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牟尼-口业如山,谨语慎言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释迦牟尼-口业如山,谨语慎言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口业如山,谨语慎言
口业如山,谨语慎言
不探人隐私,隐恶扬善方君子
沧州有一姓蔡的瞎子,每次半夜经过南山楼的楼下,就有一老先生邀请他弹唱对饮。渐渐熟识后,也偶而到蔡家共饮。他自称姓蒲,江西人,因为卖瓷器到沧州来。
后来才发觉他不是人,而是山间的精怪所化,然而因为相谈契合,也不忌讳。有一天,有位乡人因为涉及邪淫致牵连诉讼。大众议论纷纷,有人说确有其事;有人说此人清白,全属诬陷。偶而与此精怪论及此事,问说:“你既通灵,必定知道其中的真情,何不说来听听。”
此“人”听了十分生气地说:“我辈修道之人,岂可干预、探听人家的隐私?一般说来,房间是秘密之地,即使男女在其中幽会、见面,外人实在难以了解其中正邪的真情。因此一般人每每只是从中猜测,嫌疑而已,何能真知内情?然而往往一犬吠影,百犬吠生,全凭想像杜撰以互相谣传。
再说,果真确有邪淫之事,又何关外人之事呢?然而一般人不知道只因逞一时之快口,就已造成他人子孙数代的羞耻。这就已经伤了天地间的和气,而招鬼神的降祸。
而且,将一些杯弓蛇影,恍惚无凭的谣言加以夸张、添醋,讲得如同目睹一般,使被说的人气愤得忍耐不下,致抑郁难言,终而含冤毕命。他这口怨毒之气历劫难消,岂会没有索报之日?只恐来日刀山剑树上有自己的一份。
你一向纯朴实在,听到这样的谣言应当为人掩饰才是,竟然还去推求真相。你有何目的呢?难道失明之报不够,还想下犁舌地狱吗?”
说完,杯子一丢,就失去踪迹。蔡先生十分愧悔,就自批其颊,自此时常将以上的话转述,以告诫他人。
佛经中说(现代文翻译大意):“修道可别像磨坊里的牛,整日的依磨绕行,绕了千百趟,依旧不离原处。如果心不在道德,就是整天跑道场,忙得团团转,也是枉然。若能在心地上用功夫,当就与道相应,又何必在外表上装模作样?”能在心地上用功夫,想必就是一入佛门,就不敢行出十恶,身口意都保持得很清净吧!
如能真行十善,自然不会像以上故事中的精怪口中的快口之人。而能在面对是非之时,隐人之恶,扬人之善,口出莲花,知恩知义,敦然一有德君子,而福乐绵长,受人尊重。
恶口骂人报应自己
农村改革以来,河南的乡镇企业和私营经济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我们村里有个青年叫二小,脾气暴戾,蛮横霸道,因为他爹是村干部,家族势力大,无人敢惹。看着别人一天天富起来,二小红了眼,想跟别人出去闯荡,但没人敢带他。想来想去,他找到了村里出了名的老好人——二军,说要学习跑业务。二军看他可怜,又是乡亲,只好就同意了。谁知二小在村里满口脏话横话,出了门,连最起码的礼貌用语和迎送礼节都不会,更别说谈业务了。他自忖不是那块料,一星期就自动回家了。
