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少林机锋辩禅一等奖获得者顿慧法师专访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少林机锋辩禅一等奖获得者顿慧法师专访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少林机锋辩禅一等奖获得者顿慧法师专访
“百分之一百对自己的生命负责任!”
——第八届少林机锋辩禅一等奖获得者、弘法寺佛学院顿慧法师专访
他是那个从小就酷爱武术、喜欢挑战自我的少年;他是那个从武术的养生技击功法契入学佛修道的居士;他是那个为了求道十方游历,遍访善知识的参学者;他是那个发心猛利、用功修学的佛学院学僧;他是那个慈悲心肠,总喜欢把自己的好东西结缘给他人的修行者;他是那个因精彩的应机答辩获得全场阵阵掌声的辩手;他是那个发菩提心,勇于承当荷担如来家业重任的师父……他,我们难以用语言去描述他,他却用他活生生的“辩才无碍”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不二法门”课。也许,一切当下即是!因为他说:人,要百分之百对自己的生命负责任!
少林寺方丈永信大和尚为顿慧法师颁奖
2013年8月17日至18日,第八届少林问禅之“机锋辨禅”活动在河南登封少林寺举行,来自深圳弘法寺佛学院的顿慧法师作为辩手参加了此次活动,并在活动中尽显身手,以其无碍的辩才和巧对禅机的绝佳表现,赢得本次比赛的一等奖!载誉归来,弘法网特别邀请顿慧法师做了一次专访,以飨读者。
顿慧法师接受弘法网专访
弘法网:您觉得您这次比赛取得这么好的最主要的因素是什么?
顿慧法师:这一次完全出于意外,2012年我努力准备参加了机锋辩禅,却只得了三等奖。2013年这次,我从云居山到五台山朝拜,8月15号下午才赶去少林寺,整个时间非常仓促,没想到竟评了一等奖。如果说有什么因缘的话,我觉得最主要的因素,第一点是发心很重要——发心一定要正!我记得十年前,听北京一位老师讲过“心正,人正,世界正。”所以我发心过去参加的目的,第一点就是为了学习,为了向那些学修很好的人参学,而且少林寺也是禅宗的祖庭、达摩祖师开辟的道场。我很想去达摩洞去朝拜一下达摩祖师,亲身感受这个禅宗祖庭气氛。因此我的目的是为了学习和参访,不是为了别的什么。然后,出家这一两年来,我可以很坦诚很自信地说,我确实一直都在用心学习,不管是实践还是理论,至少可以勉强算成用功办道吧!然后我也是希望能够通过一个殊胜的媒体平台把我所知道的,醒悟到的东西分享给大家,能够让一切的有缘人,或者所有学佛修行的同参道友,都能够相互的交流互动,能够得到更多的进步和提升,共同在佛法的学修上得到更大的进展。这是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
然后第二点,我觉得跟佛菩萨、佛法僧三宝的慈悯,和师父的加持有关。从去年到今年的两次参赛,虽然在赛场上难免有一点紧张,但整个的过程我一直很投入,很轻松。对于法师提的问题、辩手提的问题、还有观众所提的问题,哪怕是刁难考验,我都感觉好像很简单很自如,都很和谐顺利。比如2012年那次,有一个问题说“黄龙三关·旨在何处?”有辩手特意问道“黄龙三关,突破初关、重关、牢关都很困难,请问法师,你什么时候才可以出关呢?”当时我很奇怪,对方话音刚一落,我头脑的灵感马上就来了,就好像很直接性地完全是一种自性的流露,没有半点迟疑!我拿起麦克风就笑出来了——“哈哈哈哈”!而后一拍蒲团,发出很大的“噗”的一声——回答“就在当下出关!”全场顿时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当时主持人也马上就说“好,太好了,就在当下出关”。
还有一次是,有参赛辩手专门质问“法师慈悲,请问你成佛之后做什么?”这种问题一般也是很难回答,因为我们目前还没有圆成果地佛。但是很奇怪,我脑海当时马上就产生了一个灵感,他话音刚落,我立刻马上就拿起麦克风,说“大做梦中佛事”!我话音刚落,全场马上就想起雷鸣般的掌声,这个回答很应机!包括评委还有主持人都很赞叹,台下的人也都在纷纷传递,他们说‘大做梦中佛事’回答得太好了太妙了!”
