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佛教-从“巴马心态”看僧人心性空灵健康长寿

  • 佛教新闻-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4-06-02 20:48
  • 自在佛学知识网

佛教-从“巴马心态”看僧人心性空灵健康长寿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从“巴马心态”看僧人心性空灵健康长寿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从“巴马心态”看僧人心性空灵健康长寿

  广西巴马长寿乡有这样一个传说:村口,一八旬老太在树下哭泣,“呜呜……阿妈打我了……”好事者问其阿妈:“您这么大岁数,怎么还打人?”百岁阿妈答:“早上让她打猪草,她偷懒不去,害我被婆婆骂!”巴马淳朴安静、与世无争的处世心态正是长寿的秘诀,这与佛教空灵心性不谋而和,如果拥有这样的心态,长寿并不难。

佛教-从“巴马心态”看僧人心性空灵健康长寿
佛教-从“巴马心态”看僧人心性空灵健康长寿

  佛教追求解脱 与世无争(图片来源:菩萨在线 摄影:谷嘉)

佛教-从“巴马心态”看僧人心性空灵健康长寿
佛教-从“巴马心态”看僧人心性空灵健康长寿

  心胸开朗 慈善宽厚(图片来源:菩萨在线 摄影:梁仁冬)

佛教-从“巴马心态”看僧人心性空灵健康长寿
佛教-从“巴马心态”看僧人心性空灵健康长寿

  若无闲串挂心头 便是人间好时节(图片

佛教新闻观音

来源:菩萨在线 摄影:谷嘉)

佛教-从“巴马心态”看僧人心性空灵健康长寿
佛教-从“巴马心态”看僧人心性空灵健康长寿

  淡泊者健 宁静者寿(图片来源:菩萨在线 摄影:李甲午)

  想远离生存的焦虑,却仍以急于求成的心态寻找安宁;想摆脱功利的束缚,却仍以急功近利的逻辑看待生活—“大师”王林几十年信众无数、浙江慈恩寺短期出家报名火爆、“广西巴马长寿乡”成了各类患者的圣地。健康长寿,是人最强烈的本能反应。

  巴马县是国家级贫困县,也是世界五大长寿之乡。近几年,众多患者和养生者慕名前来,希望以“巴马疗法”延长寿命,有人热衷洞穴磁疗,有人喝清泉水,更有匪夷所思的疗法,如光脚在山坡上如狗般爬行,以及喝尿治疗癌症。 除了那些据传有神奇功效的水、氧离子、磁场,最能给人们带来心灵冲击的还是“巴马心态”。巴马人的长寿秘诀居然是生活简单,没有奢望。

  为了房子、车子、票子,为了身份、地位、荣誉,人们加班加点,拼命工作;工于心计,谙熟各种规则;暴饮暴食,沉溺于灯红酒绿……上半辈子用健康换财富,下半辈子用财富弥补健康。正是无休止的欲望蚕食了生命健康,甚至让我们无暇回首反思。长期的工作、生活、心理压力和不良习惯经过漫长积累,为身体健康埋下了祸根。

  巴马淳朴安静、与世无争的处世心态正是长寿的秘诀,这与佛教空灵心性不谋而和,如果拥有这样的心态,长寿并不难

江西佛教新闻

  佛教追求解脱,不追求长寿,可是偏

浙江省佛教新闻

偏向佛的僧侣、居士多高寿。

  据《历代名人生卒年表》(清未民初梁庭灿著):自公元232年(三国)~1884年(清朝)的1652年间,生活在全国各地的571个高僧平均寿命达76.4岁,比历代皇帝的平均寿命高36.1岁。在“人生七十古来稀”的时代,能达到现代人的平均寿命,实属奇迹。就近现代而言,高寿的僧人、居士也比比皆是,清定上师世寿97岁、广钦老和尚世寿95岁、赵朴初居士世寿93岁、李柄南居士世寿96岁。可以说,这些高僧大德,全是以高龄之相示寂。

  长寿之道涵盖在博大精深的佛学里

  一、慈悲为怀――以善立世的人生理念

  佛家倡导“慈悲为怀,普渡众生”,即以悲悯之心来善待众生。一个心胸狭窄,心怀恶意,没有慈悲心的人,生命最容易夭折。佛家“慈悲为怀,以善立世”,可以说与世界卫生组织“十条长寿之道”的第一条“心胸开朗,慈善宽厚”不谋而合。

  二、心无挂碍――与世无争的空灵心性

  佛教认为“四大皆空”即:“地、水、火、风”都是虚幻的,因此“心无挂碍”成为僧侣的心灵追求。唐代六祖慧能的禅诗:“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北宋无门慧开禅师诗偈“春有百花,冬有雪,夏有凉风,秋有月,若无闲串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都表现了佛家“一切法都是相上有,性上空,空有不二,当体即空,了无所得”的思想。“淡泊者健,宁静者寿”。浮躁、愤怒、焦虑和沮丧,会损害人们的肌体; “淡泊寿自长”的道理。佛家的“空心无挂”还表现在与世无争上。佛教史上最一个著名的公案《寒山问拾得》。一天,寒山问拾得:“世间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骗我,如何处置?”

佛教十大年度新闻

拾得笑道:“只要忍他、让他、避他、由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佛家就是这样“于人无争,于世无求”。够做到与世无争,自然就能够“无争自安,享命百岁”了。(图:菩萨在线 文:妙雅)

  【编后语】放下欲望,获得新生。佛家淡然、与世无争的心态,对疲于奔命的现代人而言是一场心灵洗礼。

原文出处:http://www.hongfasi.net/fonews/20138/fonews_{A34F1B35-7764-423E-B5D9-184E60C3194F}.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从“巴马心态”看僧人心性空灵健康长寿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从“巴马心态”看僧人心性空灵健康长寿;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xinw/139756.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