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雅利安人-佛教普传之前古印度文明之研究(一)

  • 佛教新闻-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4-06-02 01:21
  • 自在佛学知识网

雅利安人-佛教普传之前古印度文明之研究(一)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雅利安人-佛教普传之前古印度文明之研究(一)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佛教普传之前古印度文明之研究(一)

  佛教起源于印度,古印度的文明在佛教普传之前持续了二千五百年。其光辉灿烂的文化与宗教为佛教的产生提供了丰富的基础,研究佛教普传之前古印度的文明可以为我们研究佛教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

雅利安人-佛教普传之前古印度文明之研究(一)
雅利安人-佛教普传之前古印度文明之研究(一)

  佛教普传之前古印度文明之研究

  古印度历史研究之困难 印度的历史十分悠久,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古中国、古印度、古埃及和古巴比伦国)。按照公认的说法:古印度的文明距离现在已经有五千年的历史。佛教的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出生在古印度的迦毗罗卫国,大约于二千五百年前创立了佛教。漫漫历史长河,岁月悠悠,佛陀时期距离古印度文明的起源正像我们现在距离佛陀时期一样遥远。若想让我们的思绪回到古印度文明的起源时期,就像让我们想象当年黄帝和炎帝联手打败蚩尤的伟大战争一样,同样的遥不可及——几千年不过成了沧海一粟。

  如果试图把印度的古代史串连起来,最终只会无功而返。一个个早期王朝的兴起和衰亡最终都

枣阳佛教新闻网最新消息

灰飞烟灭,至于那段历史,没有战争时间的记载、没有帝国边界的纪录,甚至君王姓名的确切记载也无从可考;有的只是一个个灿烂夺目的、引人入胜的、真假参杂的故事、神话、传说。难怪西方有些学者认为印度没有历史。可什么又是历史?如果历史是想弄清楚什么时期人们开始使用青铜器,某个时期人们是否开始使

楚雄市佛教新闻

用犁,那么印度就有历史。

  研究印度历史特别困难,特别是古代史就更困难,分析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资料的严重缺乏。中国有各种编年史、帝王起居录、这个志、那个考,正史之外又有形形色色的注疏,这些在印度都没有。关于古印度历史的资料,有的只是神话传说,以及考古学上的几个发现。然而,雅利安人进入恒河平原的时间是不是公元前十六世

佛教祈福新闻

纪左右?哪个民族在雅利安人到来之前在印度定居?他们发展了怎样的文明?雅利安人是一群民族还是一支民族?其原始聚居地在何处?恒河流域和印度河流域文明在经历无数次破坏之前是怎样灿烂辉煌?一个伟大的君王曾经统治了多少领土?仅仅考古上的发现还不足以明确解答这些问题,而神话的传说更实让这段历史扑朔迷离。

  其次,印度自始至终都没有一个时间的观念,更准确的说,印度人从来不在乎甚至是上千年这样的“较短暂的”时间,这恐怕是古印度没有编年史的原因。在印度人看来,一年只不过是86.4亿分之一个梵天日,和43.2亿分之一个劫而已。人的一生只不过是来还债的,要尽不同的宗教义务,义务尽好了,才有好的轮回。无论是吠陀经还是后来的佛经,提到时间,动则以多少个劫计算,甚至无量阿僧祗劫(无数无数个劫的意思),几年、几代人、几千年都是瞬息而逝的东西,太微不足道了!又何必执著这期间发生的事情呢?

  第三,古代印度宗教地位过高是这段历史无法确切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古印度婆罗门教将人分为四个种姓(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其中,婆罗门掌管祭祀,有超乎凡人的权力,而处于刹帝利种姓的国王和武士们不过是神的工具。因此,人们并不关心哪一年、在哪里、什么人打了一场大胜仗,他们更关心的是哪一位神以何种形式参与了这场战争;他们关心的是祭祀的规模、程序以及祈祷时应该用什么样的咒语等。既然“人神”婆罗门掌握着祭祀的大权,所以,完全没有必要花大气力去如实记述某个王国的实际领域以及其兴起灭亡的日子,这些事情和祭祀比较起来也显得微不足道。世间的一切都和宗教联系在一起,一切事物都加以神化,所有的胜利都归于神的庇佑,凡人的成绩在婆罗门看来是微不足道不值一提的,只有少数的君王被后人加以神化而流传至今(如罗摩),不过,这毕竟少之又少。