这些巧妙契机的问答,我印象一直很深刻,可以说当时丝毫迟疑都没有,完全不假思索,像是自性流露一样,非常痛快爽朗,又很自在无忧虑。也许跟师父和三宝加持有关吧,也可能是护法菩萨慈悲化现加持所致。我今年参赛前先是在黄梅四祖寺参访学习,紧接着去了江西云居山真如寺,然后去参访了茅棚闭关的修行人。再从云居山,去了山西五台山,去五台山各个大小寺庙里面朝拜,主要是朝礼五方文殊,求文殊菩萨开智慧,令我业消智朗。
我跟师父印顺大和尚可能也是有着宿世的因缘。当年师父给我取法名的时候,我当时心里想,佛教讲“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佛教的核心就是“戒定慧”三学,当时我知道师父出家弟子中有顿戒、顿定,唯独还没有顿慧,心想可能是叫顿慧吧!没想到印顺大和尚竟然马上脱口而出:“好,那你的法名就叫顿慧吧!’我想这个实在是太奇妙了,我说:“师父!弟子心中想的正是顿慧!”这个非常应机,也令我法喜充满,就是这样一个巧妙的因缘。还有今年参赛之前有一次我在梦境中遇到印顺大和尚穿着红祖衣,在一个非常庄严的场合,给我加持,说“我已经帮你打开了智慧之门,顿开佛慧!”我当时说“顿慧”!而后还相互谈论了一些其它的佛法内容,可惜后面内容一下子想不起来了!
我是家中的独生子,父母开始都很反对我出家,可以说我出家的违缘障碍特别多。我出家前斗胆效仿“善财童子”去遍访善知识,还专门礼佛拜忏,完成了十万个藏传大礼拜,以求忏悔业障!后来上北京灵光寺瞻仰佛牙舍利时感应道交,令我对佛很生信心……最终我总算解除了违缘而顺利出家,并有幸到弘法寺佛学院学习。可以说,我出家是为了“法”而出家,为了“道”而出家,为了明心见性,为了了生死出轮回,为了真正发菩提心行菩萨道,把佛教的慧命给传承下去,真正的能够身体力行,为我们佛教正法住世,能够尽心尽力地作出自己积极努力的贡献,尽到自己的一份责任,我觉得这种使命的实现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觉得世出世间,所有一切还是发心为第一!阿弥陀佛!
弘法网:关于对本次初赛、复赛您所参与选题的应答,请您为我们稍加介绍一下当时的情况,谢谢。
顿慧法师:初赛我遇到的一个辩题是“《金刚经》云: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生什么心?”,前面这几位辩手他们所讲的内容就是这个“生什么心”,多数是围绕“生什么心”来表述,我想佛法应该是很灵活的,从很多的法门类别上讲,都可以说是很标准的,因为根据众生不同的根性而说不同的法,所以我马上把自述主题扭转成“生什么心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的佛性要发生妙用”,不管你生什么心,通通都是对佛性的妙用。然后我从这个佛性的妙用和清净无染、生心无住的这个角度来讲,跟他们就形成了一种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一种格局状态。然后包括应对观众提问,我的头脑里面产生了很多的灵感,都是一刹那间产生出来的,同时这种状态也是被逼出来的。不过我想,一方面就是一刹那的灵感触动,另一方面是自己长期累积的功夫也很重要,这两方面应该是结合起来的!
