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佛教」科学与人文的碰撞:印顺大和尚对话诺贝尔奖得主

  • 佛教新闻-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3-01-05 01:35
  • 自在佛学知识网

「佛教」科学与人文的碰撞:印顺大和尚对话诺贝尔奖得主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科学与人文的碰撞:印顺大和尚对话诺贝尔奖得主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科学与人文的碰撞:印顺大和尚对话诺贝尔奖得主

「佛教」科学与人文的碰撞:印顺大和尚对话诺贝尔奖得主
「佛教」科学与人文的碰撞:印顺大和尚对话诺贝尔奖得主

一场“教育的本质——科学与人文的高端对话”(图片来源:凤凰佛教 摄影:顿行)

「佛教」科学与人文的碰撞:印顺大和尚对话诺贝尔奖得主
「佛教」科学与人文的碰撞:印顺大和尚对话诺贝尔奖得主

印顺大和尚在论坛上发言(图片来源:凤凰佛教 摄影:顿行)

「佛教」科学与人文的碰撞:印顺大和尚对话诺贝尔奖得主
「佛教」科学与人文的碰撞:印顺大和尚对话诺贝尔奖得主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谢尔登·格拉肖发言(图片来源:凤凰佛教 摄影:顿行)

「佛教」科学与人文的碰撞:印顺大和尚对话诺贝尔奖得主
「佛教」科学与人文的碰撞:印顺大和尚对话诺贝尔奖得主

著名教育专家陈向明教授发言(图片来源:凤凰佛教 摄影:顿行)

「佛教」科学与人文的碰撞:印顺大和尚对话诺贝尔奖得主
「佛教」科学与人文的碰撞:印顺大和尚对话诺贝尔奖得主

印顺大和尚赠送谢尔登·格拉肖教授墨宝(图片来源:凤凰佛教 摄影:顿行)

「佛教」科学与人文的碰撞:印顺大和尚对话诺贝尔奖得主
「佛教」科学与人文的碰撞:印顺大和尚对话诺贝尔奖得主

合影留念(图片来源:凤凰佛教 摄影:顿行)

「佛教」科学与人文的碰撞:印顺大和尚对话诺贝尔奖得主
「佛教」科学与人文的碰撞:印顺大和尚对话诺贝尔奖得主

印顺大和尚接受凤凰卫视采访(图片来源:凤凰佛教 摄影:顿行)

「佛教」科学与人文的碰撞:印顺大和尚对话诺贝尔奖得主
「佛教」科学与人文的碰撞:印顺大和尚对话诺贝尔奖得主

恭迎印顺大和尚入场(图片来源:凤凰佛教 摄影:顿行)

「佛教」科学与人文的碰撞:印顺大和尚对话诺贝尔奖得主
「佛教」科学与人文的碰撞:印顺大和尚对话诺贝尔奖得主

印顺大和尚与行愿团队合影(图片来源:凤凰佛教 摄影:顿行)

「佛教」科学与人文的碰撞:印顺大和尚对话诺贝尔奖得主
「佛教」科学与人文的碰撞:印顺大和尚对话诺贝尔奖得主

印顺大和尚与几位科学家和美国科学院院士(图片来源:凤凰佛教 摄影:顿行)

「佛教」科学与人文的碰撞:印顺大和尚对话诺贝尔奖得主
「佛教」科学与人文的碰撞:印顺大和尚对话诺贝尔奖得主

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阿龙•切哈诺沃对大和尚的理念表示赞同(图片来源:凤凰佛教 摄影:顿行)

「佛教」科学与人文的碰撞:印顺大和尚对话诺贝尔奖得主
「佛教」科学与人文的碰撞:印顺大和尚对话诺贝尔奖得主

印顺大和尚与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理查德•罗伯茨交谈(图片来源:凤凰佛教 摄影:顿行)

望江楼外。秋空爽朗;浣花溪畔。秋水澄明。9月2日下午。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深圳弘法寺方丈印顺大和尚。应邀与前来中国出席第三届诺贝尔奖获得者医学峰会暨中美院士论坛的世界著名理论物理学大师、197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美国科学院院士谢尔登•格拉肖。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陈向明。在成都展开了一场“教育的本质——科学与人文的高端对话”。

思想与思想交锋。智慧与智慧激荡。当古老的佛教与世界前沿科学相遇。现代教育试图从传统佛教文化中寻找良方和汲取智慧成果的时候。我们看到。人文知识分子与科学知识分子以及他们所分别代表的“两种文化”的融合、互鉴与密切合作。对推动人类的文明与进步已经变得越

云南佛教协会新闻

来越重要。两者之间碰撞出来的智慧之光。是那么闪烁炫目!

