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净老】25:僧团自身建设的“四化”工程(二)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净老】25:僧团自身建设的“四化”工程(二)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净老】25:僧团自身建设的“四化”工程(二)
坚持僧团的四化原则,然后要不断强化四种意识:不断强化信仰意识;不断强化归属意识;不断强化神圣意识;不断强化责任意识。这四句话,我们毕业的学生用得上,在读的学生用得上,我们寺院所有的人,包括我自己在内,我们在座的所有居士,都用得上。
首先,我们佛弟子,就要不断地来强化我们的信仰意识,要提升信仰,让信仰生根,让信心有力量。信心能生根,信心有力量,才能真正地克服我们在学佛道路上所遇到的种种困难、烦恼和魔障。
第二,不断强化归属意识。我们当了和尚,我们信了佛教。当了和尚,要以僧团作为我们的家。在家的居士,要以教团作为我们的家。教团是由七众弟子组成。有这种归属意识,我们才真正觉得,作一个佛弟子很光荣,作一个佛弟子有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不要让我们的信仰边缘化,不要让我们的生活边缘化,不要让我们的思想意识边缘化,一定要时时刻刻想到,如何养成僧格,如何融入僧团。
第三,不断强化神圣意识。信佛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我们能够做和尚,成为僧人的一分子,成为僧团的一员,这是千生罕遇、万劫难逢,是我们过去生中种了无量的善根,才能够在此生
第四,要强化责任意识。出家人利生为事业,弘法是家务。佛教的兴衰,我们每一个出家人,每一个佛弟子,都有责任。这种责任意识,靠我们平常一点一滴地来养成。不是说我们走在大街上,能够给大家讲一通,我们在弘法利生,那就是责任意识的体现,那固然也是,但是不仅仅如此。我们住在寺院里,住在佛学院,把桌子擦干净,把地扫干净,把玻璃擦干净,把衣服洗干净,把胡子刮干净,这些都是责任意识的体现。因为只有在生活的点点滴滴能够养成责任意识,最后才能够在大是大非面前有责任意识。爱国也好,爱教也好,都是从身边点点滴滴的事情做起。看到哪个水龙头坏了,水在滴呀,应该马上关好,如果关不好,还在继续流水,我们马上要报告有关的管理人员,赶快把漏水的水龙头修好。因为节约用水,不仅给寺院节省钱,也是给我们人类,给我们这个地球做贡献。一定要把很小的事情和很大的事情联系起来,那才是责任意识的具体体现。这就是讲,要坚持四化原则,不断强化四种意识。
此外,要求我们已经毕业的研究生,要继续培养和巩固道心,这是一辈子的事情。道心是根本,没有道心,知识学得再多,不能在行动上落实,那就是空话了,跟学世间的知识没有什么区别。我们今天的社会问题,就是理论和实践脱节,言和行脱节。作为佛弟子,就要反此而行之,一定要做到言行一致,理论和实践一致,解和行一致。所以一定要不断地培养和巩固我们的道心。
要提高做学问、做工作的能力。你们现在已经毕业了,应该说做学问摸到一点门路了,做工作,也有一些能力。但是学无止境,诸法无住,我们要不断地提高做学问的能力,提高做好工作的能力。道心是本,工作学问的能力是用。或者说,道心是体,能力是用。有体有用,才能够真正地为弘法利生做出我们自己应有的贡献。
这“四个坚持”的提出,“四化工程”的提出,的确是有感而发。近年来,我南北东西走了一些地方,大小活动参加了不少,也接触了不少人,有许多有益的见闻。闲坐山庵,每有所思。当前我们佛教有很好的机遇,也潜伏着相当严重的危机。作为一个老人,走了许多路,经历了许多事,居安而思危,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历史的经
学僧在学习期间既要总结所取得的成绩,也要找出差距。
在成绩方面,首先是信仰和道心上的进步。河北省佛学院的宗旨就是信、戒、学、修,这既是我们的宗旨,也是我们教学内容的纲领。河北省佛学院的一切教和学都要围绕这四个字展开。这四个字所要达到的目的就是希望每一位同学,不管是哪一个班次,通过一定时间的学习,达到“养成僧格,融入僧团”的目的。“养成僧格,融入僧团”,这八个字看起来轻描淡写,做起来是我们每一个出家人一生的事情。我们这一辈子能不能养成一个圆满的僧格,能不能够真正地融入僧团,这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要在道心上有进步。每年都有各种形式的修行活动,因为过去打禅七,我每天都在禅堂,我也看到他们每一天每一支香都能坚持,而且坐得稳稳当当、像模像样的。修行怎么样那是每个人内在的事,至少表现在威仪上有一种道气,那是大家共同看得见的,那是一种他受用。所以说在佛学院学习,不管是做什么都是在给自己画像,都是在给自己写历史,都是在给自己写评语。希望我们在读的各位同学,不管是大专班、中专班也好,预科班也好,都要记住我这个话,一定想要做一个好和尚,做一个像模像样的和尚。年纪大的可能有自觉性,年纪小的可能就没有自觉性,或者自觉性不强,有时候还会故意地作点调皮的动作。我想那不好,那首先是对自己的形象有损害。因为我们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有因果的。有些因果是现在的事,有些因果是未来的事。因果是从当下这一刻往
学僧们还应该找出差距。这个差距并不是他们本身的不足,主要是由于佛学、修行和万事万物都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如果我们满足于已有的成绩,只要有这个起心动念,我们马上就落后了。所以,我们在学习上永远不能满足;在修行上永远不能停步;在思考问题上我们永远都要随着万事万物的变化不断地找出答案。所谓的差距,我想要说三句话,一句话叫作“菩提路遥”。我们修行这条路很遥远,不能停步,一停步我们就落后了。第二句话,是“学无止境”,因为学无止境,
原文出处:http://www.hongfasi.net/fonews/20138/fonews_{5B42E1B2-1174-430B-A774-9D785D642FE9}.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净老】25:僧团自身建设的“四化”工程(二)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净老】25:僧团自身建设的“四化”工程(二);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xinw/1397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