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佛教」学诚会长在太虚大师圆寂7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 佛教新闻-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2-12-03 01:23
  • 自在佛学知识网

「佛教」学诚会长在太虚大师圆寂7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学诚会长在太虚大师圆寂7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学诚会长在太虚大师圆寂7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佛教」学诚会长在太虚大师圆寂7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佛教」学诚会长在太虚大师圆寂7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2017年8月18日)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学者。各位法师。各位嘉宾:

  今天。我们在弥勒菩萨应化圣地、太虚大师曾经住持弘法的道场——浙江奉化雪窦寺。隆重举行太虚大师圆寂70周年纪念大会。缅怀太虚大师一生的愿行事业。深入研究太虚大师的思想宝藏。对丰富发展“人间佛教”思想。进一步加强当代中国佛教自身建设。不断开创佛教中国化新境界。构建世界新文化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首先。谨向兜率内院中的太虚大师致以至诚礼敬。向出席今天大会的各位领导、学者、法师、居士及各界嘉宾。致以诚挚问候。

  太虚大师是我国近现代佛教改革的倡导者。面对清末民初中国佛教内外交困的危机。太虚大师在佛教菩萨精神和社会革命思潮的激励影响下。以勇猛无畏的气魄倡导“教理革命、教制革命、教产革命”。期望以大刀阔斧的手段革除附着在佛教肌体上的沉疴积弊。开创古老佛教发展的新局面。太虚大师的改革主张如一声春雷。惊蛰润枯、振聋发聩。给当时因循保守的佛教界注入一股奋勇向前的推动力。唤醒了佛教界有识之士复兴圣教的决心与志愿。太虚大师的革命主张。具有鲜明的前瞻性和理想主义色彩。实践中屡遭挫折、不断调适。但这些思想对中国佛教的现代化转型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和引领作用。对今天中国佛教的制度建设、僧团建设、寺院管理与信众组织、教育依然具有宝贵的借鉴意义。

  太虚大师是“人间佛教”的首倡者。针对清朝中期以来。中国佛教越来越流于形式化的送死度亡和迷信鬼神。而忽视发挥佛教对现实人生积极作用的积弊。太虚大师立足大乘菩萨精神。汲取中国传统佛教的精华。在判摄全部佛法、融贯五乘八宗的基础上。重新加以抉择。首倡“人生佛教”“人间佛教”。主张“从现实人生为基础。改善之。净化之。以实践人乘行果。而圆解佛法真理。引发大菩提心。学修菩萨胜行。而隐摄天乘、二乘在菩萨中。直达法界圆明之极果”。(《人生佛教之目的》)这一思想以现实人生为成佛的基础。以成佛为人生奋斗的终极目标。将佛教的终极关怀、最高理想与现实人生贯通一气、紧密结合。既坚持了佛教的根本信仰与价值追求。又彰显了佛教对人生社会的积极意义。为现代佛教、个人、社会的良性互动提供了关键的解决方案与思想基础。太虚大师首倡的“人间佛教&rd

桐柏佛教院新闻

quo;思想在海峡两岸以及海外华人佛教界产生了深远重大的影响。得到多元并行的传承弘扬与创新发展。成为开辟中国佛教新时代的重要思想资源和方向指引。1983年。本会前会长赵朴初居士。在借鉴太虚大师“人生佛教”“人间佛教”思想的基础上。创新发展、积极转化。提出了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人间佛教”思想。此后。“人间佛教”成为本会指导思想和中国佛教的发展方向。在这一思想引领下。我国佛教界在加强自身建设、服务社会人群、坚持中国化方向、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等方面不断取得新成绩。

  太虚大师是世界佛教运动的推动者。早在求学祇洹精舍期间。太虚大师就曾受到世界佛教运动的影响。并积极参与其中。其后的佛教改革与修学弘法经历。使太虚大师逐渐形成了广阔高远的世界视野。树立起弘法全球的伟大志愿。并将推动佛教的世界传播作为实现中国佛教复兴的重要途径。他认为:“中国人心之转移系乎欧化。欲构成正信佛法之新社会。当将佛法传播为国际文化。”(《告徒众书》)太虚大师积极倡导、推动世界佛教运动。创建“世界佛教联合会”。建立“世界佛学苑&rd

澎湃新闻田野调查手记佛教

quo;。培养国际弘法人才。弘法日本、南亚、东南亚及欧美各国。促进各国佛教徒之间的友好交流与互助合作。太虚大师的广大发心与不懈努力。增强了中国佛教的国际影响力与话语权。加强了世界佛教徒之间的法谊与团结。推动了佛教在全世界的弘扬。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互鉴。对“世界佛教徒联谊会”等国际性佛教组织的建立产生了重要的启发作用。

