
Revire表示,倚坐佛坐姿与手势
在佛教传说中,优填王是古印度憍赏弥国的国王,他虔心礼佛,供养如来。一日如来上升天宫,为其母摩耶夫人说法,三月不回,优填王心中思念,便请工人模拟如来形貌雕刻佛像,早晚礼拜。
研究东南亚佛教艺术的Revire说,这就是传说中的第一尊佛像,也是“倚坐佛”这一造型的起源,而它在公元7世纪传入中国,则得益于当时亚洲各地区之间广泛的佛教交流。
公元7至8世纪正是唐朝鼎盛时期,中国僧人对印度佛教产生浓厚兴趣,大量求法僧历尽艰难前往印度,如经由陆路的玄奘、经由海路的义净等。他们不只带回佛经,也带回古印度佛教雕像、画像等,从而引进一股佛教艺术新风,在中原掀起一阵“印度热”。
Revire表示,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记述了他仿制7件印度佛像带回长安,其中一件便是优填王所刻佛像。此后海上丝绸之路日益发达,中国僧人经由东南亚前往印度,印度僧人也通过东南亚前往中国,倚坐佛这种新的佛像造型,便在多方
原文出处:http://www.hongfasi.net/fonews/20114/fonews_{F4AA4932-B16C-4D37-9125-EEDC3C2ED5DF}.html
以上是关于泰国学者:东南亚"倚坐佛"造型得益于中国佛教艺术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泰国学者:东南亚"倚坐佛"造型得益于中国佛教艺术;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xinw/1406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