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释迦如来应化事迹连载之十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释迦如来应化事迹连载之十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释迦如来应化事迹连载之十
六十四、四王献钵
《本行经》上说:有一天。世尊来到乳汁林。刚好有人要以食物供养世尊。世尊心想:过去诸佛皆以钵器而受食。我今当以何器受食?
这时。四天王从四方而来。持四金钵奉上世尊。世尊不受。因出家人不合用此贵重之钵。四天王便换成四银钵奉上世尊。世尊亦不受。又复换成四颇梨钵、四琉璃钵、四玛琐钵、四砗磲钵。世尊皆不受。
这时。北方毗沙门天王对其他三位天王说:“记得从前青色诸天曾奉献我等四石钵。并对我们说:‘仁等可用此石钵受食。’当时另有一天子来劝说:‘仁等慎勿以此石钵受食。宜应供养。比之如塔。当来有佛出世。号释迦牟尼。仁等可将此钵持奉世尊。’”
于是。四天王即速还宫。各执石钵。盛满天花。以香涂钵。来到佛所。共将四钵奉佛。对佛说:“唯愿世尊。受此石钵!”
世尊心想:“这四位天王以信净心奉我四钵。但出家人只合受持一钵。我今若受一人钵。余三人难免心怀不乐。”于是。世尊把四天王所献之钵重叠一起。安放在左手上。然后运用神通力。右手按下。便把四钵合成一钵。不但坚牢清净。而且四际分明。四天王各各欢喜。
六十五、二商奉食
《佛本行经》上说:当时世尊在乳汁林中禅坐。以三昧力故。经四十九日不食。
其时。北天竺有二商主。一名胡瓜。另一位名金挺
这时。守林神现身对商主说:“你等不用骇怕。此处有佛。始成正觉。今在此林中禅坐。满四十九日。未曾进食。你今宜将炒食前往供养。可得安乐大利。”
二商主闻已。即各将面粉加酪蜜做成面包。捧至世尊前。顶礼佛足。对佛说:“愿世尊为慈愍我等故。受此清净面食。”于是。世尊即以天王所奉石钵
食毕。对二商主说:“难得你等有此善根!你今可来从我受三皈依。所谓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并受五戒。当令你等今生他世得安乐果报。获大善利。”
二商主闻佛所说。各各欢喜。对佛说:“如佛圣教。我等不违!”遂于佛前共受三皈、五戒。于是。在人间最初得受三皈、五戒成为优婆塞的便是这二商主。
这时。二商主又时佛请求说:“愿世尊赐我一物回乡造塔。以表忆念大圣世尊。我等将尽形寿恭敬尊重、礼拜供养。”佛即将身上发爪持与二商主。并对他们说:“若见此物。与我无异。”
二商主受已。生大恭敬之心。顶礼肚尊。围绕三匝。辞佛而去。
六十六、梵天劝请
《方广大庄严经》上说:如来成正觉后的最初的一段日子。经常于林中独坐一处。深入禅定。
其时。大梵天王率领六十八亿梵众。一齐来到佛所。向佛顶礼后请求说:“世尊!如来当时立志。为了度化一切众生而出家求无上正等正觉。今得成佛。唯愿世尊。不违本誓。为哀愍众生而转法轮。”
这时世尊以慧眼观察世间。心中想道:我今若把所证寂静涅盘大法为人演说。他们不能了知。等于空费口舌。还是再等待机缘吧。
大梵天王见世尊仍自默然不语。又邀请帝释天王以及三十三天天众。一齐来礼请如来转于法轮。
于是。佛对梵王说:“我不是不想以正法去度化众生。只是我所证的是甚深微妙之法。最极寂静。这种境界决非凡夫分别思惟之所能解。唯有诸佛乃能知之。因此我暂且默然。以待因缘成熟。”
又一天。大梵天王看到摩伽陀国有许多外道。执著邪知邪见以为正道。而修无益苦行。但他们虽是外道。其中也不乏有善根成熟的人。于是。梵王又来请求佛度化这些应度之人。这时世尊以佛眼观察。见众生中实具上、中、下三等根机。因而起大悲心。决定转于法轮。
天上闻已。欢喜踊跃。礼谢而去。当下。这一大好消息从地神起一起传至色究竟天。一切天人皆大欢喜。可谓普天同庆。
六十七、转妙法轮
《因果经》上说:当时世尊决定转妙法轮。因此来到波罗奈国鹿野苑中。而昔日王师大臣所遣憍陈如等五人也正止住于此。时彼五人遥见佛来。各从座起。礼拜奉迎。互为执事。
世尊知五人得度机缘已熟。堪任领受如来道法。于是对他们说:“憍陈如。你等应当知道:人生有种种苦。所谓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苦。如是诸苦。以‘我’为本。可是一切众生不知苦之根本。以致轮回于生死海中。所以憍陈如啊!应知人生一切的‘苦’难。皆由自己起惑造业招‘集’来的;要想‘灭’绝这些苦难而证究竟安乐。则必须修行正‘道’。因此。苦应知。集当断。灭应证。道当修。”
