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年俗-传统年俗历久弥新 不变年味是亲情

  • 佛教新闻-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4-05-31 22:51
  • 自在佛学知识网

年俗-传统年俗历久弥新 不变年味是亲情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年俗-传统年俗历久弥新 不变年味是亲情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传统年俗历久弥新 不变年味是亲情

年俗-传统年俗历久弥新 不变年味是亲情
年俗-传统年俗历久弥新 不变年味是亲情

上犹新闻网 上犹佛教

春节中蕴含了中华民族的集体精神情感---团圆、祥和、平安、喜庆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的一首《元日》形象描绘出北宋时过年的情景,也点出了过年的两大习俗——放鞭炮与挂桃符。一千年过去了,我们仍保留着放鞭炮的传统,但挂桃符的习俗在很多地方却已经消失了。时代在演进,过年的习俗也在不断变化,但不管过年以何种形式呈现,不变的应是春节中所蕴含的中华民族的集体精神情感——团圆、祥和、平安、喜庆。

  “现在的春联大都是印出来的,千篇一律,和爷爷写的感觉不一样”

小时候过年有两个最期盼的事,一个是点鞭炮放烟花,另一个就是能吃一顿丰盛的大餐。这两样已经越来越失去吸引力了。

  鞭炮放的少了,饭菜花样也没那么多了,很多人直呼年味越来越淡,越过越没意思。确实,相比前些年,过年的仪式已经少了许多。在上海打拼的河南小伙胡晓是个80后,在他的印象中,小时候家乡的年俗很多,腊月二十九要除尘,腊月三十要准备年夜饭、祭祖、贴春联、放鞭炮、守岁、包饺子,初一开始要到处走街串巷拜年,大街上有舞龙的、舞狮的,热热闹闹。但现在,似乎这些传统习俗都逐渐淡化了,有的甚至消失了。

  写春联、贴春联对胡晓来说曾是过年最有乐趣的事情,那个时候他们家住在农村,“春联都是爷爷自己写的,我负责给他洗毛笔、倒墨水,像个小书童在他身边跑前跑后。”

  “那时最大的乐趣就是在爷爷的对联里找‘错别字’。”胡晓说,爷爷写对联的时候喜欢在某个吉利的字上多加一点,讨个口彩,意味着来年福分会“多一点”。那个时候,每副春联胡晓都要认认真真读一遍,为的就是找出爷爷写的对联里那个“别字”,找到了,便开开心心地问爷爷要“打赏”。

  现在爷爷写不动了,家人也很忙,春联都是从商店里买。“印刷出来的,千篇一律,感觉上不一样”,胡晓坦诚,最近几年家里的春联他都没认真读过,春联成了烘托气氛的点缀,再也没有那种其乐融融的感觉了。

  而像祭祖、向长辈磕头拜年这种习俗,在胡晓的家乡已经近乎消失了,只有一些农村地区还有保留。像祭祖这种习俗,“要烧纸钱、上香、上贡品、祭酒、磕头,仪式太麻烦了,所以现在没多少人能坚持。”他不禁疑问,繁文缛节的仪式可以不坚持,但如果没了一些基本的礼仪,这过年还能叫过年吗?

  其实,一部分传统年俗仍表现了它顽强的生命力。退休在家的王先生已经60岁了,但他仍然坚持在初一早晨让儿子开车带他逐家

腾讯新闻佛教板块没了

向在县城里的亲戚、老乡拜年。而据王先生说,县里的年轻人依然继承了这一传统,随着父辈年纪越来越大,年轻人已经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大年初一拜年的队伍里。

  “无论年怎么过,最重要的是亲人团圆和情感上的交流”

  除夕夜,全家人围坐在一起看春晚,如今被很多人视为一种新年俗。胡晓介绍,他家自从有了电视机以来,每年的春晚都没拉下。在他很小的时候,村子里很多人家里还没有电视,就跑到他家里来看,大年夜家里常常坐满了人,“跟电影院似的,特别热闹”。

  但在胡晓看来,这个所谓的新年俗,现在也逐渐有式微的趋势。随着生活的富足,现在人们的娱乐方式更加多元,在胡晓家的除夕夜,春晚“基本成了背景音乐”,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打牌、玩手机,“只有出来个明星才停下来瞅一眼”。

  相反,“吐槽”春晚,如今反倒成了年轻一族的新年俗。一边看着春

小乘佛教怎么读新闻

晚,一边在微博、微信等社交网络上吐槽,在一些年轻人中已成一种风尚。根据新浪微博的统计数据,除夕夜关于春晚的新浪微博讨论量达到4500万,大年初一讨论量达到5000万,用户群体多为80后、90后,其中90后占到一半以上。

  在移动社交网络的冲击下,一些古老的年俗也不断衍生出新的形式。如拜年这一习俗,如今就有电话拜年、短信拜年、微信拜年等多种形式,更新换代之快,令人应接不暇。今年过年,王先生就大呼跟不上时代了,“刚学会发短信拜年,就被女儿说太out了,现在都用微信拜年了,我们这些年纪大的落伍了。”

  王先生兴致勃勃地向记者展示了他刚从女儿那里学到的拜年方式:打开微信,用里面的“视频”工具录了一段15秒的拜年视频,发给亲朋好友,“有些过年见不到面的,就这样拜个年,很新鲜。”他乐呵呵地说。

  今年春节,用微信发红包、抢红包也成为朋友们之间传递祝福的一个热门方式。

  北京人李尚今年过年选择带一家三口去海南旅游。“自从父母过世后,每次过年家里只有三口人,也懒得炒那么多菜,过年有些冷清,还不如借着假期出来散散心。”其实,和李尚作出同样选择的并不在少数。据海南省假日办在大年初三发布的最新数据,海南全省18家景区(点)抽样调查,共接待游客近21万人,同比增长近四成二。全省28家酒店抽样调查,接待总人数近12万人,同比增长三成。

  “无论年怎么过,最重要的还是亲人团圆和感情上的交流,只要这一点不变,这个年过

有关于佛教的新闻联播

得就有年味。”高璐觉得。

原文出处:http://www.hongfasi.net/fonews/20142/fonews_{E1DCFD1C-B521-44CB-B6C5-F1C380FA20A3}.html

以上是关于年俗-传统年俗历久弥新 不变年味是亲情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年俗-传统年俗历久弥新 不变年味是亲情;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xinw/139048.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