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江苏西善桥惊现罕见清代僧人“坐化缸”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江苏西善桥惊现罕见清代僧人“坐化缸”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江苏西善桥惊现罕见清代僧人“坐化缸”
近日,根据村民在闲聊中提供的线索,雨花台区西善桥街道文化站在征得该街道许姓老人的同意后,在西善桥街道福润社区戎村的一处菜地里,寻找到一口清代僧人“坐化缸”。经过清理后,一口造型优美、图案生动的缸体呈现在世人眼前。
挖草根发现了这口缸
据西善桥街道的工作人员
从那时起,这口缸先后被许家用来存放东西。2006年12月,村里拆迁,许姓村民搬到了龙凤家园新家,这口缸被放在楼梯口,时间不长,物业管理人员找上门,通知许老这口缸阻碍了居民进出,必须搬走。这期间,有文物贩子找上门,提出愿意出几百元收购,许老一口回绝。几天后,许老将这口缸抬到了南面的戎村菜地里。
在获知许家有这么一口大缸的线索后,雨花台区西善桥街道文化站和许老取得了联系,并成功地将此缸征集过来,成为西善桥博物馆的藏品。据了解,西善桥博
精美的缸体十分罕见
据西善桥专家鉴定,这口缸,是一口典型的中国古代僧人的“坐化缸”,其年代应该为清代。
按照中国古代僧人“坐化缸”的规制,“坐化缸”应由宝顶、缸盖和缸体三部分组成。遗憾的是,此缸的宝顶、缸盖已无从查找,仅存缸体。缸体高69厘米,口径69厘米,底径46厘米,缸口雕一周联珠纹,肩腹部由六幅佛教吉祥图案组成。第一幅以浅浮雕式剔刻有弥勒、松树、仙鹤;第二幅为仙草;第三幅为鹏鸟祥云;第四幅为佛手花;第五幅为瑞鸟;第六幅为灵芝。
缸体下腹部刻有两道弦纹,两道弦纹之间由11个八瓣仰莲瓣纹组成。整个陶缸内壁无釉,外壁施青黄色釉,釉层薄而匀净,内壁露胎处呈灰褐色。整
僧人“缸葬”用到的物品
据介绍,“坐化缸”是“缸葬”的物品。“缸葬”,又称“瓮棺葬”,是指将遗体放入一种陶制容器中予以安葬。这种丧葬习俗最早追溯到距今约5000-7000年的仰韶文化时期。现今出土的“瓮棺”,大多是两个瓮对接合扣起来,且在两个瓮底都有一个小孔,意谓便于死者灵魂出入。可以说,“缸葬”文化早在佛教传入中国之前就已经在黄河流域流行了。
“缸葬”同
坐缸的僧人来自哪里?
西善桥的文史专家认为,这件“坐化缸”是比较难得的历史文物,对研究西善桥地区佛教历史有很高的价值。那么,这件“坐化缸”和哪位僧人或者哪位寺庙有关呢?
根据许老的回忆和西善桥文史学者之前大量的调查,“坐化缸”最初发现的地方名叫和尚山,其附近曾经有一座名为“前塘寺”的佛教小刹。前塘寺位于西善桥姚村,小刹南面有一处水塘,僧人们在此取水,因此取名“前塘寺”。寺的东面百米处就是和尚山。
其实,在“前塘寺”周围,历史上有许多寺院,往西有“泰岗寺”、“五香庙”、“双庙”、“英台寺”、“慈善寺”、“兴福寺”、“茂恩禅寺”,北有“福塘寺”,东有“红庙”,南有“大山寺”等。据西善桥老人们回忆,在上世纪开山造田时,这种“坐化缸”都是成片被发现,多被抬到地里用作沤肥或是作为泔水缸,但当年的那些地里挖出来的坐化缸多已不存,保护下来的仅此一口。
原文出处:http://www.hongfasi.net/fonews/20135/fonews_{637CA8D1-B070-452F-B104-6525A17F6DD1}.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江苏西善桥惊现罕见清代僧人“坐化缸”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江苏西善桥惊现罕见清代僧人“坐化缸”;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xinw/1401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