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佛教-媒体对话本焕长老

  • 佛教新闻-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4-06-05 00:03
  • 自在佛学知识网

佛教-媒体对话本焕长老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媒体对话本焕长老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媒体对话本焕长老

  本焕法师访谈录

  《觉群》编辑部 2001年

  记者:深圳是中国的经济特区,是改革开放的最前沿,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弘法寺的发展是否比内地寺院要快?如果是,那么这种快主要反映在哪些方面?

  本老:深圳的口号是“十年建成国际花园城市、城市花园”,弘法寺处于仙湖植物园中,对花园城市的建设有着重要作用。深圳是中国的对外窗口,弘法寺也是深圳唯一的佛教对外窗口。因此从我本人做起就非常注重对自身的要求,弘法寺的所有同仁也都能自觉地认识到这一点,并尽可能地把各项工作做好。弘法寺从1984年起开始修建,1985年修建了天王殿、佛堂。天坛大佛当时做了两套模型,其中一个就放在弘法寺,这尊佛像对弘法寺的修建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1989年,李瑞环同志到弘法寺参观,看见偌大一座寺院只有一尊佛像,感到很遗憾,于是派秘书打电话给当时的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居士,希望能够加以改进。赵朴初居士随即致信李瑞环同志,请求将弘法寺移交给中国佛教协会直接管理。李瑞环同志将信转到省委,省委又转给市委。得到批准后,中国佛教协会于1989年9月30日委派副秘书长肖秉权等人代表接管了弘法寺。1992年正式开光,对外开放,从此开始了大规模的修建、扩建工程,弘法寺的规模由原先的一万平方米扩展到现在的三万六千多平方米。赵朴初想把弘法寺建成佛教文化教育道场,我也非常赞同,但是由于我手头工作太多,先后修建了五座寺院(广东仁化丹霞山别传寺、广东南雄莲开净寺、湖北武汉新洲区报恩寺、湖北黄梅四祖寺、湖北浠水斗方寺),现在还要修第六座——广东南雄大雄禅带。该寺院占地十万五千多平方米,将来前面至少还有五万平方米可以利用。现在已兴建了前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最近又在建钟鼓楼。另外还要修万佛宝塔、千菩萨殿,地址在湖北新洲报恩寺。为什么要修菩萨殿而不修罗汉殿呢?因为罗汉只求自了,而菩萨却专门利他,所以我要修菩萨殿而不修罗汉殿。我的志愿是“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这不是一天一时的想法,而是我终生努力的目标。修了这么多寺院,也就一直没有时间去落实赵朴老交给的任务。直至去年我们才开始落实弘法大楼的兴建工作,现在已得到有关部门的批准,准备动工兴建。弘法大楼造好后,培养的对象是研究生,至少要让他们读上个十年八年,有能力弘法的我们送出去,不能弘法的就一直留在这里学习,直至能出去弘法为止。现在中国的很多老法师都不在了,弘法人材非常缺乏,所以佛法的重任就落在了你们年轻人的身上。两千多年的中国佛教对中国的传统文化起过非常大的作用,希望你们能够继承和保持这一优良传统,精进努力把佛教发扬光大。弘法寺的弘法大楼建成后,会积极朝着这一方向努力。这也是我本人的志愿,一定要把它完成。

  记者:作为当代健在的几位德高望重的老法师之一,您对当代僧青年寄予了怎样的厚望?您认为21世纪的佛教还能再度振兴吗?再度振兴的前提是什么?

  本老:刚才说到中国的老一辈越来越少,仅存只有惟贤、一诚、净慧、佛源、云峰、新成、明哲等人,总数不会超过200。像我今年也已95岁了,指望我们荷担如来家业已不现实。佛教传到中国二千五百多年,高僧大德层出不穷,可是现在却只剩下了凤毛麟角,当代中国佛教可谓“命若悬丝”啊!所以中国佛教的未来命运只能靠你们去把握,你们是中国佛教未来振兴的希望。俗话说: “要成材,先要忍”,年轻人要树立用功办道、持戒修行的思想。出家人本为修行利生而出家,千万不能忘记这一根本。我们老一辈法师要重视培养后代接班人,但你们年青一代更要深刻思考佛教未来向何处去的问题。弘扬佛法不亚于打一场重大战役,非要认真准备、敢于牺牲不可。同时还要认真研究佛法,不断提升和发展自己的思想。因为社会在不断前进,社会的前进标志着思想的发展,如果思想不能发展了,那也寓示着社会将永远停滞不前。佛教千万不能落后于形势,不能被社会所淘汰,一定要与时俱进,这样佛教才会有光明的途。

  记者:深圳毗邻香港,两地佛教的交流也较为密切,您认为香港佛教与内地佛教的不同特点在哪里?两地佛教应该互相学习些什么?