收秋种麦时,二军刚回家,二小就找上门索要一千块钱。二军莫名其妙,二小说:咱俩一块出去定的合同,你得给我一千块钱。原来,二军带二小谈业务时,二小在旁边一言不发,实际上他也不知道该说什么。二军现场示范,谈妥了一笔生意,签了合同。从签合同到生产加工发货,二小一句话没问过,一分钱没出过,现在突然要一千块钱,明摆着是耍赖皮。二军看他不安好心,不想惹他,就答应了。可一下子又凑不齐这个数,就让他等货款来了再说。
二小拿不到钱,就开始骂起来,要扒人家的皮,打断人家的腿。二军开始好言解释,后来他越骂越恶,就不再理他了。从此后,三天两头到二军家大骂:“你不给我钱,我打断你的腿,扒了你早期佛教故事可分三个阶段
的皮!我抽你的筋,挖了你的眼!”甚至半路拦截二军,要用拖拉机摇把打死二军,幸亏被邻居拉开。
一天,二军吃过早饭后正打煤球,二小又上门来骂。二军媳妇忍不住,说佛教故事采花献佛
了一句:“当初你找到俺门里求他带你,又不是他找你。你拜师一分钱没拿,凭什么讹俺一千块钱?!”二小正愁找不到借口打架,听了这话,一步跳过去,一拳打在二军媳妇脸上,二军媳妇被打倒在地。二小还不放过,一边狠狠掐着她的脖子,一边骂着:“我叫你多嘴,我掐死你!”瞬时二军媳妇反白了眼。二军娘吓得一边扭着小脚往门外跑,一边喊着:“快来人啊!打死人了!”众人闻声赶来,把二小拉开,七手八脚地抬起不省人事的二军媳妇送到医院抢救。二军在旁边气得脸发白,浑身哆嗦。
事后,二小不但不赔礼道歉,反而仗着他爹的势力,扬言一千块一分也不能少。后来二军胳膊拧不过大腿,给了二小一千块钱。二军挨了打骂,爱人差点被掐死,不仅没有赔偿,反倒给人家钱,大家都认为他太冤枉、太窝囊。
二军给二小钱是在1989年春天,当年夏天收麦子时,听说二小住了院。收完麦子后,二小断了一条腿,拄着拐杖出现在村里。原来,二小得了一千块钱不久,就感到腿疼难忍,到县医院检查是骨癌。他爹心疼儿子,花了两万块钱做了手术,锯了腿,又扒皮植皮,又抽筋固定——总之,凡是二小恶口骂人的话,都报应在自己身上了。这年秋后,二小癌症复发,死了,他爱人领着两个女儿改嫁了。
因果报应居然这么快,真是罕见。我原来也嫌二军窝囊,后来由衷佩服,若不是他忍让,招来的大祸何止是挨骂挨打,何止是损失一千块钱?后来,二军的生意越做越红火。
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中讲了他的一个妾的事情:
“我的一个侍姬,从来没有对人说过一句骂人的话和重话。她说她的祖母平生很能骂人,后来她的祖母没有任何疾病,忽然舌头一直溃烂到了喉咙,不能吃喝也不能说话,遭了好多天罪才痛苦的死去。”
老百姓常说:能吃过天饭,不说过头话。话到嘴边留三分,恶口伤人如伤己。我们凡夫只看到现世果报,而死后的地狱罪苦,炀铜灌口,热铁浇身,千劫万劫不能出离,《地藏菩萨本原经》记载得十分详细。大哉!畏哉!万万不可恶口伤人。
别人离婚:劝和不劝离
我们谁都不知道人家是什么缘,我们谁都没有神通,无法帮人家解开这个怨结。
我认识的一位老居士,喜欢给人家算卦,而且她算的非常准,很多人慕名而来。后来她老公得了糖尿病,她也得了很严重的病,家里出了很多事。
她非常非常想不通,对我说:“我一辈子行善积德,我就是想不通……”
我告诉她是算卦算的,她说我是为了人家好呀,我又不收钱……
实际上她一直以为这样是在积德。
我说是呀,造口业呀,比如婚姻卦,人家是成不了,可是你一算,人家一年的缘变成半年,这个因果算谁的。如果是善缘,你给人家破坏掉;如果是孽缘,人家来讨债的,现在讨不着了,这个帐算谁的?
