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聚焦两会:学诚法师谈新形势下如何推进宗教文化建设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聚焦两会:学诚法师谈新形势下如何推进宗教文化建设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聚焦两会:学诚法师谈新形势下如何推进宗教文化建设
学诚法师(图片来源:中国新闻网)
主持人:学诚会长。请您先给我们介绍一下佛教协会在过去这一年中的主要工作?
学诚法师:2016年是中国佛教协会努力推进佛教中国化、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挥积极作用的一年。全国宗教会议为中国佛教协会的工作指明了方向。为确保会议精神和要求落到实处。中国佛教协会及各省、市地方性佛教协会积极组织广大信众认真学习、宣传、贯彻会议精神。在这一精神的指引下。中国佛教协会支持佛教界深入挖掘佛教教义教规中有利于社会和谐、时代进步、健康文明的内容。对教规教义作出符合当代社会发展进步要求、符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阐释。努力开拓进取。取得了丰硕成果。
一年来。我们秉承中国佛教优良传统。济世利人。与其他四大宗教携手并进。精准扶贫贵州省三都县;我们发布了“藏传佛教活佛查询系统”。进一步规范活佛转世事务。加强宗教教职人员管理。维护了佛教界清净庄严的形象;我们举办了纪念会、研讨会等系列活动。隆重纪念金陵刻经处成立150周年。总结历史经验。接继文化传承使命。弘扬佛教慈悲精神;我们隆重纪念中国佛学院成立60周年。回顾历史。总结经验。展望中国佛教教育的美好未来。并举行了中国佛学院新校区奠基仪式。
2016年。我们在对外友好交往及各种文化交流方面也取得重要成就。我会成功举办了第19次“中韩日佛教友好交流会议”;我们与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联合举办了“汉传佛教祖庭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增强了汉传佛教祖庭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去年年底。中国佛教友好代表团首次访问不丹。取得圆满成功。
未来岁月里。中国佛教协会将在新形势下不断推进佛教中国化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勇敢担当。为社会和谐、世界和平贡献中国佛教的思想智慧。
主持人:佛教协会承担着全国各省佛教协会的管理工作。那么是否有关于我国佛教教徒数量的统计呢?
学诚法师: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的佛教徒人数有近二亿。实际上这个数字并不好统计。有很多中国人习惯到庙里来烧香拜佛。但他可能并没有正式皈依。这种对佛教抱有好感的人群能不能算成佛教徒?目前还没有一个很严格清晰的界定。但总的来说。佛教在中国的历史源远流长。与中国本土文化的融合已经深入骨髓。拥有深厚广泛的社会基础。
主持人:面对如此庞大的教徒数量。佛教协会在管理方面遇到的困难有哪些?
学诚法师:在佛教信众管理方面。大概有这样一些问题:信众对寺庙道场的归属感不强。信众组织松散。人员流动性大。信仰层次高低混杂。学修方式零散无序。比较缺乏在固定宗教活动场所进行的系统学修和有组织的宗教生活。造成这些困难和问题的原因。既有中国社会的历史和现实因素。又有佛教自身建设的问题。在过去农业社会里。中国佛教的居士信众就存在自发性、松散性的特点。信众与道场的联系不紧密。信仰方式比较随意。缺乏系统组织。在现代社会里。城市化步伐和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员流动性更大。再加上商业化的侵袭。这都给佛教信众管理增加了新的难度。另一方面。佛教自身对于信众教育和组织管理的重视程度一直不够。管理制度和教育手段都明显滞后于时代发展。过去的山林佛教注重个人清修。现在的佛教寺院虽然和社会互动日益频繁。但仍未建立起僧俗一体的佛教教育观念。一方面不知如何以现代方式组织引导信众。另外僧众本身的佛教修行及文化素养还有待提高。这些都使佛教信众的管理水平与时代发展、信众需求之间存在很大差距。所以。加强佛教自身建设。提高佛教教职人员素质。建立符合现代社会特点的信众管理组织制度及信众学修体系。是中国佛教协会和全国佛教界的重要努力方向。
主持人:俗话说“无事不登三宝殿”。在我们身边有很多常常是“有所求”了才上庙里烧烧香。或者在家拜拜佛。他们算是佛教的信徒吗?您对于这一部分的群体、对他们这种行为怎么看?
学诚法师:从严格意义来讲。烧香拜佛是佛教徒从内心皈依、恭敬、信仰“佛法僧”三宝的外在表现。如果不具备相应的精神内涵。则谈不上拥有真正的佛教信仰。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各种原因。佛教又拥有广大的潜在社会基础和民间信仰群体。他们或许并不懂真正的佛教信仰内涵。但对佛教文化却抱有亲切的好感和世俗层面的认同。对于这类人群。从佛门广大、慈悲包容的传统来看。也会视为佛教的“有缘人”。是可以广结善缘、启发度化的对象。
问题的关键不在于佛教信仰人群的层次混杂。而是佛教界尚未形成足以应对和满足社会大众日益增长的信仰需求的信众教育及管理体系。因为缺乏有组织有系统的正信佛
主持人:目前。除了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佛教协会会长。您还担任着许多社会职务。这势必要花费您一部分精力去处理好这些“世俗”的工作。这对您的日常修行有没有影响?您是如何保持这种所谓出世修行、入世处理俗事的平衡的?