印顺大和尚首先肯定了科学家爱因斯坦提出的一个著名观点:“一切智力上的成就。都依赖于性格上的伟大。”当教育正在向着“全球共同利益”、向着“人类共同命运体”的理念转变的时候。佛教中的“作善知识”。与现代教育所提倡的以人文主义为基础。尊重生命的人类的尊严的理念。不是非常一致吗?大和尚认为。最好的教育。不在于它的校舍和人数。而在于它能培养一代代人格健全、完善。对社会和他人能有所贡献和担当的人。也就是“利他”的人。

格拉肖先生也强调说:“我们已经无法退入一个没有科学技术存在的伊甸园。”这位著名物理学家也是热门美剧《生活大爆炸》中的那位科学家“谢耳朵”的人物原型。他看上去的确没有我们惯常想象得那么古板和严肃。而是富有想象力和幽默感。他认为。推动世界科技文明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目标明确而具体;另一种是大家可能想象不到的。那就是一种出人意料的观察结

安阳佛教新闻

果往往导致意外的发现。例如五百年前。哥伦布的船队试图驶往中国未果。却意外地发现了美洲大陆;而另一位航海家麦哲伦原本想环游地球。结果也达到了最初的目的地。格拉肖还以不久前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的中国科学家屠呦呦为例:屠呦呦致力于寻求疟疾的治疗方法从而达到了自己的目标。他认为。科学的真相并非完全像人们惯常认为的那样。只有一条途径能够到达终点。

著名教育专家、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陈向明教授对中西教育方式、教育理念做过多年研究。她由佛教中的“善”的教育。谈到现代教育中因为人文精神的缺失而导致了一种真实的现状:不少有才能、有专业的人。因为缺少“利他”之心。而变成了“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对社会、对周围的人没有担当。关怀之意。因此。现代教育应该从佛教中寻求和借鉴一些有益的做法。针对很多家庭想把子女送到国外接受教育的举动。陈教授也坦言建议。应“量体裁衣”。因人而宜。不必一味效仿。

印顺大和尚和格拉肖、陈教授还分别从各自成长中起到关键性影响的人。对目前社会上普遍关注的“成人、成才、成功”的理解。传统文化对现代教育的借鉴和启迪意义。现代教育的本质等议题。阐发了各自不同的见解。

谈到自己成长中起到关键性影响的人。印顺大和尚动情地讲到自己的恩师、我国“佛门泰斗”本焕长老对他的“言传身教”。 比如说。他几十年如一日。每天早晨三点半起床。从来不会推迟;他每天念诵《华严经•普贤行愿品》。从来不会偷懒不念。他的信仰已经与他的生活融为一体。没有区别。因此。他在教育弟子的时候。不是空口说白话。而是他自己先做到了。我们每个人都看在眼里。

谈到现代教育的人文精神。印顺大和尚举了民国时期的佛学家太虚大师为例。太虚大师说:“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现实。”成佛的境界看上去似乎是非常高远的。但它有一个基本的起点。那就是养成健全的人格。而教育的本质。就是在唤醒人的觉悟。建立和培养健全、完善和圆满的人格。

印顺大和尚还给大家讲述了本焕长老每天念诵《华严经•普贤行愿品》的故事。其中有普贤菩萨发的十个大愿。被称为“十大愿王”。十大愿中有一愿叫“恒顺众生”。意思是说尽我们所能。永远让众生快乐、幸福。“于诸病苦。为作良医。于失道者。示其正路。于闇夜中。为作光明。于贫穷者。令得伏藏。”大和尚强调说。最理想的教育。一定是要教出心存慈悲的人。乐于助人的人。有益于他人的人。

在今天正式的高端对话之前的早餐会上。印顺大和尚“相机施教”、“作善知识”。先用佛珠等“现身说法”。给格拉肖等几位科学家和美国科学院院士“普及”了一下有关佛教的“善知识”。引起了这些美国科学家浓厚的兴趣。也增进了佛教家与科学家之间交流、互鉴、“各美其美”而又“美美与共”的和谐气氛。

此次第三届诺贝尔奖获得者医学峰会暨中美院士论坛由中国下一

佛教新闻东华禅寺

代教育基金会企业社会责任专项基金和诺贝尔奖得主国际科学交流协会共同主办。

原文出处:http://www.fjdh.cn/bnznews/2016/09/182133348363.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科学与人文的碰撞:印顺大和尚对话诺贝尔奖得主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科学与人文的碰撞:印顺大和尚对话诺贝尔奖得主;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xinw/13449.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