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1月22日河北唐山兴国禅寺举行公益古琴培训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1月22日河北唐山兴国禅寺举行公益古琴培训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1月22日河北唐山兴国禅寺举行公益古琴培训
大唐兴国禅寺定于1
联系电话:
17732594499(周师兄) 13784381638(本权大和尚)
古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乐器。在三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历代琴家创作了3000余首琴曲。其中有一部分今天仍然可以被当代琴家演奏。古琴以她优美的音色和沁人肺腑的旋律被历代文人所喜爱、所传承。成为世界上历史最悠久并流传至今的活的音乐。2003年古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佛教传入中国也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特别是晋代以后。佛教禅宗的发展和传播。对中国的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和推动。那么。古琴和佛教在历史上曾经有着怎样的关系呢?
其实。佛祖早已就在以琴说法。佛教《四十二章经》
古琴与佛教融合后。佛教思想对古琴的影响也是很大的。
从古琴文献来看。对古琴美学思想有直接影响的是禅宗的顿悟说。最早把禅理与琴学联系在一起的是宋人成玉磵。他在《琴论》
成玉涧结合禅修。对古琴指法提出了八个字:“吟猱亲切。下指简静”。左手吟猱表现韵味应和右手骨干音更为切合。不宜过度;右手则以“立声孤秀”的单指指法为主。这为古琴“清微澹远”的主流审美立下了规范。
僧人弹琴在唐代文化界已经有了相当大的影响。唐诗中描写古琴的诗最有名的是李白的《听蜀僧睿弹琴》。还有韩愈的《听颖师弹琴》。李白信道教。他其实还有不少写道家的诗里提到过古琴。但都不如他写僧人弹琴的这首有名。王维、白居易也有不少诗提到古琴。他们本来就好佛。创作中自然也留下许多佛家思想的印迹。
可见。在中国古琴文化的发展历史上。琴僧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他们是琴乐和佛教两种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和继承者。而这两种文化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蕴。贯串着北宋一百多年中。就有一个师徒相传、人才辈出的琴僧系统。他们始终在琴界有着重要地位。
原文出处:http://www.fjdh.cn/bnznews/2017/01/143833349263.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1月22日河北唐山兴国禅寺举行公益古琴培训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1月22日河北唐山兴国禅寺举行公益古琴培训;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xinw/125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