复赛我的辩题是《云门三唱,旨在何处》。从一入佛门,我对这个禅宗方面就有着浓厚的兴趣,我很愿意去学习祖师大德的一些公案,包括看禅宗的一些经典。所以对这个云门宗的“三唱”(涵盖乾坤、截断众流、随波逐浪),我从书本上、从一些祖师大德的角度见解之领悟,同时我也总结出了我自己独特的一种见解。当时我从很多的角度把这个比较圆融地讲了一下,因为佛说一切法,皆为一切心!若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包括从《坛经》、《法华经》《金刚经》《华严经》等各种各样经论,圆融地结合起来陈述,包括台下的观众所提的各种问题,有的确实是故意的刁难考验。但当时的我很奇怪,就是很平淡、很平静地直抒胸臆,自然把一种灵感流露出来了。然后台下的观众都很满意,都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大概这个也是能够得高分胜出的原因。后来评委法师在对这个复赛做总结分析时,特别对我这个12号辩手的论述做了专门点评,说“12号顿慧法师的这个辩述是最圆满的,是最切合主题的”,并且也强调这个《云门三唱,旨在何处》三唱原本为一唱,是为一体不二的,并不是那么复杂的分别一二三唱,如果说要有分别那是自己的心在分别,阿弥陀佛!
弘法网:关于您这次决赛中的选题“不二法门”,请您为我们解释一下?
顿慧法师:这个不二法门不光只是禅宗,包括净土宗,律宗,密宗,佛教的各个宗派,包括其他外教外派的一些法门,都是需要这个不二法门的圆融智慧。在《维摩诘经》里面有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就是这个德顶菩萨、善意菩萨,法自在菩萨都讲了生灭不二,垢净不二,生死涅槃不二,烦恼菩提不二,这几个不二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但是他们回答了这些问题之后,维摩诘并不满意,然后他就请文殊菩萨开示,何为不二法门,文殊菩萨就说,“对境,不乱作分别,对法,也不妄加言说,乃至于破除一切的问答、一切的对立,这是不二法门。”然后文殊菩萨就反问维摩诘居士“何为不二法门”?这个维摩诘居士竟然沉默无语,一言不发。全场都很惊讶,但文殊菩萨智慧第一,他就知道维摩诘大居士真正契入了不二法门,所以他马上赞
比如说我们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我们讲这个烦恼、菩提,生死、涅槃,就像我们的手掌和手背一样,我们的拳和掌一样,都是一体不二的。如果没有这个烦恼的话,就没有这个菩提;没有生死,就没有涅槃。我们的这个菩提还是来自于我们这个烦恼,涅槃也是来自于我们的这个生死,也就是说,归根结底,它就是对治法。佛法本来就是一种不二法门,之所以我们有了生死轮回,要修道亲证菩提果位,因为我们有了种种的烦恼,就要断除烦恼,要回归到智慧层面去!所以最根本的原因,我们要向佛陀的这种圆融智慧去学习,因机说法、因病施药。凡事都是相对而论的,真正来讲我们可以用《法华经》的一句话来解释“唯此一事实,余二则非真”。只有我们的佛性、实性、本来面目,才是真实的。但这又是性空无相的,看不见摸不着的一个东西。其他的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都是虚幻的虚妄的。同时我们要明白,这都是我们的佛性妙用,是我们的真心显现,所以又叫“真妄不二”。然后,种种有相、有形的东西,包括我们能听能见,所思所见,都是由我们佛性妙用所生出来的,所以又可以说“能所不二”。因为这个相是因为我们的自性生出来,而我们的自性为了让众生理解明白,要通过某一样有相的东西进行一种显现,进行化现,所以又可以叫做“性相不二”。所以这个烦恼,它是菩提之本,涅槃又来自于生死,所以又叫生死涅槃不二,烦恼菩提不二。
同时我们在这个21世纪知识爆炸、物欲横流的生活时代,作为我们现代佛教徒,也应该把我们佛教的这种圆融智慧,运用到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融入到我们的生命中,真正能够把佛法的这种圆融智慧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阶层,那就需要我们真正地正信实修,去身体力行。作为一个佛弟子,更应该去身体力行,去言传身教,为其他的一些不懂佛法的人做好一种榜样,作好一个楷模,树立一个好的形象,让众生对佛法断疑生信!比如说在现在这个科技发达、物欲横流的时代,我们不断的去正信实修,效仿诸佛菩萨的那种悲智行愿,将种种智慧圆融的不二法门运用到生活当中,然后我们努力地去实践佛法,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真正地全心全意的为众生服务,为我们人类的高度文明而服务,为共同构建社会和谐服务并且积极努力,这就是一种将佛法的甚深智慧、不二法门融入到社会生活当中,融入到我们生命当中,融入到我们实际生活当中,乃至饮食起居,行住坐卧,起心动念,言行举止等等,通通都可以算作我们佛教不二法门圆融智慧的活灵活现!真正的一种体现途径和形容方式。阿弥陀佛!
