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当前“宗教热”背后的乱相与冷流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当前“宗教热”背后的乱相与冷流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当前“宗教热”背后的乱相与冷流
“宗教热”中蕴藏着困局(图片来源:资料图)
7月3日,凤凰网华人佛教发表王雷泉文章如下:
当前“宗教热”背后的乱相
当前,在传播媒体中时时可见“宗教热”这个语词。对这个带有文学色彩的语词,人们往往会得出不同的判断,甚至在实践中作出截然不同的决策。我认为当代中国大陆的所谓“宗教热”,发生在一个特殊的历史背景下。这是在文革中处于冰点以下的宗教,随着改革开放,逐步升向常温的一个社会现象。由于宗教理论上的暖味不清和受商品大潮所膨胀的贪欲之冲击,表现为“热中有冷”和“热中有乱”的两种困局。
所谓“热中有冷”,指宗教的主体性格不明,在一部分宗教徒中的确存在一种悲观迷惘的情绪
所谓“热中有乱”,表现为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各行各业一哄而上,大办宗教。现在使人感到有一种黑色幽默的现象是,当佛教界还在缩手缩脚,不主动向外界传播正信佛法的时候,许多非佛教徒,却出于盈利等目的,纷纷从事于与佛教有关的事业。有些地方连教师的工资都兑现不了,而盖庙造像竟然成了政府行为和企业行为,这当然不是出于弘法的目的,而是看到了在这世纪之交佛教大发展的前途,投资佛教有很大的资金回报率。等而下之者,则干脆把庙产抢过来。另一方面是指外道邪说借宗教之名或乘宗教之虚得以泛滥。社会上有很多人是通过气功和文人所写的所谓禅学书籍接触佛学的,一部分人就此成为正信的佛教徒,但也有一部分人受到误导,流为“相似佛法”或“附法外道”。从
笔者曾组织过数次调查,有相当多数的青年佛教徒有过修炼各种气功的经历,渴望在佛教哲理和修持上得到明理解惑的机会,但现实无法给予满足。佛教界和社会各界虽在十余年中印行、出版了数百种与佛教有关的读物,但真正能进入大学课堂的教材寥寥无几。当正信佛教不能摆脱以往受压抑的阴影,不能确保自身的宗教品格和主体地位时,社会的宗教需求所形成的巨大引力就会吸纳其他宗教,甚至在一段时期内导致外道会门的泛滥。在历史上,对社会造成真正危害并祸及佛教的,是所谓“附佛法外道”,早在隋代,天台宗的实际创始者智者大师在《摩诃止观》卷十“观诸见境”中,对此现象作了详尽的剖析。明末曹洞宗僧圆澄在《慨古录》中也尖锐地指出,官府禁讲经论,反使白莲教一类非法之徒乘虚惑众。被相当多学者所津津乐道的气功及人体特异功能,确有为今天科学无法解释之处,并非向壁虚构,但从社会安定角度看,不应大力提倡这种功能,孔子反对“怪力乱神”,佛陀反对星相占卜,历代政府反对秘密教门,都出于这一考虑。
我认为:我们现在不应泛泛谈论什么“宗教热”。在中国,王权高于教权是一个源远流长的历史传统。正统宗教从来不会对政权造成威胁,相反,它们是社会秩序的稳定因素。在中国历史上,颠覆政府,对社会造成巨大破坏的,是秘密宗教,或曰邪教。这些秘密宗教往往与农民起义结合,而在以往却被不恰当地评价得过高。现在,是正视这一问题的时候了。
原文出处:http://www.hongfasi.net/fonews/20137/fonews_{CD432EEE-38B6-4990-A309-B15931038FC1}.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当前“宗教热”背后的乱相与冷流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当前“宗教热”背后的乱相与冷流;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xinw/1399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