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佛教-兴教寺申遗骗局:世遗不是世界文明的终极判决

  • 佛教新闻-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4-06-02 10:21
  • 自在佛学知识网

佛教-兴教寺申遗骗局:世遗不是世界文明的终极判决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兴教寺申遗骗局:世遗不是世界文明的终极判决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兴教寺申遗骗局:世遗不是世界文明的终极判决

佛教-兴教寺申遗骗局:世遗不是世界文明的终极判决
佛教-兴教寺申遗骗局:世遗不是世界文明的终极判决

  兴教寺申遗骗局:世遗不是世界文明的终极判决

  兴教寺是否会被拆迁,目前依然掌握在世界遗产专家的手上。9月4日,西部网发了一篇新闻《陕西兴教寺仍在申遗文物之列官方:是否拆除听意见》,报道中称:

  “陕西省文化遗产保护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周萍说,按照整个世界遗产来看,兴教寺的功能区结构是不对的,现代建筑是兴教寺自己筹钱盖的,而不是国家拨款,“我们会把这些情况跟专家讲清楚。”她表示,申遗最关键的还是遗产项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他们将就此与专家不断沟通,但最终还得看专家的意见。”

  根据拆迁责任方的说法,拆除兴教寺,是为了保持申遗对象基本历史信息的真实性与完整性。那么,到底何为世界遗产保护的真实性与完整性?

  真实

世界佛教新闻中心梁埔铭

性和完整性(Authenticity and Integrity)是关于世界遗产保护的两个重要原则。其中,真实性原则最早是在1964年由《威尼斯宪章》提出。真实性的英文原文为“Authenticity”,又译为“原真性”,该词起源于中世纪的欧洲,早先用来指宗教经本及宗教遗物的真实性,有关这些宗教圣物的真实并不需要有真凭实据,而是依据传说轶事亦可确定。该宪章提出文物保护修复的原则,一是规定要保存历史的原物,修复要以历史真实和可靠文献为依据,反对一切形式的伪造;二是要保存全历史信息,要保护估计在各个时期的叠加物;三是修补应做到整体和谐,又要和原来部分由明显区别,让人可以区分真假;还有对遗址要保护其完整性等等。需要注意的是,宪章所强调的真实性包括了遗产存在的历史长河中各个阶段的真实,既包括最初建成时候的真实,也包括历史上各个时期的叠加物,并非只是要求原初的真实。

  1994年,《关于原真性的奈良文件》进一步指出:想要多方位地评价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其

佛教频道新闻

先决条件是认识和理解遗产产生之初及其随后形成的特征,以及这些特征的意义和信息来源。世界遗产委员会在《世界遗产公约实施行动指南》(Operational Guideline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World Heritage Convention,1997第十版)第24段指出,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遗产应符合《世界遗产公约》所说的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至少一项标准和真实性标注,每项被认定的项目都应满足对其设计、材料、工艺或背景环境,以及个性和构成要素等方面的真实性的检验。

  而关于完整性原则,除了遗产对象物质空间的静态完整,还更强调了历史过程、演变过程的完整系列,是对过程信息的完整保留。更有学者认为,遗产保护的完整性,还应该有周边一定空间范围内的环境内容不被随意增添或删减的涵义。

  厘清上述两大原则的内涵,再比对兴教寺拆迁的真实做法,我们不难发现,兴教寺申遗拆迁不仅无法保护文物遗产地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而且恰恰违背了这两大原则。

  首先,从真实性原则的角度来看。兴教寺历经1300多年的历史,几经毁坏又由守寺僧人重建,一直到现在我们看到的寺庙布局,每一次重建都是一次历史真实信息的叠加,是一个确凿发生的生动历史过程。反过来,这一历史的发展过程被不同时期的庙宇建筑所记录,不断为后来者讲述着生活在这里的僧人以及历史故事,是非常宝贵的建筑过程系列。从这个角度讲,不管是建于哪一个时期的建筑,包括一直被专家认为应该拆除的近代建筑群,都构成了兴教寺文物三塔的真实背景环境与历史信息片段,绝不应该被拆除。

  再者,从完整性原则的角度来看。根据新闻报道整理,兴教寺拆迁的进一步意图是为了推进“西安兴教寺旅游区项目”,其目标是对“兴教寺周边区域实施综合利用,以兴教寺为景区核心,建设一个融旅游、文化、商贸、园林、观光、休闲度假、宗教体验为一体的文化旅游综合体”。如此大手笔的拆迁改造,是对原有文物环境内容多么大的增添和删减啊!拆掉庙堂、搬迁僧人新建文化综合体,真明明就是在毁灭文物环境基底、毁灭文物的历史文脉,这就是在毁遗!

  北京大学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主任吴必虎认为,保护文化遗产,必须考虑遗产的有机整体;尽管兴教寺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几毁几建,但这些后来新建的建筑是寺庙发展的必需功能组成,是共同构成唐宋时代玄奘、窥基和圆测三塔文物遗产保护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样应加以保护!“正是因为历朝历代的僧人一代代传下来,衣钵传下来,这个庙才有灵魂,才有文化价值。”因此,生活其中的僧人应与寺庙文保建筑一起,共同构成兴教寺的核心文化价值,是文化保护的核心。

  诚

央视新闻佛教与科学学院

如明贤法师所言:当我们提出“保护遗产”的时候,首先要明白什么是遗产,如果已然忽略了兴教寺这个人文场所的宗教价值,更忽略宗教价值中的灵魂内核,恐怕,无论打造一个怎样华丽的人文处所,也仍然与兴教寺原本承载的宗教价值毫无关联。当灵魂被消解了,形式上的繁荣与原本兴教寺的遗产价值相比,当然是拣了芝麻,丢了西瓜。

  中国自己的佛教祖庭寺院的命运,为了配合一套西方的价值标准而削足适履,难道中国自己的文化价值非要别人说好,才算好么?

