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佛教」人间佛教并不是追求片面的慈善主义

  • 佛教新闻-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2-12-27 02:10
  • 自在佛学知识网

「佛教」人间佛教并不是追求片面的慈善主义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人间佛教并不是追求片面的慈善主义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人间佛教并不是追求片面的慈善主义

「佛教」人间佛教并不是追求片面的慈善主义
「佛教」人间佛教并不是追求片面的慈善主义

近年来。人间佛教获得较快的发展。不但为禅宗、净土宗所持。也为天台、华严等其他汉传佛教的教派认同。虽然人间佛教既非一个新的宗教。也非佛教的一个派别。但已是被整个中国佛教界所认同的一种发展取向。而且呈现多样化繁荣发展的趋势。这种多样化一方面固然是体现了人间佛教锲理锲机的原则。展现了人间佛教在当代中国的繁荣。但另一方面又不免鱼龙混染、泥沙俱下。出现了一些背离人间佛教本旨的不良取向。如从佛教神秘主义倒退到鬼神佛教、政治化、慈善化的片面发展等等。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人间佛教的正常发展。

(一)、佛教原教旨主义、神秘主义。倒退到鬼神佛教

印度佛教是在与婆罗门教及沙门思想作斗争中发展起来的。当时许多佛门弟子是由婆罗门教信仰转过来。婆罗门教的天神观念及其思维品质难以根除。加上对佛陀的强烈崇拜。便习惯于将佛陀理解为神。佛陀形象的天神化。使人间对佛的智慧、言行的信仰在佛灭后便以婆罗门教的信仰形式代替并流行起来。典型表现为对祭祀、咒术、苦行方式的信仰。这样以来。虽然没有完全背离佛陀的教导。但从此佛教就带上神化和巫化的因素。在佛教史上逐渐蔓延开来。

传入中国之后。中国的封建统治者以佛教为神道设教的一部分。以愚化百姓。加强政府的统治。使得神化、出世化的佛教成为统治者的意旨而获得合法性。再加上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许多基本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得不到理性的解释。从而使鬼神化的佛教成为现实。使经忏佛事成为佛教政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基于此。人问佛教的发展更应该遵循太虚大师的教诲。力求摆脱鬼神之教、死人之教的污名。倡导以改善现实人生为基本宗旨的人生佛教。在佛教界继续推动教理、教制、教产“三大革命&rdq

福建省佛教协会新闻

uo;。为推动中国佛教走出低谷。实现适应时代进步的转型指明方向。

(二)、对人间佛教的片面发展

星云大师在《如何建设人间佛教》的演讲中将人间佛教的思想纲要概括为六点:一是建设生活乐趣的人间佛教;二是建设财富丰足的人间佛教;三是建设慈悲道德的人间佛教;四是建设眷属和敬的人间佛教:五是建设大乘普济的人间佛教;六是建设佛国净土的人间佛教。可见。人问佛教的建设应该是全面的、宽泛的。可以囊括财富、家庭、道德、事业等多方面。最终获得圆满的收益。然而。现今人间佛教的发展却有偏重于政治化、强化慈善功能等倾向。

佛教自创立之日起。就以远避尘嚣、厌弃人生为标志。佛陀此一远离政治、脱离尘世的原则。后来一直为其弟子所继承

陇西佛教新闻

。成为印度佛教的一大传统。佛教传入中国之后。由于中国的社会历史条件与古代印度多有差别。因此。印度佛教超脱、清静的传统也逐渐发生了变化。以王道政治为核心的社会制度是中国佛教世俗化、政治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到了当代。中国

佛教黑幕新闻

佛教组织虽初现“社会团体”特征。但仍残留着很浓厚的行政性。强调了国家对宗教的“指导”功能。宗教组织的行政性正是体现了国家的监控。各级佛协和寺庙进行“属地化管理”。实际上要受同级宗教行政部门的领导。佛协与寺庙也有某种上下属的行政关系。实际上是由当地佛协委派寺院主持的。在这样的体制下。人间佛教的发展中不可避免会出现一些过度政治化的倾向并又表现在组织体制上的行政化。作风上的官僚化等等。

佛教的慈善功能亦然。佛教的慈善传统由来以久。且有较完备的形式和成熟的制度支撑。比如早期的僧祗粟、寺库、解典库、无尽藏院。后来的悲田院、养病坊、施药院等等。都在中国的慈善史上起过重要的作用。在人问佛教应对现代化的过程中。重视使佛教事业化。将入世的普济宗旨落实于具体的济世事业中。在济世的事业中深入大众。进一步使得佛教流向社会。使佛教人间化。佛教界常用的“我佛慈悲”“善哉善哉”等都有明显的慈善导向。很容易让人误解为佛教就是从

新闻 佛教

事慈善事业的宗教。热心社会慈善事业。既是中国佛教的优良传统。也是人间佛教的重要内容。但我们也应该明确。人间佛教要做的不仅仅是这些。换言之。人间佛教对社会的关怀。不仅仅是物质和金钱方面的慈善救助。而应在佛学理论的创新、佛学如何实现与科学知识的结合等方面的探讨。

(三)、人间佛教自身发展中的庸俗化、拜金主义等不良倾向

伴随着西方个人主义思潮和市场经济浪潮的发展。人间佛教在其面向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也难免受到市场化、商业化趋势的影响而变形变质。崇高、庄严、纯净的佛教就免不了受污染。自身发展中出现庸俗化、拜金主义等不良倾向。

对于人间佛教的庸俗化发展现状。很多学者已经进行大量阐述。如宏印就对台湾佛教的庸俗化发展现象进行较为透彻的阐述。他指出现今的不同派别。演变到彼此门户森严。山头色彩。各拥地盘。互不往来。道场子孙化私有化。丧失佛制十方道场的精神。道场寺院功利商业气息越来越浓。如果寺院道场没有修道的气氛与情操。宗教精神迷失。走入商业气息。完全“俗化”。佛教前途真是堪忧!宏印身为佛门中人都发出如此慨叹。人间佛教发展的各中问题可见一斑。

当然。人问佛教自身发展中存在的一个局限是僧众的文化素质水平的低下。除了偶有高僧大德之外。许多僧尼的文化素质偏低。为衣食之计而投靠佛门。没有能力去研究佛教典籍。使佛教典籍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寺院的供奉品和摆设品。20世纪以来。僧侣佛教知识贫乏。戒律松弛。僧尼的道德素质整体水平令人担忧。当今社会。物欲横流。僧侣是践行佛教教义的主体。他们的素质总体水平不高。修养不够。也使他们更容易受世俗的“金钱万能”、“唯金是图”等取向影响。进而走上与佛国净土的根本宗旨完全背道而驰的拜金主义

徐州佛教新闻网

道路。

原文出处:http://www.fjdh.cn/bnznews/2017/01/133000349268.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人间佛教并不是追求片面的慈善主义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人间佛教并不是追求片面的慈善主义;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xinw/12574.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