  本老:香港佛教尽管在用功办道方面做得不够,有些地方甚至还很片面。但是这些年来,在觉光法师、永惺法师的领导下,香港佛教的发展还是有目共睹的。那些片面的东西、表面的东西也是弘扬佛法必不可少的内容,是因应当时当地需要的基本部分。过去的祖师都在深山老林用功修持,因为深山用功比较清净,干扰不大,容易成就,但是他们在用功修行达到一定层次后却又纷纷来到了都市,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深山用功是自利,都市弘法是利他,都市弘法是利益众生最好的办法,接触众生、教化的目的还是要利益众生、度化众生,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用功修持,等修到一定程度后还要发菩提心深入都市进行弘法。都市人口密集,需求量大。单就弘法寺而言,我在今年正月初一一天就接待了45484人,全国的情况就可想而知了。因此都市僧侣尽管开悟很难,但是利益众生却是有优越条件的,深圳如此,上海同样也不例外。

  记者:就您所接触和了解的台湾佛教而言,您认为他们的发展优势在哪里?还存在着哪些缺陷?大陆佛教应该向他借鉴些什么?

  本老:1995年我去过台湾,去了20天,走了很多寺院,讲了不少开示。台中有个惟觉法师,带着一大群弟子硬是要我把大陆的禅堂规矩传到台湾。我深深地为他的真诚所打动,于是我口述后,由当时的侍者明生法师负责记录和整理,现在已经出版并上网。上次一位英国人在网上看到后还专门到深圳来跟我交流呢!台湾佛教的分支很多,各地都按自己的一套规矩在做,整体情形不算太好,有些活动还缺乏对佛教深刻理解的内涵,当然,这是一个深层次抑或说是一个较为普遍、积习较深的问题,一两句话说不清楚。

  记者:弘法寺属于典型的都市寺院,您认为都市寺院的发展方向与山林寺院有哪些不同?在寺院经济条件优厚的前提下,都市寺院应该有哪些作为?

  本老:弘法寺对深圳佛教的发展有着很大的作用,经济收入由最初的几百万上升到去年的2100万,今年预计可能会达到3000万,经济条件比山林寺院要好得多。但是深圳皈依的佛教徒人数并不算多,也就是10万左右,这与某些山林寺院相比还是有一定悬殊的。但是,寺院经济条件好

佛教新闻大安法师

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服务社会、利益众生。十多年来,我用来修缮寺院、建设希望小学的钱已有近两个亿。当然信徒捐献和供养的钱一定要用在合适的地方,否则就要承受因果规律的惩罚。

  记者:据说弘法寺有一个“弘法基金会”,能否请您谈谈该基金的来源、用途及管理情况?

  本老:那是在

佛教徒不应该入党新闻

筹建弘法寺的时候,香港一位居士出了100万元用来修建弘法寺,这笔钱一直存在银行里,后来就被当成了“弘法基金”。1992年,弘法寺佛像开光时用掉了几十万,于是香港那位居士又加了50万,所以日前剩余的还有100多万元。当时我一直不赞成设立基金会,因为弘法寺并不缺少这笔钱。你看,不用这笔基金,我不照样把弘法寺修建好了吗?去年,中国佛教协会决定将这笔资金捐赠给慈善基金会。这样,这笔资金与弘法寺就没有什么关系了。

  记者:近代以为,禅宗一直很兴盛,您老在禅宗修持方面也很有心得,能否请您就禅宗这一话题说几句?

  本老:禅宗是教外别传、不立文字、以心印心、心心相印的,是

央视新闻关于佛教的文章

中国佛教最重要的道场。可惜现在搞禅宗的人很少很少。古代的出家人“上根学教,中根参禅”,禅宗寺院上有文殊、宝光,下有金山、高旻,一直以来都很兴旺。我本人1930年正月初五出家,二月十五受戒,四月初去扬州高旻寺,与来果和尚等四个人一起打“生死七”。没有人打香板,我们就用绳子把头吊起来,真可谓“头悬梁,锥刺股”。因此,用功办道是自己的事,并不是做给别人看的。我现在虽然95岁高龄,但每天还是坚持三点五十分起床,念《普贤行愿品》,这是成佛的根本,我每天坚持看八到十卷,晚上十点才睡觉。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因为“各学各得,多学多得,少学少得,不学不得”,知识是学来的,福德是培来的,一个人没有智慧、福德,那就非常苦恼了。因此,年轻人一定要修,多修才能多得。一切事都是我们自己做成的。好事是自己做,坏事所产生的因果也是自己的。人可以成就世界,也可以毁灭世界。人可以成佛,人也可以下地狱。 “

临县佛教圣地今日新闻

一切唯心造”,就看自己怎么去把握了。

  记者:最后想请您就上海佛教的情况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

  本老:上海佛教自真禅法师以来,无论是建设还是管理都搞得不错。年轻方丈上任后,成绩也很大。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我们的好处和威望要靠别人来承认,上海的年轻方丈乃至全国的年轻方丈都要严格要求自己,这样才能获得别人称赞,否则非但得不到信徒的恭敬和供养,而且还会受到别人的毁谤,受到别人毁谤其实即是自己造业,也是在给别人造业。因此,我们要牢固树立自利利他的思想,千万不要自害害他。

原文出处:http://www.hongfasi.net/fonews/20124/fonews_{63F2CA9B-3386-4944-A3D6-F89E72119109}.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媒体对话本焕长老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媒体对话本焕长老;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xinw/140554.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