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来佛」释迦如来应化事迹连载之九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如来佛」释迦如来应化事迹连载之九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释迦如来应化事迹连载之九
五十七.成等正觉
《普曜经》上说:菩萨坐于菩提树下。以坚强不屈的意志。降伏了魔怨。终于成就了正真觉。于是建大法幢。昭示即将度脱三界一切众生;默坐树下。示现四禅。为将来学道者修行径路:意以清净。成一禅行;静然守一。专心不移。成二禅行;以净见真。成三禅行;心不依善。亦不附恶。中外俱净。表里无垢。正在其中。寂然无变。成四禅行。已得定意。建立四无量心。行三十七道品。是谓无为度世之道。
菩萨自知已弃恶本。无淫怒痴。烦恼已断。生死已除。一切功德圆满究竟。无所欠缺。所作已办。于明星出时。廓然大悟。得无上正真之道。为最正觉。佛十种神力、四无所畏、十八种不共之法。一时俱得。若论佛道境界。微妙难知。高而无上。广不可极;渊而无下。深不可测;大包天地。细入无间。
其时菩萨自念道:从前锭光佛为我授记说:“将来成佛。号释迦文。”今果得之。然而细想起来。亦大不容易。无量劫来。诸所施为。道德慈孝。仁义礼信。中正守真。虚心学圣。柔和净意。行六度无极。所谓布施、持戒、忍辱、精进、一心、智慧;行四无量心。所谓慈悲喜舍;常念四恩。养育众生。如爱赤子;承事诸佛。积无量德。累劫勤苦。总算功不唐捐!
五十八、诸天赞贺
《普曜经》上说:当时。欲界天王见如来坐于树下。以智慧神通降伏魔怨。成等正觉。所愿具足。竖大幢幡。因赞叹道:
“伟大的佛陀。您将以无限的仁慈。为世间作大医王。救疗众生的疾患;您将以勇猛无畏的狮子威德。为众生作大依怙。解除众生的怖畏和痛苦;您将以圆满的智慧。为众生开示正法。令调和心意
“佛法犹如广大无边的宝盖。普遍救护三界一切众生。为梵志说清净法。令弃众恶;为比丘说解脱法。除诸愚冥。修戒定慧。灭贪嗔痴。越六趣苦。称为沙门。学不在多。行之为上。虽广学无限。不过博闻;要能智断尘劳烦恼。方为至德。欲渡苦海。必须勇猛精进。才能到达彼岸。
“释迦如来具足十力及无边功德法。为我等示现坐于树下。成无上道。因缘殊胜。千载难逢。我等遇见。实大庆幸!”
“仁师子辞正。尽誓立威神。坚固如金刚。志强不可毁。纵使肌肉消。骨髓尽无余。若不成佛道。终不起于座。余等诸天神。咸来得善利。将护三千界。普度诸众生。乃使最尊人。靡所不照明。我等闻佛音。皆劝助佛道。”
五十九、华严大法
《华严经》上说:当时佛在摩竭提国阿兰若法菩提场中。始成正觉。其时十方世界有微尘数菩萨。皆是已证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果位的法身大士。以及宿世大乘根熟的众生、天龙八部。皆云集而来。亲近世尊。一心瞻仰。
于是如来于最初三七日。现卢舍那身。为诸大乘菩萨说圆满大法《华严经》。此经名为顿教。共有七处九会三十九品:世主妙严品。如来现相品。普贤三昧品。世界成就品。华藏世界品。毗卢遮那品。如来名号品。四圣谛品。光明觉品。菩萨问明品。净行品。贤首品。升须弥山顶品。山顶偈赞品。十住品。梵行品。初发心功德品。明法品。升夜摩天宫品。夜摩宫中偈赞品。十行品。十无尽藏品。升兜率天宫品。兜率宫中偈赞品。十回向品。十地品。十定品。十通品。十忍品。阿僧祇品。寿量品。诸菩萨住处品。佛不思议法品。如来十身相海品。如来随好光明功德品。普贤行品。如来出现品。离世间品。入法界品。
佛成道后度化众生。也有先后次第。今以日光为例:当日出时。光明先照高山。次照幽谷。乃至普照一切大地。但山有高下。所以照有先后。如来出现世间。成就无量无边智光。而度化众生亦是如此。先度化菩萨。接着度化缘觉。又接着度化声
六十、顿制大戒
《梵网经》上说:当时。卢舍那佛坐千叶莲花上。告千花台上释迦佛。说心地中金刚宝戒。一切诸佛、菩萨皆以此戒为本源。离此戒则上切功德皆不成就;一切众生皆有佛性。而佛性种子亦在此戒。要因持戒。然后佛性乃见。
因此。当时释迦牟尼佛初成正觉不久。第一首要之务。就是制定菩萨大戒。而菩萨戒的主要精神在于孝顺父母。孝顺师僧。孝顺三宝。由能孝顺父母、师僧、三宝。自不至于为非作歹。且能断恶行善。所以说孝名为戒。亦名制止。顺此孝道而行。可至无上菩提大道。