你看着人家闹离婚的家庭暴力,打的不可开交,头皮都揪掉,你在一边打抱不平,义愤填膺,都没有用,白白造业。俗话说“一日夫妻百日恩”,以后人家俩人又好了,你成了大坏蛋了,这样的案例也很多,就是你不知道人家是什么业力。
我告诉她我也没看过相关开示,这么说也不知道对不对,不过坏人孽缘受报的,是我亲眼见过的因果。这个人的恋爱也被对方破坏掉,现世报,而且两个人互相都觉得是在为对方好。
所以说孽缘也不能劝分,只能劝他不邪淫,忏悔改过弥补,只有他自己转掉这个业力,我们帮不上什么,不过白白造业。
在天津上学的时候,大悲院门前一条街都是算卦的,他们给自己总结了5个字:孤、贫、残、病、绝(大意如此这个绝是绝后的意思),只有一位说是有个好儿子,旁边的人说他家世代中医,积的德。
这位居士对我的话倒是很信服,说再也不给人算了。
后来又有人找她——因为她实在太有名了。脑瘤患者的姐姐找到她,说你要给算着还能治,那么就手术,如果……那我们就死心了,我就相信你,就听你一句话。
这个电话刚放下,又来电话了,是患者老公打来的,说求你了,你就说不能治了,医生都说了……她姐姐非要治,家里实在没钱了……为了这个病……她姐姐就听你的话,求求你了,你就说不能治了……
当时我正好在,她问我怎么办,那个卦是变卦六冲,久病逢冲必死,懂点卦理的人都知道。
她在那里烦躁地算来算去,我说你别算了,你只能说能治,否则就是杀生,她多活一天是一天的命。你不要怕别人说你算的不准,坏了名声,你只要说治不了,这条命就是你杀的。
她立刻打过电话,给患者的姐姐,说做手术吧,能治,又安慰一番。
电话那边说,你说能治我们就做手术了,将来等她好了我们一起去……这条命就是你救的……
手术后不久,患者果然和姐姐提了很多礼物去看她,大概半年左右去世的吧。
不过这个居士也很会给自己圆,说我没算错呀,手术成功了,没死在手术台上,确实能治。
所以说,千万不要给人算命。
一句话导致车祸送命之反思
文:真如妙心
那年回老家过年,听岳父讲过这样一个真实故事,感触很深,一直耿耿于怀。
岳父家是烟台栖霞市,当地有一个体户跑客车生意,男的开车,女的卖票。在闹市区上下车的人多,谁买没买票有时记不清,这事儿很正常。有一次,她让一乘客买票,对方说:“我一上车就给你钱了。”她可能是真忘了,说声对不起也就行了,但她不依不饶:“别耍赖啦,你就是没买!”
那人说:“你是不是想敲诈呀?”
女人口无遮拦,张口就来:“我要是讹你,让车撞死!”
乘客是老实巴交的乡下人,说既然这样,那我没话说,不就是一块钱嘛!说着掏出一元钱给了那女的。
也就是走出二里多路吧,客车与迎面驶来的一辆大货车相撞。说来也巧,车头正好扎进卖票的座位上,那女人被轧扁了。
其他人有惊无险,唯独女的“应愿而死”!
这便是因果报应,如影随形。而且是自食其果的现世报,是立杆见影的即时报!
此事在当地流传开来,成为父母教育子女的活教材。
但毕竟是世俗中人,出发点大抵是做人要诚实、说话要慎重等基础性道德教育,缺乏震撼力,加之年轻人不信因果报应,视为偶然,所以此事很快就被世人淡忘了。
而我之所以一直“耿耿于怀”,因为感触到语言与现实、口业与命运、愿力与业力、此岸与彼岸之间存在的因果关系。特别是修佛以后,对这种事情更加敏感,确信宇宙和个体生命之间确实存在着不可思议、不为人知的必然联系!
一句话导致杀身之祸,一句话导致灭门亡国,甚至一句话导致轮回升沉,这种事情自古至今不乏其例。可惜世人懒于思考探究,普遍以为是偶然,是巧合,是天意,因此不能探骊得珠,发掘真理,吸取教训,良可浩叹!
但是,古代圣贤却最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比所谓的现代人进步得多、伟大得多!他们早已洞察到宇宙和生命的演变规律,顺其道而解脱,然后又以悲天悯人的慈悲济世情怀,给芸芸众生以文化关怀。所以,佛教有“慎护口业,勿讥他过”的戒律;儒教有“非礼勿言”、“言必信、行必果”、“谨言慎行”的训诫,历史上也不乏“一言兴邦”、“一言丧邦”的史实。可惜,对于圣贤的良苦用心,生命的内省觉悟和宇宙的因果联系,现代人是不感兴趣的,他们追腥逐臭,自甘堕落,却又自以为是,其结果当是自取灭亡。
一个普通女子随便发了一个誓(还不是“愿”),竟然如此应验、灵敏,冥冥之中有何天机?!