弘法网:请您谈谈您这两年在弘法寺佛学院的学习生活。
顿慧法师:目前在国内几十家佛学院中,只有弘法寺佛学院和中国佛学院是直接隶属于中国佛教协会的,所以它肯定具备一些独特的优势。另外,参加入学考试之前,我也对佛学院的实际情况做了一些考察和了解,它这边的一些硬件设施条件、还有它地处海内外窗口的位置、国际文化交流的平台等等,都是一些其它佛教院校所没办法一时完全具备的,所以我选择这里是为了能够更好地闻思和修学。另外也发自内心的非常仰慕佛门泰斗本焕长老,很想参拜礼敬善知识。
那么外在条件无论怎样好,最重要的我觉得还是要个人努力地去用功学习,当你有了这种良好的物质基础和这种设施平台以后,那你就要珍惜这样的机会,就像佛教说的要珍惜福报,珍惜这样殊胜的因缘,然后好好地发心努力地用功在学习上,然后尽可能把你所学到的,所知道的这些佛法教理,能够实践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当中去,运用到自己的饮食起居、言行举止和起心动念当中,那这个时候,也就不存在是光偏向于一个佛法教理的学习,实际上你在学习教理的同时,就已经在开始实修了,关键是自己如何把握。
所以说并不一定是每个人都要等到佛学院毕业以后,再去搞实修、再去闭关、再去怎么样,真正来讲,应该是信解行证,教理行果,二者也是一种不二法门的体现,都是相辅相成的。重点还是在于自己,佛学院的师资力量、开设的课程、整个的学修环境,包括这个人文素质都也很重要,但这些都是外在的,都是外面的世界,对我们来说可能是一种不可控的因素,我们真正要抓的核心和重点,就是改变我们自己,不断去扩大我们自己的心量,提升我们的界限水平,提高我们对佛法的认知程度,真正的能够把佛法融入到我们的生命当中,这是最重要的一点。人,要百分之一百地对自己的生命负责任,真正地把每一天都当成我们生命中的最后一天来活,那我们就能活好每一个当下,活好每一个刹那!所以对我个人来说,我觉得每一分钟,每一秒钟,每一刹那都是一种无上的修行,都是一种殊胜的对佛法实践的一种进步。所以我在佛学院不仅仅是在学习佛法的教理,同时也是我在走实践佛法学修的一种修行之路,一种佛教修行的进步之路,
弘法网:能否请您谈谈您对未来的打算?
顿慧法师:通过我这一两年的佛学院学修经历以后,究竟该何去何从,实际上当我在踏入这个佛学院大门之前,乃至之后的过程中,也正是我在不断思索考虑的一个问题,因为我觉得做人不管是学佛修行度人,还是做人处事交友等等方面,应该是一个有目标、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的人,所以你对自己的人生应该有一定的规划,不能做一个漫无目标的人。佛教虽然讲一切无求,一切随缘,但是很多人都错解了这个意思,把它当做是一种消极,负面的,其实不是这样的,道教里面老子也说“无为而无不为”,根本来讲其实应该是“积极的、正面的”才对!真正的随缘是随缘任运,是要你随顺一切因缘而积极正面地去努力,以一种阳光正面的心态,以一种积极主动的心态去面对生活,真正地就像我们国家领导人说的,要传承正能量,传播正能量,这个很重要。所以具足一种正能量的心态来做人处事,来学佛修行非常关键。
我何去何从的问题,我觉得也可以用随顺因缘来解释,来做规划。具体走哪一种路径,主要的话还是看个人的因缘,个人的意愿,也看个人的善根,福报资粮,福德智慧等等,这都是需要有很多方面的条件和因缘具足的。当然归根结底还是自己的知见要正,发心要对,就是佛教里面佛陀讲的八正道,那么第一个就是正知正见,树立了正知正见以后,然后才是我们的定慧等持的这个功夫,包括我们的这个行持威仪方面都很重要,就是我们佛教讲的要“戒定慧”三学。所以不管你是选择留在佛学院继续学习还是做法师授课,或者到各地去弘法利生还是选择在深山茅棚闭关修行,还是去朝礼各大名山,还是去托钵乞食,还是到寺庙里面去做执事,接引大众等等,这个外向的这些表现形式不重要,这个路径本身也是我们修行的一种方式,关键还是我们要摄持好自己的心地,如果真正时时刻刻都能够净化身语意,时时刻刻都能够修正自己的见定行,不管在什么地方,通通都是自在的,统统都是安乐的,都是法喜充满的,那这就是一个好的佛子,一个好的出家人,真正的能够起到续佛慧命,传承佛教正法的作用,这个应该是很关键很重要的,对我们在家修行和出家修行都有着决定性的作用。阿弥陀佛!
