欺负弱小犹如为自己挖坑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欺负弱小犹如为自己挖坑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欺负弱小犹如为自己挖坑
佛经里经常用一句话形容佛的功德:“如大调象。亦如沉渊。”
什么叫大调象?大家见过马戏团的大象吧?那是被驯服的大象。它很有力量。精熟于各种技艺。可以表演各种各样的动作。乃至可以跳舞。
而佛。往那一站。看到的人感觉就像大调象。象具有非常强大的力量。如果是一头醉象、一头
“亦如沉渊”是什么意思?就好像一片湖水。非常深非常广。能包容一切。佛站在那里。经常用这两个比喻来形容。
就如这个故事当中。长寿王具有摧伏怨敌的能力。但是他有容忍怨敌的心量。这说明佛在因地的时候。已经具有这样殊胜的功德。那么在果地的时候。他就能够做到大悲遍转。不会说“这个人以前曾害过我。我成了佛不度他;那个人
为什么我们唯有皈依三宝?这个“唯”字。就是说除了三宝以外。再也没有可以皈依的对象。那我们会想。是不是因为我们是佛教徒。才这么说?外道也说唯有他们是可皈依的。这两个有什么区别?就在于堪为皈依境的因具备了没有。如果我们的过失没断尽。那我们当然不能洞察真理。究竟的真理只有一个。你要么是洞察了。要么就是没洞察。不能说洞察了一半也算洞察。所以只有究竟洞察真理的人才是我们的救护者。他所阐述的教法是我们的正救护。我们内心产生的这个正法。能够把我们拔出生死的污泥。这就是我们所皈依的对境。也是我们作皈依的一种心态。这对我们是有帮助的。
通过这个故事。希望我们检查自己平时生活中是如何面对这些怨。如何去减少、而不是去增加这些怨。我们不要想。这个杀父之仇几辈子能碰上一次?其实业会增长广大。不要以为现在我稍微打谁一下。骂谁一下。这有什么关系?因为业增长广大的缘故。它会变得非常大。
比如释迦族被琉璃王诛杀。不说前世的因。它的一个助缘就是当时琉璃王还很小的时候。释
我们凡是有怨。一定要化解。不要去积累、增长。有时。我们不注意的时候。越是亲近的人。好像越是结下了很多怨。这很麻烦。不要以为我们已经信佛了。反正皈依三宝的功德之一就是不堕三恶道。我怕什么?观音菩萨会加持我。上师会救我。没事的。不能这么说。三宝、上师有救护的能力是对的。但是你如果造了恶业。犯了戒。同样会下三恶道。而且是一定会下的。
所以我们任何人都不能掉以轻心。不要想。我是佛弟子。或者我是出家人就保险了。有时候我们在修行的道路上。层次、智能、或者福报越高的时候。危险越大。因为我们做好事的能力越强。如果用它来做坏事也非常强大。比如出家的师兄弟之间。互相骂一句话。或者动一下手。这跟俗人就完全两样了。因为所依的身。两个都是出家人。两个都有戒律;再者。我们受了戒。这又是不能做的事情。所以业就成指数地增长。所以出家众做一点点小坏事。受的果报也是不得了的。同样。我们不管在座的各位。你的背景怎么大。你的福报怎么大。你不能想。反正我有降服怨敌的能力。
比如你做老板的时候。“你听不听话呀?不听话你就给我走人!”这样去欺负一个很弱小的员工。有时候。我们在家庭里很有地位的时候。也是任意地去欺负一个很弱小的人。这些都是自己给自己种下苦因。所以。碰到任何事情、碰到任何人。我们一定要做到。不要去想伤害他。你做不到冤亲平等。至少要做到。怨来了。不去用这种粗猛的手段去报复。你可以想不通。想不通的时候你就求加持。希望三宝加持自己能想得通。能做到心量大一点。能化解这些仇怨。
我们不要去尝试另外一种想法:我要好好修法。好好增长福报。等我将来有地位的时候。整你一下。这样就太惨了。为了仇恨而去积累福报。这非常不划算。所以我们要训练自己发清净的愿。作清净的回向。
由于我们以前一直习惯于这种不清净的发愿和回向。我们辛辛苦苦
佛在世的时候。有很多人就发这样的反愿、恶愿。导致后来他成功了。就马上开始报复。同样。他马上受到很多的痛苦。有一个人。他为了报仇去供养僧团、供养佛。得到很大的异熟果。然后他马上发愿。把这个福报全部成就他做一个龙王。基于他供斋的福报。他成功转为龙王。马上就把原来的龙王杀死了。然后它开始吐水、吐火去报它的仇。杀死了很多人。看起来他好像很有威力。其实种下了很多痛苦的因。所以我们要想。在长远的生死之路中。还有很多路要走。我们要好好防护自己的心。要向我们的皈依境佛陀学习。以他作为我们的榜样。
原文出处:http://www.fjdh.cn/bnznews/2017/02/105533349409.html
以上是关于欺负弱小犹如为自己挖坑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欺负弱小犹如为自己挖坑;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xinw/123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