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素食文化:为何佛陀允许弟子吃三净肉?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素食文化:为何佛陀允许弟子吃三净肉?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素食文化:为何佛陀允许弟子吃三净肉?
初学佛的人一般都有许多问题,有关吃素的问题也许是诸多问题中比较重要的一个问题,因为它影响到一个人每日的饮食生活,如果选择吃素,那将是他的饮食生活方式的完全改变。因此初学佛的人有如下的问题,学佛是不是一定要吃素?吃素是不是营养不足会得贫血吗?上座部或南传国家如泰国、斯里兰卡、缅甸的出家人和西藏的出家人为什么不吃素,而只有中国汉地学佛的人要吃素?吃素是不是有功德?三净肉是甚么意思?学佛的人是不是可吃三净肉?等等问题。
为何佛陀允许弟子吃三净肉?(图片来源:资料图)
一、佛陀对饮食的态度
我们是学佛的人,首先让我们看看佛陀是甚样看待饮食问题的。在佛陀时代,佛陀的弟子们都是乞食的,他们是居无定所,到处云游弘法。在佛陀成道三个月后,佛陀的弟子很快增加到六十位,这时佛陀对他的弟子们说:“为了芸芸众生的善益,为了芸芸众生的幸福,你们去弘法吧。”就这样佛陀的弟子们以行乞弘化的生活足迹遍布了整个印度。所以佛陀在饮食方面所制的戒律是:乞到甚么吃甚么,不挑食,乞食时不论贫富,以平等心来接受。
有一次,卫舍离的将军西合,是耆那教的一位大居士,要想见佛,因为他是一位很有影响的人物,所以耆那教的教主大雄不许他去,他三次请求都被拒绝了。于是这位居士就不再请教他,而直接来见佛陀。
佛陀给他讲了开示,从人天福报讲到四圣谛以及宇宙人生的真理,他听了非常高兴并要求归依佛陀,做一位在家弟子。佛陀讲到:“像你这样有身份、有名望的人一定要三思而后行,不能草率做出决定。”“世尊”,西合讲到,“听了您这句话,我更加乐意归依佛陀,因为如果我要归依其他教派的话,他们会高举旗帜,在城中游行,高呼:西合,一位将军归依我们了。但是佛陀却不同。”于是他再一次请求归依佛陀。佛陀表示同意并说:“归依佛教后,你要继续尊敬供养你以前的师傅,耆那教之教主。”于是这位将军西合就请佛陀到他家应供。当耆那教徒听到这件事后,在佛陀到将军家应供的那一天,耆那教徒在卫舍离城中要道上高呼:“将军西合屠杀了一只很大的牲畜来供养乔达摩,乔达摩也知到这是为他而屠杀,但是他还要去应供,所以这样的业要记在他的名下。”其实将军西合准备甚么样的饭菜,佛陀并不知道的,这只是耆那教徒对将军西合离开耆那教而归依佛陀的一种不满而已。于是佛陀就制定了三净肉。当有人供养肉食时,乞食者应当观察,此肉是不是为我所杀,我有没有看到杀生,有没有听到杀生,是不是怀疑为我所杀。如果不是,可以接受。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三净肉。直到今天,南传上座部国家如泰国、斯里兰卡、缅甸的僧人仍然奉行这一条戒。所以佛陀所制这一条戒的目的是出于对一切众生慈悲的本怀,不伤害一切众生之性命。所以,即使是南传僧人,如果有人为了贪图口福而要居士供养他肉食,这也是犯戒。从另一方面来讲,我们并不是因为它是肉而不食,不食肉是出于佛教徙对一切众生之慈悲,因为我食肉间接地助长了杀生,所以我们不食一切众生肉。
佛陀对饮食的态度,与他对修行的态度是一样的实行中道,避免极端。佛陀的弟子,也是佛陀的堂弟提婆达多曾向佛陀建义,比丘应当严守五条戒:一,穿粪扫衣,也就是穿用从坟墓间拣来的破布缝制的衣服。二,夜宿时住在树下。三,完全素食。四,不接受居士的邀请,去家里应供。五,日中一食,即一天吃一餐。佛陀的回答是听便,愿意严守这五条戒的比丘,可以这样做。