弘法网:弘法寺佛学院开设的主要的两门专业是禅宗和净土专业,您认为这两个法门哪一个更适合现代人的根器?
顿慧法师:在我们深圳弘法寺佛学院所分的专业主要是以禅宗和净土为主,其次会涉及到佛教传播学,包括佛教的艺术学等等。那么无论是禅宗还是净土宗,对于我们现代佛教徒的佛法学修来讲,我觉得最主要的话还是看个人的根性和缘分,有的人他可能喜欢净土宗的持名念佛,他希望自己在生命中能够有一个归宿,要往生净土,那要往生净土可能采用念佛法门,净土法门是一个比较合适的选择。那还有的人他可能比较适合我们禅宗的这种法门接引,禅宗讲究这个明心见性,立地成佛,顿超及第,所以这个要看个人的根性和因缘。
其实真正当我们学修佛法到一定程度以后我们会明白,严格来讲的话是禅净不二的,二者还是一种不二法门,因为你学净土宗,那么你念佛要达到一心不乱,才是达到这个往生净土的一个必然保证,要具足“信愿行”三资粮,就是信真,愿切,行专,那归根结底,也就是要一心不二,一心不二它就是一种很好的禅定境界,而且我们净土宗里面时常讲到的一句话就是“花开见佛悟无生”,那悟无生就是禅宗的一种见性法门。
无生,既无生也就无死,禅宗明心见性就是要你能够觉悟到自己的本体,觉悟到自己的佛性,本来不生不灭的,所以这就是悟无生。所以异流同源,殊途同归,归根结底还是去到一个地方,都是成佛作祖,都是要上成佛道,下化众生。那禅宗里面,它参话头,要参这个念佛是谁,念佛是谁,他在参这个话头之前,一般为了方便接引,他可能会念佛,念阿弥陀佛,念几声佛号,然后再参这个念佛的是谁,那这也是用的一种念佛法门,就算他不念这个佛号,他在参这个念佛的是谁的时候,那也是一种净土法门,因为,他在反观自性,找到这个自性本体的一个东西,不生不灭的东西,那也与我们净土念佛法门的实相念佛是相契合,相适应的。包括这个密宗里面的身口意三密,这个念咒语,他同样也是属于这个禅净不二,他念咒语,也就是等同于在念佛号,他在打坐三密相应,这个身口意一体相应的时候,也就是一种很好的定慧等持的一种禅定境界。包括这个律宗,律宗在严持戒律,它的目的也是为达到身口意的清净,那也是为了更好的由戒生定,因定发慧,由慧而发生各种智慧的妙用,所以归根结底,还是用我们佛教的殊胜的不二法门来解释,是最合适最恰当的。阿弥陀佛!
弘法网:禅似乎与现代人的生活联系越来越紧密,如何让禅更好地融于当下的生活,您有何建议?
顿慧法师:严格从法性上来讲,禅实际上是无处不在的,无处不是禅,处处都是禅,而且真正的禅用言语文字是没办法完全涵
弘法网:这次比赛结果对您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和改变吗?