  引用南都记者高龙的话“世界文化遗产是目前世上一种主流的文化价值衡量标杆,但绝非人类文明的终极裁判。扯了一堆逻辑,最后要问:一个建于公元7世纪的寺庙,其价值为何一定要让一个成立于20世纪的机构去衡量”

兴教寺悲歌:佛教祖庭命运落入国际专家之手

佛教-兴教寺申遗骗局:世遗不是世界文明的终极判决
佛教-兴教寺申遗骗局:世遗不是世界文明的终极判决

  兴教寺悲歌:佛教祖庭命运落入国际专家之手

  兴教寺事件发展至今,经过一系列的沉沉浮浮,一会说要拆,一会说不拆了。无论是拆还是不拆,作为寺院主人,兴教寺的僧团始终都是被动的接受者,始终发不出任何声音。由此可以窥见中国佛教在表面繁荣之下的实际命运——连祖庭都保不住。

  兴教寺是否会被拆除呢?最新的报道《陕西兴教寺仍在申遗文物之列 官方:是否拆除听意见》给了我们答案,千年祖庭的命运依然掌握在国际专家手中。

  兴教寺首先是佛教寺院,是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落实后国务院批准的第一批全国重点寺院之一,是国务院批准的合法宗教活动场所。宗教活动场所是兴教寺的基本属性,也是基本职能。佛寺的其他社会及文化价值都是从“宗教活动场所”延伸出来的。中国佛协前会长赵朴初在1989年的某次协调会上的发言中就明确指出:“离开了宗教活动场所这一基本职能,寺观的其他职能就丧失了立足点,就发挥不出它的特殊的社会效益。”

  僧团是寺院的主人,这是千百年来不可否认的历史事实。建国以来党和国家有关宗教问题的方针政策,也一直确认佛教界对寺院有管理、使用和经营出租的权利。比如,1983年《关于落实宗教团体房产政策等问题的报告》规定“将宗教团体房屋的产权全部退给宗教团体”。 《宗教事务条例》规定: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所有或者使用的房屋、构筑物、设施受法律保护。

  1981年1月27日,最高人民法院、国务院宗教事务局《关于寺庙、道观房屋产权归属问题的复函》提出:

  寺庙、道观不论当前是否进行宗教活动,其房屋大都是由群众损献而建造。因此,除个别确系私人出资修建或购置的小庙,仍可归私人所有外,其它房屋的性质均应属公共财产,其产权归宗教团体市佛教协会与

佛教最近有什么新闻

市道教协会所有。僧、尼、道士一般有使用权,但均无权出卖、抵押或相互赠送。任何使用、占用单位或其他机关团体都不能任意改变其所有权,并应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发(1980)22号及国发(1980)188号文件精神落实政策,产权归还各宗教团体。

  中国佛教协会前会长赵朴老1989年在一次中央协调会的发言中对于寺院与僧团的关系阐述得非常明确:

  僧道是寺观的主人,这就是寺观的归属。千百年来的历史事实就是这样的,建国以来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政府有关宗教问题的方针政策文件也是这样规定的。尽管寺观及其所属房屋的所有权的性质还有待于立法,但佛道教界拥有管理、使用和经营出租的权利则一直是明确的。

  对兴教寺拆迁事件,国家宗教局明确要求“陕西省宗教局实地调查了解情况,协调当地有关部门听取包括佛教界在内的各方意见,依照相关法规和政策规定妥善处理。”由上述分析可见,无论从现行的法规政策还是从历史实践上,未与宗教团体和僧团充分协商的情况下,地方政府或文物部门单方面做出的拆除任何建筑的决定,都没有法规政策和实践依据。

  2004年7月7日国务院第57次常务会议通过,自2005年3月1日起施行的《宗教事务条例》规定:

  因城市规划或者重点工程建设需要拆迁宗教团体或者宗教活动场所的房屋、构筑物的,拆迁人应当与该宗教团体或者宗教活动场所协商,并征求有关宗教事务部门的意见。

  2012年10月,国家宗教事务局等十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处理涉及佛教寺庙、道教宫观管理有关问题的意见》指出:

  寺观应在政府宗教事务部门的行政管理下,在当地政府有关部门指导、监督下,由佛、道教界按民主管理的原则负责管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插手其内部宗教事务。严禁党政部门参与或纵容、支持企业和个人投资经营或承包经营寺观。

  可见,无论在法律层面上还是国家政策层面,僧团是寺院的主人这都是确定无疑的事情。而地方政府不顾国家法律,为了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将兴教寺的命运交予一群国际专家手中。他们说拆就拆,说建就建。千年的华夏文明,玄奘大师的埋骨之地任由所谓的国际专家来决定命运,实乃长安大地上一出痛伤人心而又荒诞透顶的“行为艺术”。

原文出处:http://www.hongfasi.net/fonews/20139/fonews_{9AB9C0AF-49A0-4B76-9D1A-597C6BF33095}.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兴教寺申遗骗局:世遗不是世界文明的终极判决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兴教寺申遗骗局:世遗不是世界文明的终极判决;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xinw/139592.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