佛法透漏了天机——因果不可思议,业力不可思议,口业不可思议,果报不可思议!
随便发誓,尚且应验,何况至心发愿?!
偶尔一句,尚且落实,何况念念不断?!
凡夫戏言,尚且不空,何况诸佛护念?!
从那以后,我更加深信因果,更加笃信佛法,并劝父母亲眷、岳父岳母家人修佛并发愿求生弥陀净土。
孔子曰: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
佛子曰:我念佛,心佛现矣!莲花开矣!佛果成矣!
——你看,就这么殊胜,就这么易行,就这么难信!
不信白不信,不愿白不愿,不生白不生,不念白不念。
这就看你个人的善根、福德、因缘啦!
此愿一发,即非凡夫;心佛一如,决定成佛。
当知,愿力不可思议,业力不可思议,心力不可思议,佛力不可思议!
发誓可不是闹着玩的
八十年代末,我的一位同学在乡下的一个铁厂当秘书,给我讲了一个发誓的故事,让我至今记忆忧新。
铁厂要过中秋节,节前,员工集体放假回家,给留守厂里的看门人买了五斤猪肉,让其过节时食用。当时,做饭的师傅与看门人都在场。不久,五斤猪肉不翼而飞,看门的说是做饭的拿了,做饭的人不承认,两人为此争吵不休。看热闹的人不明白究竟是做饭的拿了肉,还是看门的冤枉人,一头的雾水。为了证明各自的清白,正当午时,两个人在厂区的中心院子里烧香发毒誓:看门的人发誓说,如果是自己冤枉了人,让自己死在八月十五;做饭的人发誓说,如果是自己拿了肉,让自己死在八月十五。看热闹的人都觉得很可笑,没有当回事,一笑而过,也就散了。中秋节那天,做饭的师傅,真的死了,让人回想起这个故事来,不同的人又有了不同的猜想。
对发誓不相信有结果的人,认为是巧合;对发誓相信有结果的人,认为是报应。
这样的故事,在所谓的“迷信”的昔日农村,发生的累见不鲜,结果也是应验的多,巧合的少。
中国的古代小说经典中,这样的故事层出不穷。隋唐演义中的秦琼与罗成发誓的故事,就很耐人寻味。秦琼与罗成是表兄弟,秦琼的剑神出鬼没,罗成的枪天下无双。两人发誓把自己的绝活教给对方。罗成发誓:教不完罗家枪,被乱箭射死;秦琼发誓:授不尽秦家剑,吐血而亡。罗成教秦琼的时候,留了一手回马枪;秦琼教罗成的时候,留了一手杀手剑。以后,在一次战役中,罗成被乱箭射死,在《薜仁贵征东》中,病重中的秦琼争夺帅印领兵出征,在举石狮的比赛中,吐血后不久而亡。应验了各自的誓言。
过去的中国人,结婚要拜天地、拜父母、夫妻对拜,拜天地的目的是把天地作为自己的证婚人,发誓对对方的终身负责,让天地神明作证,监督自己的行为,如有违背,将受到神明的惩罚。
如果你能细心观察的话也许会发现,人们一生所发过的誓言都会在特定的时间及特定的场合内兑现。众多的事实都向人们讲述着誓言终究会兑现的道理。因此农村的老人说话一般都讲究忌讳,不该说的不说,也许就是怕无意中说错了话而遭到报应。不管是真心发誓还是随便说说敷衍,神只看你发誓的行为,只要发誓了就是签了合同,就要执行合同。
一个作者写了他家发生的一件事:
他的父亲干活,很辛苦的攒了点钱,借给了别人,想挣点儿利息。有一年春天,前院的邻居还父亲的150元钱时,父亲记错了帐,邻居少还了50元的本钱。80年代的农村,50元钱可不是个小数。父亲第二天找他家算帐,那家人不承认,指天指地的发誓,说借的就是那些钱,不会错,如果说谎的话,就让自家包的稻地赔个老底儿朝天,房子着火,女儿不正经。当时围观者很多,这件事后来不了了之,父亲吃了个哑巴亏。到秋天时,那家人房子着火了,许多人去救火。有人说:“骗人不得好报,房子着火了吧,天老爷不灭大傻瓜。”又过了半个月,听说他家包的稻田赔了,那年风调雨顺,别人家的都丰收了,唯独他家赔了。他自己发的誓在兑现着。由于他家更困难了,两个女儿先后辍学,去外地打工。几年后,听村里人说,他家两个女儿都在从事不正当行业。
为了少还50元钱,随随便便的发誓,却没有想到,人在做,天在看,付出了这么大的代价。现在的大陆,被无神论思想搞的什么都不相信,可以张口撒谎,甚至随随便便指天指地的发誓,真是太无知了。殊不知,对天地说出的话,天地有灵,会衡量的,人啊!不要随随便便的发誓,把自己置于危险的境地啊!