顿慧法师:通过从去年2012年少林机锋辩禅到2013年的少林机锋辩禅,我个人也获得从三等奖到一等奖的这样一个过程。但是走下来的全过程,我的状态都很平静、很淡定。所以我觉得以平常心来安住于这一切,是对我个人来说很重要的,也是很必须的。因为也没有什么,当我参加完这样一个过程经历,从河南少林寺回到深圳弘法寺,我觉得这一切,都是等于就如同一场梦幻一样,统统都是归无所得的,也没有什么值得你去刻意在乎的,没有什么需要你去特别在意的,还是“平常心就是道”吧,这是我们马祖道一禅师的心得开示。《心经》上讲“无智亦无得”,一切都归无所得,所以再用祖师大德的一句话来讲,就是“但管做去,莫有外求”。《楞严经》讲“但尽凡情,莫作圣解”。阿弥陀佛!
弘法网:听说您这次回来就在图书馆借了《你也能大成就》这本书。您理解的“大成就”是什么?谢谢!
顿慧法师:所谓的大成就,在我看来就像是他们讲到名师一样,这个名师有两种,一种是名气的“名”,还有一种是明白的“明”。我觉得这个大成就的话应该是明白的“明”的这个明师,名气的“名”的这个名师,他不一定是明白的“明”的这个明师。所以真正的大成就者他可以是一个名气很大的人,但他也可以不是一个名气很大的人,但归根结底他必须要是一个明白人,要是一个真正的明眼善知识,真正是能够通达佛法,真正是能够教我们学修佛法随缘任运的,运用于我们自身的学修之中,能够在自己成佛之路,乃至于接引众生和引渡众生返迷归觉、返妄归真的路上随缘任运,法喜自在的这样的一个人!那这样的人,凭我们凡夫肉眼的这种角度可能没办法去正确揣测,但是我们可以用佛教的经典来进行判定和印证,他是不是符合佛教的戒律、是不是符合佛教的因果、是不是符合我们的道德价值观、是不是符合我们涅槃经里面所讲的四依法,四法印等就可以决定。
比如说,是不是真正的断恶修善、自净其意,是不是真正的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是不是真正的发菩提心、行菩萨道?这几点,非常的关键,而这个大成就,他可以在外界的形式上表现的对这个社会有很大的贡献,对这个佛教作出了积极稳定的贡献,也可以是一个大善人等等,但是在内在,他一定是一切都空无所住,一切都是没有任何的执着,然后非常的法喜充满,真正的具足出离心,慈悲心,菩提心。就像我们历代的这些高僧大德一样,像我们古代的玄奘法师,鉴真大师,莲池大师,藕益大师,像我们虚云老和尚,弘一法师,印光大师等等,包括我们现在深圳弘法寺的开山鼻祖本焕老和尚,虽然在当今物欲横流的这样一个时代,在这个经济发达的地区,但是他能够法喜充满的去接引众生,然后树立一个很好的一种榜样。这就像我们《金刚经》里面说的:“如如不动,不取于相”,他只尽他度化众生的一个责任,示现好一个好的出家人之榜样,然后一切无着,一切没有滞碍,没有计较地去度化众生,欢喜自在!然后特别是本焕老和尚晚年的这几十年时间,一直在大力地弘扬我们《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而普贤菩萨这十大愿王,就是让我们成佛的一个很好的法门,然后特别是有一句话本焕长老包括印顺大和尚一直在提倡,“不为自身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而且还有一句也是印顺大和尚经常开示的,如果好好运用普贤菩萨行愿品这十大愿王的法门,就是“行于世出世间,皆无有障碍”,自在通达,如果真正的去实践去做到了,就是可以达到我们佛经所说的这种水平,最关键一点还是要言行一致,真正的走一个信解行证的佛法学修之路。阿弥陀佛。
当下担当:当时被评为一等奖之后,顿慧法师说当时也真的没有多在意,因为去参赛的目的就是学习,就是想通过自己的学修跟大家交流互动,共同进步。所以当少林寺方丈永信大和尚为他颁奖合影的时候,开始还觉得有点不好意思似的,就把头微微一低,结果就给人家抢拍到了,后来马上抬起头,因为想到“既然是禅宗嘛,应该敢于承担,所以说还要显出一个好的精神面貌给大家,也要让大家对我们的佛法,对我们正法有个断疑生信,有一个好的形象展现给大家,所以我赶紧把头直目正,身体挺直,这样面对,然后那张照片被少林寺的官方网站给采拍到的,所以有两张不一样的跟永信大和尚的合影照片。”
自我评价:采访的最后,我对法师说,“师父,我通过侧面的采访,他们对您的评价使用了包括“发心、低调、谦虚、好学、惜福、用功”等等这些词,如果让您对自己做一个评价,您会如何讲呢?顿慧法师对此几乎没有迟疑而坚定无比地说,“对于我自己,我觉得还是以我们佛教历代以来的祖师、高僧、大德善知识为我终身学修佛法的榜样和楷模!以佛陀的言教为我尽行寿乃至尽未来际,上成佛道,下化众生的始终标准!以诸佛菩萨的悲智行愿为我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的参照标准和思想行为方式!真正地去实现一个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续佛慧命,转正法轮的一个生命轨迹!阿弥陀佛!”如是,又是一则关于“发心”和“担当”的心声,作为采访者,我很感动!