学诚法师:所谓佛教的出世。最终还是为了更好的入世。出世是为了净化自我。入世是为了利益众生。只有自他都到达解脱幸福的彼岸。才是佛教真正的本怀。那种只求个人解脱的修行。在大乘佛法看来。最多只是“自了汉”而已。世俗事务对一个修行人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那要看他的生命宗旨和
主持人:我们了解到您是比较早开通博客的佛学法师。微博内容以十四种语言进行推送。还和弟子创作了弘扬佛法的动漫作品。在互联网上广泛传播。那么关于借助时下新兴媒体进行宗教文化的宣传。您有没有什么经验可以分享?
学诚法师:用新兴媒体传播宗教文化。我认为是时势使然。每一个时代都有自
主持人:在互联网时代。新媒体的确是一个宣传的绝佳渠道。那么除了网络。您认为还能通过哪些渠道实现宗教文化的传承、发扬以及对外交流呢?
学诚法师:宗教文化的传承、发扬及对外传播交流。要处理好继承和创新性发展的关系。一方面。宗教文化需要因应时代发展。融摄科技文明。用大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方式传播宗教文化。比如网络等各种新媒体的运用;另一方面。宗教文化的传承、保护、整理、研究和弘扬。也十分重要。就佛教界而言。建设文化寺院。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展佛教经典的整理研究翻译。举行学术研讨交流活动。出版各种佛教刊物。开展公益慈善活动。进行对外文化交流。建立海外道场等等。都是多渠道传承弘扬佛教的积极手段。寺院是佛教文化的物质载体。在寺院中可以举办传统节日和佛教节日法会、开展讲经说法、佛教修行体验活动、公益慈善活动和佛教文化艺术活动。让社会大众能够亲近佛教、浸润在佛教文化清净祥和的氛围中。陶冶性情。净化心灵。佛教大藏经不仅是中国佛教的智慧结晶。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绚丽瑰宝。我们正在启动大藏经的校勘整理工程。未来还会翻译成世界各种语言。这对中国
主持人:一直以来政府高度重视宗教问题。当前实行政教分离的宗教政策。宗教享有独立自主自办的权利。但宗教作为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一部分。您认为在新时期该如何实现宗教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相适应?
学诚法师:在新时期里。宗教与社会主义文化相适应。就要将宗教中国化推向与时代文化、国情民意相符顺的新境界。从佛法的缘起观来看。并不存在一个固定不变的宗教形态。在不同的国家、民族、文化背景下。宗教的形态和教义诠释。必然要适应此时此地的因缘。在社会主义的中国。任何宗教的健康有序发展。都不能离开中国现有的制度环境、人文环境、生态环境。怎样努力发掘自身宗教传统中与现实环境相适应的内涵。考验着每一个宗教的智慧和创新潜力。真正具有文化自信的宗教。不会害怕与时代文化的交融共鸣;反过来说。也只有在时代浪潮的洗礼中。宗教的生命才能常新。宗教的价值才能长久。
事实上。宗教文化本身就蕴含着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伦理支撑。宗教文化重视信仰和伦理。通过自我反省和对信仰文化的体认。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会变成自然而然的追求。信仰是人格中一种稳定的力量。有信仰的人会从内心自发地规范和约束自己。社会主义文化的健康繁荣发展。既需要核心价值观的弘扬。也需要信仰伦理的支撑。佛教教义中有许多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通一致的内涵。比如拔苦与乐的慈悲精神、圆融中道的和谐思想、自觉觉他的教化思想、众善奉行的道德思想、勇猛精进的进取精神、重视因果的自律精神以及反哺回馈的知恩报恩精神等。将这些思想用富有时代特色的方式进行诠释表达。就能够很好地与社会主义文化相适应。并为宗教文化的创新发展和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进步发挥助推作用。
主持人:作为全国政协常委。政府在推动宗教建设和发展方面。您有哪些建议?对于中国佛教未来的发展。您又有什么期望?
学诚法师:去年召开的全国宗教工作会议将宗教对国家安定团结和繁荣发展的重要性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并为中国宗教的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和道路。今年新修订《宗教事务条例》的出台。更进一步从法制层面为中国宗教的法治化建设和合理权益的维护。创造了良好的政策和制度环境。我们佛教界在深受鼓舞的同时。也希望政府在推动宗教建设的过程中。解决更多实际问题。给予更大支持。
第一。建议对新修订《宗教事务条例》能够监督实施、宣传普及。发现侵损宗教权益的违法现象须及时纠正、依法处理。第二。建议对宗教界中青年人才的培养加大支持力度和经费保障。加快宗教教育与国民教育制度的接轨。并能将宗教教职人员纳入社会保障体系。第三。建议对宗教文化、学术、慈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事业给予更多的鼓励支持。为宗教文化的传承弘扬搭建更多平台。提供更多机会。第四。建议对宗教的对外交流和海外传播方面提供更多帮助。为海外宗教场所的设立、弘法活动的开展。提供更多方便条件和资金支持。
展望未来。希望中国佛教能够尽快实现现代转型。不断加深社会化程度、提高国际化水平。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有机部分和有生力量。同时也希望深入研究、广泛传播佛教思想理论和传统文化精髓。切实承担起文化自信、文化自觉的责任。我也希望正信的佛教不仅能在中国遍地生根发芽。也在世界的五大洲、四大洋开花结果。让佛陀的慈悲、智慧成为全人类共同的福祉。
原文出处:http://www.fjdh.cn/bnznews/2017/03/084338349591.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聚焦两会:学诚法师谈新形势下如何推进宗教文化建设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聚焦两会:学诚法师谈新形势下如何推进宗教文化建设;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xinw/120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