  太虚大师是世界新文化构建的探索者。置身中国社会千年未有之巨变。经受西方各种现代学说思潮之洗礼。太虚大师以超越佛教本位的开放格局。全面深刻反省了中国文化及人类命运。意欲为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找到一条充满光明和希望的新路。大师对时代脉搏高度敏感。对佛教文化充满自信。认为“当此古今中外镕冶一炉之时代。非创造世界性之新文化。不能总承过去而普发未来。然足为创造世界性新文化之因素者。则佛学尚矣。”(《世界佛学苑汉藏教理院缘起》)他洞达佛学世学。慧观东方西方。经纬古代现代。创造性地将中国佛教引入了与世

佛教新闻有关孩子因果关系

界文化互动融通并致力构建世界新文化的未来方向。大师建立“世界佛学苑”。便寄寓着“创造更进一步的世界新文化。而应付这新世界的人心”(《澹宁明敏》)之深远目的。太虚大师对世界新文化构建的探索和实践。为佛教能够成功融入并引导时代文化开出了一条新路。这不仅对佛教的长远发展意义重大。同时也为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型和世界新文化的诞生作出了积极贡献。

  太虚大师示现涅槃已有70年。但他的思想与影响历久弥新、永不磨灭。其悲愿之殷切、思想之深刻、著述之宏富、涉猎之广博、经历之丰富、入世之深入广泛、影响之重大深远。在中国乃至世界近现代佛教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今天。我们对太虚大师最好的纪念。就是从他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中汲取营养。推动当代中国佛教的发展。并将佛教对社会进步和世界文明的积极作用充分而富于创造性地发挥出来。

  我们要发扬太虚大师爱国爱教的精神。太虚大师一生致力于佛教复兴。希望发挥佛教净化人心、觉群救世的积极作用。改善人生。改良社会。振兴国家。利益众生。抗战期间。太虚大师远赴南亚、东南亚讲经弘法。争取当地佛教徒和民众对中国抗战的同情与支持。彰显了菩萨比丘的慈悲救世精神与殷殷爱国情怀。值得我们学习效法。发扬光大。中国佛教的生命只有在中华民族整体生命的欣欣向荣中才能得以常青。为此我们要主动担当促进祖国统一、社会安定、民族团结、中华文化复兴的时代责任。将太虚大师爱国爱教的深悲大愿转化为投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动力。

  我们要学习太虚大师以振兴佛教为己任的伟大愿行。从祇洹精舍研学佛法到普陀

江西佛教新闻在线

山闭关阅藏静修。从倡导“三大革命”到整理僧伽制度。从创办佛教刊物到兴办佛教教育。从提倡八宗并弘到倡导人间佛教。从参与国际弘法到推动世界佛教运动。太虚大师的一生始终以复兴中国佛教为己任。奔走呼吁。上下求索。愈挫愈勇。百折不挠。殚精竭虑。为法忘躯。这种舍我其谁、勇猛精进的担当精神、进取精神、奉献精神。为我们树立了光辉典范。

  我们要继续丰富发展“人间佛教”思想。持续推动中国佛教的现代化转型。不断开创佛教中国化的新境界。要加强佛教典籍的整理研究与现代阐释。巩固“人间佛教”的经典基础、教理基础。将“人间佛教”深深植根于中国传统佛教的沃土。要积极建设当代汉传佛教修学体系。夯实“人间佛教”的修学基础。使“人间佛教”牢牢建基于佛教戒定慧三学的坚固基石上。成为宗说兼备、理事圆融、解行相应、契理契机的现代佛教形态。要不断加强佛教自身建设。完善“人间佛教”的制度基础、组织基础。拓展丰富“人间佛教”的文化内涵与表现形式。实现佛教制度、组织、管理与佛教文化的现代化转型。建立契理契机的现代佛教制度体系、组织形态、管理方式、教育体系与文化表现形式。要充分发挥佛教的文化纽带作用。保持、扩展“人间佛教”的国际视野。促进中外友好。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积极参与多元宗教对话。推动不同

藏传佛教密宗新闻

文明交流互鉴。联合世界佛教徒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使佛教慈悲智慧之光遍照全球、广利有情。

  我们要传承太虚大师对中国文化前途和世界文化前景的深远眼光、深沉责任。以佛教思想的时代建树创新民族文化、融通世界文化。共建人类新道德、世界新文化。中华民族的前途和人类命运的前景。从根本上来说。都系之于文化的更新嬗变。佛教要想更深入广泛地影响化导时代。担当于国、于民、于世界的责任。必须站在时代思想的高峰。发出足以启迪人心迷茫、指引文化出路的声音。正如太虚大师所说:“今日的中国……唯有切实看清了现代中国的需要。择取中国五千年历史文化及现代全世界流行文化的所宜。凭借之以为基本。以创造‘复兴中国民族’和‘解救世界危机’的新文化耳。”(《怎样建设现代中国的文化》)在当今全球化时代。我们应将佛教思想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世界文化精华相融通。共同建构适应中国现代发展需要、开启人类文明新范型的世界新文化。

  祝愿在座诸位身心轻安。六时吉祥。

  谢谢大家。

原文出处:http://www.fjdh.cn/bnznews/2017/08/214910350658.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学诚会长在太虚大师圆寂7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学诚会长在太虚大师圆寂7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xinw/10110.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