神是真实存在的,发的誓也是真实存在的。
做舌头的主人
从前,有位僧侣的徒弟是个懒虫,老是睡到日上三竿。有一天,他叫醒徒弟,并且对他大叫:“你还睡,连乌龟都已经爬到池塘外边晒太阳了!”就在此时,有个人想要抓些乌龟给母亲煲汤进补,他听到僧侣的话后就赶到池塘边,果然有许多乌龟正趴在太阳底下。他抓了几只乌龟为母亲煲了汤。为了感谢僧侣的建议,他带了些乌龟汤给这个僧人,这个僧人对乌龟的死感到愧疚,于是发誓不再说话。
过了些日子,当这位僧侣坐在寺院前时,他看见一位盲人朝着池塘走了过去,他原本想要叫盲人不要再往前走,但他记起了自己的誓言,决定保持沉默。正当他的内心交战时,盲人却已经掉到池塘里面了,这件事又让僧侣感到很难过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来,人活在这个世界上,不能一味地保持沉默或喋喋不休,关键是应该知道,何时该闭嘴,何时该开口,什么样的情况说什么样的话,正所谓“上什么山唱什么歌”。用脑袋指挥舌头,而不是用舌头指挥脑袋。如果我们说话时不及细想脱口而出,就会对他人造成伤害,我们也许会为说出的话感到后悔,或许我们会为说出的话道歉,但伤害已经造成。
一位樵夫救起了一只被困在陷阱里的小熊,母熊对樵夫十分感激。有一天,樵夫迷路借宿到了熊窝,母熊安排他住宿,还以丰盛的晚餐款待了他。第二天早晨,樵夫对母熊说:“你的招待很好,但你身上的那股臭味实在令人难以忍受!”母熊心里十分不高兴,但嘴上说:“作为补偿,你用斧头砍我的头吧!”樵夫按要求做了。许多年后,樵夫遇到了这只母熊,问她头上的伤好了吗?母熊说:“噢,那次痛了一阵子,伤口愈合后我就忘了,不过那次你说过的话,我一辈子也忘不了。”
正所谓“利刃割体犹事可,恶语伤人恨不莫高窟的佛教故事100字
消”,“好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一句六月寒”,所以,我们在生活中与人说话一定要谨慎,不要因为“恶口”而伤害别人。
人,作为一种高级动物,与其他生灵的区别就在于人是有感情的。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交流,又往往是通过语言来沟通的。所以说,与人交往的第一要务就是学会说话,一个会说话的人,肯定是一个社交高手,肯定会有一个好人缘;一个不会说话的人,肯定是一个与成功无缘的人,即使有成绩也是有限的,因为说别人不爱听的话,无异于给自己的成功设置障碍。
美国总统弗兰克林·罗斯福,在就任总统之前,曾在海军部担任要职。有一次,他的一位好朋友向他打听海军在加勒比海的一个小岛上建潜艇基地的计划。罗斯福神秘地向四周看了看,压低声音问:“你能保密吗?”“当然能!”“那么,”罗斯福微笑地看着他:“我也能!”他的朋友明白了罗斯福的意思,不再打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