弘法寺佛学院老师寄语:
印钦法师(弘法寺佛学院院长助理,曾在弘法寺闭关六年,2012年8月出关):
本焕老和尚在世时,一直强调,佛法的兴旺不能离开僧才。只有发心勇猛用功办道,真修实证,佛法才有希望。我对佛学院的未来充满信心,因为这里有一群发心的老师、学生,就能克服一切困难。我们就是要让发心、实修实证成为弘法寺佛学院的主旋律。
对顿慧法师的建议:做真实功夫。怎么做真实功夫?一定要“放下”,一切不可得。究竟处,无法可说。能讲的都是方便、入门。推门入室,一切法都得放下。彻底的空净,当下即是。要从心地法门入手,把妄想熄下来。“做真实功夫,得真实利益”也是对他的祝愿和提醒吧!
当究法师(首任班主任):
这次顿慧法师获得这么好的成绩也是因缘殊胜,本身他热衷走禅修法,又是佛门泰斗本焕长老的徒孙,跟大和尚也很有缘分。
作为班主任,我原来一直鼓励他们多走出去,多参加类似的活动。这样可以让他们亲身感受到教内现状,通过对佛法的学习“实战”,对宗派法门修习有一个渴求,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通过实修将弘法应用到生活中去。
希望弘法寺佛学院的学僧们能够高效利用在佛学院的这段黄金的学习时期,学修并重,只要发心用功办道,就不会觉得苦,就会轻松快乐地学习、收获。
顿若法师(现任班主任):
弘法寺佛学院的特色,从校训“正信、实修、悲智、行愿”可以看得出来。信念、正信、理想是第一位的。信是建立在理的基础上、正知正见基础上,佛学院注重实修,理行同时并举。除了一些基础课程的安排外,很重视日常的行持,包括上殿、过堂、打坐等等。
是荷担如来家业的责任感,时代的紧迫感让本焕老和尚、印顺大和尚悲心深重,高瞻远瞩,克服了重重困难,通过两年试办学,试招生,现在弘法寺佛学院正走在高规格、高效率、高质量,与众不同的健康发展的道路上。
顿慧法师这次取得这样好的成绩,这不仅仅是他个人的成绩,也是弘法寺佛学院的成绩,弘法寺是老和尚的道场,加持力很大,弘法寺佛学院的师资力量也很强大。对于其他同学来讲,也起到了一个鼓舞的作用,榜样的作用。对于顿慧法师个人而言,希望他能够再接再厉,好好用功,虽然在比赛中是冠军,但对于修行来讲还只是第一步。我们会进一步关注和引导他走好未来的路。
作为新学期的班主任,希望同学们珍惜出家的因缘,为做“人天师表”发大心,树正气,用佛法的信念来指导自己的学修生活,安排自己的人生。相信他们四年下来,能够得到一个很大的提升,能够实现荷担如来家业的使命!
原文出处:http://www.hongfasi.net/fonews/20139/fonews_{740C5935-05CC-4421-ABCC-BC6820C774B4}.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少林机锋辩禅一等奖获得者顿慧法师专访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少林机锋辩禅一等奖获得者顿慧法师专访;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xinw/1395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