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佛光文化专访宗性法师:向善向上 同喜同乐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佛光文化专访宗性法师:向善向上 同喜同乐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佛光文化专访宗性法师:向善向上 同喜同乐
开营第一天 宗性法师为营员们开示怎样活出阳光人生
成都文殊院“智慧之旅”禅修营十周年纪念,十年的历程中,数以万计的青年学子在这里开启菩提心,获得心灵的智慧启迪。文殊院举办十年禅修营有何心得感悟?网络弘法对当今佛法是利是弊?怎样才是真正的佛教信仰?带着这些问题,佛光文化对成都文殊院方丈宗性大和尚进行了专访……
记者:我们得知本届“智慧之旅”禅修营因为报名人数众多,后来又临时增加了50个名额,禅修营受到广大青年的欢迎程度可见一斑,师父认为是什么原因吸引这些
宗性法师:在今天这个信息化的时代,所有人工作、生活节奏都很快。在快的节奏中,难免会造成一些心理不适应的地方,就会造成一些心理困惑啊、心理焦躁等等。实际上不光是我们这个地方,从全国范围来看,只要是作一些心灵放松的活动,参与度都比较踊跃。今年,估计是因为十周年纪念活动,大家的反应更为强烈一些。因为这样的原因,我们就临时决定,在原有录取的基础上增加一些人,让更多的人能够参与这个活动。同时在参与这个活动的过程中,让每个人都能够感受到安静的、慢的生活方式。让大家在物欲横流的大潮流中,能够找到一些放松、自在的生活方式。
记者:如今全国各地各大寺院都在举办禅修营,文殊院“智慧之旅”禅修营已经是举办了十届,想请师父谈谈寺院办禅修营的一些心得体会。
宗性法师:佛法从释迦牟尼佛创立佛教以来就有一个最根本的基准,佛法是为人服务的,我们大家有一个比较熟悉的概念就是普度众生。众生是什么,人。当然也包括其他生命。但是我们一般会说,人的生命形态比较殊胜一些。现在这个时代当中,特别是太虚大师他们提出的人间佛教思想,是最直接的对佛陀创立的佛教关怀每一个个体生命、关怀人生的本怀是一致的。这是一个基本的准则。与此同时,它还有方法上的一些准则,那就是佛陀规定的契理、契机的原则。所谓契理、契机的原则就是所谓把佛陀的基本思想能够直接传达以外,更重的是要通过时空的变化、时代的变化、不同社会背景的变化,采用不同的方式,去传播这样一种佛教的精神和理念。
今天到了21世纪,大家有了接触佛法的愿望,但是当代人接受佛法的一些方式方法,跟过去人比起来肯定得有一些调整才行。现在各地寺院办这样的活动(禅修营),只能说是在这个时代契合了这个时代的特点。用这样的方法能够更好地把佛法向社会去传播和推广。佛法只有在社会中广泛地传播和推广,这才是佛法的生命力。所以我希望更多的僧团、寺院在当代能够契理、契机地承担弘扬佛教理念的一种方式,把佛法的理念能够深入到社会、深入到人群,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这是我们坚持办这种活动的一个初衷,也是我们始终办这个活动的一个方向。
记者: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人在寺院里烧香拜佛,也看到很多白领群体把信佛当成一种时尚,甚至一些引起社会轰动的案件中的主犯也宣称自己是信佛的人。师父如何看待这些形形色色的信仰现象?
宗性法师:这个问题我可能跟他们所有人的看法不一样,这一个多世纪以来,由于受西方理性主义思潮的影响,我们整个社会有一个理性主义的趋向。这也是西方的一个特点。但西方经历理性的背后,它也完全没有抛弃感性的东西。这是需要引起我们重视的。因为过去在西方文艺复兴以后、工业革命以后,我
我们整个中华社会,从19世世纪末、20实际初以来,受西方思潮影响很重,但是我们光去注重理性那一面的接受,但是对感性的东西比较忽略、排斥。但是我个人觉得
记者:在微博上可以看到很多寺院、法师都开设了自己的微博账号,大众通过微博上的一小段文字、一张图片就可以很便捷地接触到佛法。师父如何看待当今佛教网络弘法的方式?佛法当今是否有沦为心灵鸡汤的嫌疑?