世尊为憍陈如等五人详细讲解四圣谛后。五人皆见道迹。遂请求正式出家。世尊唤道:“善来比丘!”五人须发自落。袈裟着身。即成沙门。
而后。佛又为五比丘讲解五蕴、无常、苦、空、无我的道理。五比丘闻已。当下惑尽意解。证阿罗汉果。
这时。地神欢喜高声唱道:“如来今日于此转妙法轮!”声音辗转传至三十三天。
于是。世间始有三宝:如来大圣是为佛宝。四谛法轮是为法宝。五阿罗汉是为僧宝。如是世间三宝具足。成为人天第一福田。
六十八、度富楼那
《佛本行集经》上说:在迦毗罗卫国都城附近。有一位大婆罗门。曾为净饭王作过国师。其家巨富。拥有财产无数。其子名富楼那。聪明绝顶。对于当时最有学术权威的名著经典。都能通达明记。并为人解说。这位富楼那与悉达多太子是同一天出生的。而且性情也差不多。一样的厌离世间。志求解脱。
就在悉达多太子出家的那一天。富楼那也与他的朋友共三十人。一起往雪山苦行求道。这一班人个个勇猛精进。俱各获得四禅五通。
当世尊在鹿野苑中为诸比丘及天人说法时。富楼那以天眼看到了。就对朋友们说:“你等今可共我相随到鹿野苑亲近世尊。听闻正法。修习净行。”众朋友
佛说:“当随你意。从心所愿。”
富楼那既得出家。又乞受戒法。从此。为要求得无上正真之道。恒于空闲处。无论行住坐卧。俱各用心行持。勇猛精进。不曾放逸。时日不久。便已断尽烦恼。得证梵行。所作已办。不受后有。得一切解脱。成阿罗汉;而且辩才无碍。悉能成办利益众生大事。
佛告诸比丘说:“当知诸说法人中。富楼那最为第一!”
六十九、仙人求度
《本行经》上说:当时阿般提国有一巨富婆罗门。姓大迦旃延。通达世间一切学问。与严炽王作国王师。生有二子。长子游历他国多年。学成归家。众人皆尊彼为上座。第二子名那罗陀。聪明智慧更胜其兄。其父令习《韦陀论》及诸咒术。那罗陀一闻即能通解。其父为那罗陀集一切众当面考核。果然一切义理通达无误。
长兄闻弟以少时间即能超胜于己。心生恶念。思欲害之。其父觉知。即带次子那罗陀往频陀山拜阿私陀仙人为师。阿私陀自知命根将至。悉心教导。不久成就。获得四禅。具五神通。
仙人命终之后。所有世间名闻利养尽归那罗陀。那罗陀因贪恋名闻利养故。遂矢去正念。向且目空一切。不信有佛法僧。
却说有一天。金齐夜叉王对伊罗钵龙王、商佉龙王说:“今旷野城中流传有两首偈。偈文是:‘在于何自在。染着名为染。彼云何清净?云何得痴名?痴人何故迷?云何名智人?何会别离已。名曰尽因缘。’”
龙王闻已。至那罗陀仙所。问此偈义。这下可把那罗陀难住了。百思不得其解。只得来到佛所。向佛请教。佛即为开解。井为说种种法。那罗陀听了满心欢喜。当下向佛乞求出家。
佛说:“善来比丘!入我法中。修于梵行。”那罗陀即出家为沙门。因其种族本姓是迦旃延。其后众人皆称他为大迦旃延。
七十、那舍得度
《因果经》上说:当时有一长者子。名耶舍。聪明利根。有大辩才。于世五欲。生厌离心。
有一天夜半。耶舍见鹿野苑的上空大放光明。便径往鹿野苑。见佛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威德具足。心大欢喜。于是顶礼佛足。至诚说道:“唯愿世尊。救济于我。”
佛即随顺其根而为说法。对耶舍说:“色受想行识。无常苦空无我。你可知道?”耶舍闻说此语。即于诸法远尘离垢。得法眼净。心得自在。成阿罗汉。答说:“世尊!色受想行识。实是无常苦空无我。唯愿世尊。许我出家。”佛说:“善来比丘!”耶舍当下即现比丘相。成为沙门。
却说耶舍之父。天明不见耶舍。沿路寻找。来到佛所。佛以神力隐耶舍身。对耶舍父说:“善男子!色受想行识。无常苦空无我。你可知道?”耶舍父闻说此语。亦远尘离垢。得法眼净。
佛知其见干道迹。恩爱之心渐薄。因问道:“何缘至此?”答说:“为寻子而来。”佛即收摄神力。
耶舍有朋友五十人。听说耶会已随佛出家。也一
佛对诸比丘说:“你等烦恼已断。道果已证。所作已办。堪为世间作无上福田。宜各游方教化。以慈悲心度诸众生。”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25/247836.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释迦如来应化事迹连载之十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释迦如来应化事迹连载之十;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gus/97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