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戒本-【纪念日】3.《菩萨戒本》、《贤劫经》译出纪念日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菩萨戒本-【纪念日】3.《菩萨戒本》、《贤劫经》译出纪念日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纪念日】3.《菩萨戒本》、《贤劫经》译出纪念日
一、《菩萨戒本》译出纪念日
印度玄奘大师纪念馆(图片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摄影:丹珍旺姆)
2013年8月27日,农历七月二十一日,是《菩萨戒本》译出纪念日。
《菩萨戒本》,一卷,唐玄奘法师译。《菩萨戒本》是大乘律藏中记载菩萨戒之条文并说明戒相之典籍,是菩萨学习戒律之唯一依据。汉文、藏文大藏经中均有相应译本,其中汉译本有四种,玄奘法师所译堪称最后定本
《菩萨戒本》汉译本有四种:一、《菩萨戒本》一卷,北凉昙无谶译,从《菩萨地持经》卷四《方便处戒品》中录出,又加归敬颂等,后人为区别于唐译《菩萨戒本》,称为《地持戒本》。二、《菩萨善戒经》一卷,刘宋求那跋摩译。求那跋摩于元嘉八年到建康,应慧义等人之请译出《菩萨善戒经》二十八品,后由其弟子于定林寺代译出二品,此一卷本《菩萨善戒经》即弟子代译二品之一。三、《优婆塞五戒威仪经》之前半卷,译者不详。四、《菩萨戒本》一卷,唐玄奘译,从《瑜伽师地论·本地分菩萨地初持瑜伽处戒品》中录出,一般称为《菩萨戒本》,为区别于凉译戒本,又称其为《瑜伽戒本》。据《开元释教录》记载,玄奘法师于贞观二十年五月十五日至二十二年五月十五日,在长安弘福寺翻经院译出《瑜伽师地论》,其中第四十卷末至第四十一卷即《菩萨戒本》。又于贞观二十三年七月十五日于大慈恩寺翻出《菩萨戒羯磨文》一卷,同月二十一日别出《菩萨戒本》一卷,都是普光笔受,这也是《菩萨戒本》之最后定本。
玄奘(600~664),唐代高僧,是中国佛教史上四大译经家之一。俗家姓陈,名袆,是河南偃师人。玄奘法师于唐太宗贞观年间西行,跋涉万里,于贞观七年至印度,在印游学多年,深受戒日王之敬重,戒日王曾为玄奘法师设大会,敕使诸国义解之徒于曲女城汇集,玄奘法师受请登床,专扬大乘论意,被尊为“大乘天”。贞观十九年回长安,以所获梵本六百五十七部献于朝,太宗敕命于弘福寺传译。高宗永徽三年,于慈恩寺以西域之法建大塔。显庆四年,高宗以玉华宫为寺,次年法师于该寺译《大般若经》。麟德元年二月,命弟子普光抄录此前所译诸经论,凡七十五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同月五日示寂,世寿六十有五。玄奘法师一生事迹,详见《大唐西域记》《广弘明集》《续高僧传》《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佛祖通载》诸书。
二、《贤劫经》译出纪念日
《贤劫经》(图片来源:慧海佛教资源库)
2013年8月27日,农历七月二十一日,是《贤劫经》译出纪念日。
竺法护,西晋高僧。祖先为月支人,世居敦煌。八岁出家,师事竺高座,遂以竺为姓。性纯良而好学,每日诵经数万言,博览六经,涉猎百家。当时中原地区虽然礼拜寺庙、佛像,然而大乘经典未备,法护立志西行,遍通西域三十六国语文,泰始元年,携带大批经典返回东土,居于长安、洛阳,专事译经,精勤行道,广布德化,时称月支菩萨、敦煌菩萨。太康六年,法护译出《正法华经》,国人始知观音之名。据《出三藏记集》记载,法护译经共有《普曜》《大哀》《持心》《贤劫》《维摩》《无量寿》《正法华》《度世品》《首楞严》《光赞般若》等大乘经典一五四部、三○九卷。《历代三宝纪》依诸经录而增列法护译作为二一○部、三九四卷,《开元释教录》则删减为一七五部、三五四卷。
原文出处:http://www.hongfasi.net/fonews/20138/fonews_{8F46E12E-E8F9-47DB-B81C-DE04967D57BA}.html
以上是关于菩萨戒本-【纪念日】3.《菩萨戒本》、《贤劫经》译出纪念日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菩萨戒本-【纪念日】3.《菩萨戒本》、《贤劫经》译出纪念日;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xinw/1396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