宗性法师:我感觉这是一个时代的特点,因为现代人都喜欢便捷,喜欢简单,但这也无可厚非。网络也好,微博也好,这也是佛教推广的一个基本方式。但是这只是一个获取信息的平台,对佛法要体验,要有真正的心灵交流,我更主张现场的互动。用比较感性的话来讲,就是气场不一样,面对面的是有灵动的,它不是死的。当面的交流会更能体验到心灵的碰撞。这种心灵的感应是比较深的。当然,通过微博这样一些平台,是可以作为一种信息获取的渠道的。但讲真正的佛法的体验,我更主张一些对当面的交流、现场的交流。当然,微博交流与现场交流不矛盾,都可以并存。我自己平时不怎么上网,也没有开设微博,但我也赞成他们(开设微博的法师)这样去做。佛教的普及面还是太窄,至少通过这样一个方式,可以很好的去普及和推广,让更多的人有接触佛法的机会。当然如果要想深入了解佛法,我觉得光靠网络还是不行的,那就还需要另外的渠道和方式,才能正真的让这个人能够很好地、很深入的了解和学习佛法。微博只是一个方法,不是目标。
记者:如今很多年轻人沉迷于虚拟世界的交流,俗称“宅男、宅女”,师父如何看待这些“宅男、宅女”?
宗性法师:“宅男”“宅女”都比较沉迷于虚拟的交流,但这种虚拟的交流时间长了以后,很容易产生自闭现象。所以我们的很多恐惧情绪、焦虑情绪都跟“宅”有关系,因为这种虚拟的交流缺少理性的成分,时间一长,我们内心的变化也会引起大脑里生理成分的变化,而大脑的变化又会带来心理上的变化,身心是互相影响的,时间长了就会出故障,自恋啊,自卑啊都会随之而来。所以我们是主张不要用这种封闭式的方式沉迷在自己的世界里。在虚拟的世界交流容易造成心理障碍。我们更呼吁大家要走出来,跟大家一起交流,跟大家聊天,跟大家一起共同面对人生和生活当中的好与坏、喜与乐。只有这样,你这个心才是灵动的。
记者:师父经常到海外去参加佛法的交流活动,我想了解一下如今海外的年轻人对佛法是怎样的一个态度?
宗性法师:是这样的,海外年轻人对佛法的态度要看不同的国家。比如在东南亚这一代,泰国、缅甸这些佛教化的国家的年轻人,他们会觉得信仰是一个很自然的事情,是生命的组成部分,不会有信仰的犹豫。在西方那种多元价值观的国家里有多元的宗教信仰,这种情况下年轻人对宗教的接触,实际上很大程度上就有选择性。他们在接触的过程中就会考虑,哪一个宗教更为适合我。所以对佛教的态度具体要看在哪个地区那个国家,不同地域的年轻人对佛法的态度是不一样的,年轻人对佛法的感触也是不一样的。
记者:就当今的国际环境而言,对于汉传佛教而言是机遇更多?还是挑战更多?
宗性法师:机遇有,但挑战更多。因为实际上我们今天汉传佛教的弘扬虽然国际上也有一些影响,但仅仅在华语圈里比较多,没有真正影响到其他国家地区的本土人群。所以我是更希望汉传佛教的弘扬能够拓展一些,更有国际性。那就是有不同的人,在不同的人种、不同的文化国家里去真正的在本土植根,将来还要需要更大的努力才能办得到的。也只有朝这个方向发展,所谓汉传佛教国际化才能够真正的实现。
原文出处:http://www.hongfasi.net/fonews/20138/fonews_{50A0B63B-56B5-43C5-8F31-43DC40098606}.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佛光文化专访宗性法师:向善向上 同喜同乐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佛光文化专访宗性法师:向善向上 同喜同乐;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xinw/1398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