  以上诸多原因实际上造成了研究古印度历史的困难,下面通过对一些考古学上的发现、古印度神话传说以及婆罗门教的各种经典加以分析,对佛教普传之前的印度文明加以研究。

  古印度文明分期 在雅利安人到达印度之前,古印度就有了很高的原始社会文化,考古学的发现,表明其文化比同时的埃及文化和巴比伦文化超越许多。雅利安人何时入侵印度,有诸多说法,按照公认的说法,即乌法维的说法:大约是在公元前十六世纪至公元前十五世纪之间。(其它的说法还有:据古伦维得尔Grunwedel说是公元前二十世纪;费尔古森Fergusson则主张公元前三十世纪。)尽管时间无法明确下来,不过,根据这一历史事件,可以将佛陀之前的古印度文明大致分为两个阶段:一、土著文明时期,从公元前三十世纪左右到公元前十五世纪左右;二、吠陀、婆罗门文明时期,从公元前十五世纪左右到公元前五世纪左右。下面分别阐述如下。

  一、土著文明时期

  考古学的发现 关于古印度土著文明的时期的研究,现从考古学方面发现的证据加以推测、研究。

  根据1921年1922年在现在的巴基斯坦的考古挖掘,发现在公元前三十世纪左右,印度河流域当时就有了人类文明活动的出现,主要以两大城市为中心(或称“聚集地”更为准确):一个在现在的旁遮普(Panjab),即印度河上游支流的五河流域;另一个在现今的信德省(Sindh),即印度河(Sindhu)流域。

  其中在第二个信德省的印度河流域,发现了两个古村庄的旧址。一个在今日的哈拉巴(Harappā),位于印度河流域的上游,今巴基斯坦东北部。哈拉巴文化埋藏在一个古佛塔废墟的下面,该地发现了距今约四、五千年以前,原始人类的古城遗址,印度历史学家认为这是典型的原始社会,处于新石器时代到青铜时代之间。另一个位于印度河中下游,分布范围很广,东起新德里附近,西到伊朗边境,南达坎贝湾,北抵西姆达丘陵,分布的面积东西距离1500多公里,南北1100多公里,在这个辽阔的原野和河流上发现了很多城市和农村遗址,犹如星罗棋布。不过,其中以现在的莫亨朱(Mohenjo)和达罗(Dāro)两个地方为规模最大,两地相距六十多公里。

  考古学的发现可以推测当时技术发展和经济制度的一些情况。在上述古代遗址中,挖掘出古印度帝国的一些艺术品:有石雕、砖屋、陶器、铜器以及生活用具和武器,这些可以推断一点当时的社会面貌。但是关于政治制度,所知甚少。尽管在印章和器皿上刻有文字符号,这样的物品达数千件之多,可惜至今无人能够识别,因此不能确定古印度人是何种族,就一般文化意义而言,只能称之为土著人,而印度后来的某些种族的居民就是他们的子孙,

拉萨放假佛教新闻藏语

这些土著人最大的可能就是达罗毗荼人Dravidian(属于泰米尔人Tamils的近亲)、或者干脆就是泰米尔人、又或者是南印度其它民族的祖先。可以确定的是,古印度人肯定不是雅利安人(所有的考古证据都否定雅利安人那么早从中亚来到印度)。

  间接的证据的研究 关于古印度人的宗教文明,我们没有任何的直接的证据。除了考古挖掘上的发现可以隐隐约约推测当时的宗教情况之外,还有一个间接证据我们不容忽视,那就是从婆罗门教前期和后期的一些神话传说的差异中,我们可以推测古印度人宗教的端倪。

  婆罗门教的内容并不完全是雅利安人的东西,至少后期如此。它是一个多神的宗教,其中,有些神祗、祭祀形式和种姓内容实际上都或多或少与被征服地区的土著人有关。雅利安人在印度北部由西向东扩张的过程中,他们对土著人的信仰的吸收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主动或被动吸收一些土著人的宗教,把他们的图腾和神祗加以融合和消化,使之成为自己的神祗或祭礼形式;另一种是刻意丑化土著人(可能是达罗毗荼人的祖先),将其刻画成与雅利安神相对抗的妖魔鬼怪。

  吠陀经是研究印度民族历史文化发展和宗教哲学思想的源泉,其中我们可以发现雅利安人是如何吸收土著民族的信仰,这部分的事实有很多。婆罗门教的四吠陀经中《梨俱吠陀》出现时间最早,保留雅利安人最原始的资料比较多;而《阿达婆吠陀》出现时间最晚,乃雅利安人吸收了土著民族若干信仰要素后集成的。通过不同时期的吠陀经的比较研究,可以或多或少对土著民族的信仰有些了解。

原文出处:http://www.hongfasi.net/fonews/201310/fonews_{7F01FA93-13E3-49B8-BC58-15CE0490B083}.html

以上是关于雅利安人-佛教普传之前古印度文明之研究(一)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雅利安人-佛教普传之前古印度文明之研究(一);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xinw/139457.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