为什么佛陀允许他的弟子吃三净肉呢?因为如果挑食,要吃素食,那将给人们带来很大的不便和负担,同时比丘的乞食弘化生活也会受到限制,并且也影响到佛法的弘传。即使到了后来,僧团不断状大,许多大富长者向以佛陀为首的僧团捐赠了很多寺院和精舍,如祗树给孤独园,还有《瞿默目犍连经》(中部第三册第1页)中提到,卫塞卡优婆夷为佛陀建筑了一座七层高的僧舍,建了好几年才完成。另外一位大银行家,库库陀也为佛陀和他的弟子建了一座大寺院,名叫库库陀寺。著名佛教学者,拉毛特(Lamotte)曾计算过,佛陀在世时,僧团拥有二十九座大的寺院:八座在王舍成,四座在卫舍离,三座在舍卫城和四座在骄娑罗。我们可以推想到,在其它地区一定也有许多大小寺院供比丘们在旅途中休息过夜。但是佛陀时代的比丘,以乞食弘化为最理想的生活方式,虽然有这样多的寺院,他们还是到处云游,传播佛陀之无上教法。与佛陀同时代的耆那教也提昌戒杀,但他们把这一戒条实行到了极点,以至於呼吸时怕伤害了空气中的微生物,他们就带口罩,走路时怕伤害了路上的蚂蚁和虫子,他们就边走边用扫帚扫地,所以他们至今也未发展成为世界宗教。因此佛教的戒律重在精神,而不重在条文。这也是佛教能够传播全世界,并且能够救度无量众生的原因之一。
这里我们可以用一个故事来说明这一点。佛在世时,有一位比丘在静坐时想到,佛陀制了这么多戒条,这也不能做,那也不能做,这很难实行。于是他起座到了佛陀那里,他说:“世尊,您制定了这么多条戒律,我很难实行,您是不是可以修改一下呢?”于是大慈大悲的佛陀回答到:“好啊,我现在只给你一条戒,你能尊守吗?”这位比丘听了很高兴:“能,我能尊守。是甚么戒呢?”佛陀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就是么一条戒。”可见一切戒律以行善为主,以行善为目的。因为行善就是佛教徒成佛的资粮,往生的资粮。
二、 素食的起因
当佛教从汉代开始传入中国时,初传来的经典大都是小乘经典,由于戒律里并没有明文规定,不许僧人食肉,而且由于在印度的僧人就不以素食为主,来到中国弘法之印度的高僧大德自然也是非素食者。所以起初,中国的僧人与他们来自印度的师父一样,也是非素食者。但是由于儒家仁慈思想与孝道的影响,这时在中国僧人当中
但是后来,以菩萨思想慈悲为本之大乘佛教经典传来越来越多,如《涅槃经》、《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央掘魔罗经》等,还有《梵网经》与《首楞严经》。
南朝梁武帝萧衍(464-549)是一位非常虔诚的佛教徒,他于502年四月初八佛诞日即位,于天监十八年(519)年四月八日从戒行精严的慧约法师(452-535)受在家菩萨戒,并常自称菩萨戒弟子,于天监二十七年(618)在台城北建同泰寺,此是武帝私寺。他曾三次舍身同泰寺,后被大臣赎回。梁武帝有感于大乘佛教的菩萨慈悲思想,积极提倡素食,于天监十年,即公元511年,颁布《断酒肉文》,令天下所有僧尼不得食肉。从此,素食就成了中国僧人的一种优良传统与美德。中国僧人不仅把它保存了下来,而且大力倡导和发扬光大。今天世界人民逐渐认识到,素食不仅有利于健康,而且它还有利于保护动物,环保和生态平衡。
原文出处:http://www.hongfasi.net/fonews/201311/fonews_{731D0653-C9D0-42BA-8714-C3009F43855D}.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素食文化:为何佛陀允许弟子吃三净肉?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素食文化:为何佛陀允许弟子吃三净肉?;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xinw/1393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