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立体文物修复创新:3D打印复原新疆龟兹石窟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文物-立体文物修复创新:3D打印复原新疆龟兹石窟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立体文物修复创新:3D打印复原新疆龟兹石窟
用3D打印技术复制的两尊半身天人塑像。
电影《十二生肖》中,演员戴上一副特别的扫描手套在圆明园狗首铜像上仔细一摸,后台的3D打印机不一会儿就打出了一尊一模一样的仿制狗首。在今天(7月10日)开幕的2013上海国际印刷周上,开凿于公元7世纪的新疆克孜尔新1窟以类似的方式“隔空穿越”来到展会现场,其中两尊半身天人塑像就出自现场一台彩色3D打印机之手。这种全新的造物方式为立体文物的修复与保护提供了一条创新之路。
电影中的“不一会儿”其实是快镜头。两尊半人高的天人塑像残体,打印了整整7天7夜,误差控制在1毫米内。项目负责人、上海印刷(集团)有限公司高级顾问李成忠告诉记者,受目前3D打印机的打印尺寸所限,打印时,两尊塑像被分成了7块。由于打印材料成本偏高,打印出来的塑像是空心的——
与手工复制相比,3D打印看起来简单容易得多,可事实上,更费事的工作还在打印之前。早在今年3月,项目团队就进入克孜尔新1窟,利用高精度扫
置身展会现场的新1窟后室,头顶的《飞天》壁画线条、颜色和肌理都天衣无缝,就连墙壁上泥土风化、剥落的质感,和壁画经年累月被氧化失色的那种古朴色质都表现得淋漓尽致。可用手一摸,整幅用宣纸打印裱糊的壁画光整平滑,毫无斑驳粗糙之感。李成忠说,这得益于公司多年来积累的高精度打印技术和色彩管理技术。
塑像和壁画可以打印,那么,近2米高的窟体又是如何搭建的呢?李成忠将其称为“切片技术”,即在前期数据采集的基础上,用激光对胶合板进行切割,裁剪出高低起伏、凹凸不平的轮廓后,再糊上一层水泥砂浆,误差约为2厘米。
新疆龟兹曾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枢纽,作为我国著名的佛教遗址,龟兹石窟以克孜尔石窟为中心,包括九大洞窟群,其中最早开凿的石窟比敦煌还早200多年。经历了上千年的历史消磨,石窟的前室大都坍塌,主室、后室残损严重,2万多平方米的精美壁画大面积褪色、剥落,一段记录着文明的历史即将消逝。如何挽救,成了横亘在文物保护部门的一道技术难题。
20
上海印刷(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沈剑毅说,将数据采集、数字印刷与3D打印技术融合应用于文物保护与修复还原,在国内尚无先例,只有一次次地尝试和积累。眼下,这些探索已经引起了文物及艺术部门的关注。据透露,印刷集团正与中华艺术宫合作,对其中的展品进行
原文出处:http://www.hongfasi.net/fonews/20137/fonews_{333DE81D-A4E8-4884-AE4B-A75BF705E0F5}.html
以上是关于文物-立体文物修复创新:3D打印复原新疆龟兹石窟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文物-立体文物修复创新:3D打印复原新疆龟兹石窟;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xinw/1398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