为了让人们认识到戒律的重要。佛从口中放出无量光明。为诸大众说一切诸佛大乘戒。佛告诸菩萨说:“汝等一切发心菩萨。既为佛子。即应当受持戒律。希望大家认真听着。如果有人发心要受佛戒。无论他是国王、王子、百官、宰相、比丘、比丘尼、十八梵天、六欲天子、庶民、黄门、淫男、淫女、奴婢、八部鬼神、金刚神、畜生。乃至变化人。只要能听懂法师的话。都可以受戒。
“菩萨戒最重要的有十条:第一不杀生。第二不盗财物。第三不邪淫。第四不妄语。第五不酤酒。第六不说四众过。第七不自赞毁他。第八不悭惜加毁。第九不嗔心不受悔。第十不谤三宝。除此之外。尚有四十八条比较轻的。第一条不敬师友戒乃至第四十八条破法戒。凡是受过佛戒的弟子们。都要敬心奉持。”
六十一、观菩提树
《大庄严经》上说:世尊初成正觉时。无量诸天皆悉称赞如来功德。当时世尊坐于菩提树下。观菩提树王。目不暂舍。入深禅定。以禅悦为食。不饥不渴。亦不起于座。意念清净。
这样地经过七日。欲界、色界上的诸天子等各捧宝瓶。盛满香水。来到佛所住处。恭敬礼拜。然后请如来澡浴。世尊受请。澡浴毕。诸天子等。各以天妙衣服奉献。烧天妙香。散天妙花供养如来。同时。有无数天龙八部鬼神人等。各取如来澡浴之水。以自洒身。而生道念。诸天子等将所余之水带回天宫。香气仍然不灭。而且所感受到的惟是佛的香味。不闻余
其时。有一天子名普花。向佛顶礼后请问说:“世尊于七日中结跏趺坐。而能达到身心不动。不知这是住于何种大定?”佛说:“这种正定称为喜悦三昧。如来常以此喜悦三昧为食而住。如来亦由此定力。最初七日。结跏坐观菩提树。不起于座。立志断除无始无终生老病死故。第二七日周匝经行三千大千世界以为边际。至第三七日观菩提场。目不暂舍。终于断除生死。得成佛道。”
六十二、龙宫入定
《本行经》上说:有一天世尊来到摩利支处。经行已。跏趺而坐。
这时。有迦罗龙王及目真邻陀龙王相继来到佛所。对佛说:“我此宫殿。往昔已曾布施诸佛。诸佛皆曾住过此殿。今日世尊来此。亦请接受我此宫殿。为怜愍我故。在此少住数日。”佛受龙王之请。即入其中跏趺而坐。经于七日不起。
在这七日中。风雨不停。天气十分寒冷。诸龙王从宫殿出。以大身七重围绕拥蔽佛身。又以七头垂世尊顶上。作成大盖嶷然而住。心中念道:“莫令世尊身体受寒冷、风湿、蚊虻诸虫所侵袭。”
七日已过。如来从定中起。时龙王化作年少婆罗门身。来到佛前。向佛顶礼。对佛说道:“我以龙身绕佛七匝。并以七头覆世尊上。并非要恐怖娆乱如来。而是怕寒冷风尘诸虫侵袭世尊贵体。”佛说:“难得你有此善心。我今为你传授三皈五戒。你当得大安乐果报。”龙王说:“只要是世尊教言。弟子定当遵从。不敢有违。”于是。龙王即从佛所。受三皈依。所谓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又受五戒。因此。于世间中最初受三皈、五戒而得度的是迦罗龙王和目真邻陀龙王。
六十三、林间宴坐
《本行经》上说:当时世尊于龙宫中禅坐。经七日后。从定而起。
其时有一天子。神通自在。能从身上放出大色最胜光明。于夜半时。照彼尼拘陀树如同白昼一样明朗。这位天子来到佛所。顶礼佛足后。对佛说:
“我从前是一个牧羊人。当世尊为菩萨时。在彼林中修六年苦行。是我将乳汁净心供养奉上世尊。并折尼拘陀树枝。插在世尊身旁。为作荫凉。由于这些善根福业之故。使我命终之后。得生三十三天。为大福德威力天子。我今能有这样的果报。也是受惠于世尊的无量福德。世尊今已证得无上菩提。而当时插在世尊身旁的树枝也已长成大树。为了纪念这一殊胜因缘。惟愿世尊为怜愍我故。再次来到昔日的尼拘陀树下跏趺而坐。受彼树荫。随意安乐。”
世尊受请。来到尼拘陀树下。入定七日不动。以解脱力。受大安乐。七日之后。正念正知。从三昧起。对天子说:“你既与佛有缘。可来从我受三皈、五戒。将来当得更大安乐果报。”
天子受佛教敕。即从佛受三皈、五戒。于是。这位天子便成为天上最先受三皈、五戒的优婆塞。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25/247768.html
以上是关于「如来佛」释迦如来应化事迹连载之九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如来佛」释迦如来应化事迹连载之九;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gus/97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