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体验修行生活 河北佛学院首次学僧街头托钵活动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体验修行生活 河北佛学院首次学僧街头托钵活动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体验修行生活 河北佛学院首次学僧街头托钵活动
2013年10月20日,河北省佛学院组织学僧走上街头托钵乞食,体验佛陀时期的修行生活,躬行院长净慧老和尚提出的“生活禅”理念。本次活动共有21名学僧参加,美国籍僧人法星法师正适参学,也加入了此次活动的队伍。
托钵乞食在石家庄市区几条繁华街道进行,身上不带分文,只化饭食不要金钱,分成十个小组单独行乞。
晚七点半,参加托钵的学僧们在佛学院大礼堂,向大众分享他们的感受。
分享大会上,法星法师首先发言,他深切感触道,乞食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对境,有顺有逆,往往是逆境出现时,修心的价值最大。同时,他还向大众讲起他作为一个“中国僧人”的出家因缘。
每个组的学僧分别作出精彩的分享,在托钵乞食的过程中增长了谦卑心、感恩心和平等心;面对挑战,增强了心力,提高了自信。不少学僧都在分享之后表示,希望再次托钵走上街头,感受佛陀教诲的伟大。
最后,明海大和尚作总结开示,乞
河北省佛学院的首次托钵及分享活动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入会大众如饮甘露、法喜充满。
据了解,《善见律毗婆沙》(卷七)说:“比丘者,是乞士,或得或不得,亦名乞士,此皆是善人之行。佛、辟支佛、声闻悉行乞食,或贫或富舍家学道,弃舍牛犊、田业及治生俗务,而行乞食资生,皆依四海以为家居,是名比丘。”但因为钵具是佛制定佛弟子不同于其他修道者的独特标志,专供饮食所用,所以除了装饮食外,不得拿来用其他的用途。《十诵律》(卷三十九)中记载释迦族的摩诃男供养比丘饮食,有比丘在钵中装了其他东西,他就劝谏说:“大德,此钵是恒沙诸佛标志,何以轻贱此钵?”于是佛规定说:“从今不得以钵盛不净物,盛者结罪。”因此,这次托钵活动的一个要求就是,只接收饮食,其他金钱、物品等不得在路途接收。
当这样一群年轻的清净僧,一身庄严的解脱服,威仪十足的
如法托钵的清
原文出处:http://www.hongfasi.net/fonews/201310/fonews_{32F9277C-A212-4ECB-81E0-8DC1E0244E49}.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体验修行生活 河北佛学院首次学僧街头托钵活动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体验修行生活 河北佛学院首次学僧街头托钵活动;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xinw/1393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