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佛学知见:业力、因缘、果报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佛学知见:业力、因缘、果报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佛学知见:业力、因缘、果报
布施并不只是送施财物,而是能放下对物质的贪欲。
持戒并不只是断恶行善,而是能生起对轮回的出离。
忍辱并不只是压抑愤怒,而是能调伏内心的嗔恨。
精进并不只是努力修法,而是能时时刻刻保持法喜。
禅定并不只是得到平静,而是能安住于本然的自觉。
智慧并不只是通达经典,而是彻底觉悟心的本性。
布施的真正意义是远离贪欲,而不是怀着吝啬之心施舍于人。
持戒的真正意义是表里如一,而不是仅仅行为端正而已。
忍辱的真正意义是包容仇人,而不是麻木造作的忍耐。
精进的真正意义是法喜充满,而不是执着于努力修持。
禅定的真正意义是保持觉醒,而不是闭着眼睛什么都不想。
智慧的真正意义是建立正知见,而不是落入偏见。
1.因缘法:世间各种现象的生灭,如看见一枝笔是有笔的尘境即原子、分子、眼睛(眼根)、眼识、第六识、光线、空间等条件合在一起,才能看见这枝笔,世间各种现象都是因缘合和而成、无主体,不只外面的现象,还包括内心的我相、内心的各种现象,都是因缘合和而成,例如看见一个漂亮的东西,漂亮东西是许多因缘合和而成,不是真的漂亮而是心的感觉。在佛教来看,心识是主体,因为个人有识,才会认为好不好看、讨厌不讨厌等等,都与识有关,不要执着世间的情、漂不漂亮等。
2.世间各种现象的生灭就是因缘法,若因缘不再则现象消灭,此因缘法可运用在日常生活上,如以因缘法观爱情、亲情,才会有智慧解脱亲情、爱情的苦,要以因缘破情、破痴,观因缘法破痴业,因为痴业才会有各种情,就要以因缘法去观,因缘在情就在,因缘不在还去追,就会苦、烦恼,变情苦大德。许多人都苦在情,不管亲情、爱情,这样的话累世纠缠不清,就会轮回不止,这就是众生。大家应了解世间的各种现象都是因缘合和而成,如梦如幻,不要执着。
3.业力:含身、口、意三业,身体去做就是身业,嘴巴讲出来就是口业,大脑想一些事情就是意业,如嘴巴咬人是身业,用文字去骂人是口业,想去害人就是意业,所有三种作为称为业,做完之后的后遗症,称为业力,不管身口意一旦做了之后,就像惯性有后遗症,这后遗症就会存在,等将来机缘成熟,就会变果报,这过程很复杂,中间夹杂许多因素,如今天打死人,到未来受果报,这当中有很多问题,今天会打死此人,不见得很简单,可能过去就有某些因,在过去又有某些因,三世因果,不是一生的问题,要了解因果非常困难,一般菩萨的神通不见得完全了解过去的因果,要到报身佛才能完全了知因果,而一般的神明可能只了解几世。
4.由作业到果报的发生,佛教有两派说法,例如中观学者认为,作业之后形成业力,业力就像水流一样,有时潜藏就看不到果报,将来业力浮起(显现)出来,就是果报,何时业力显现,就要看机缘,机缘成熟业力才会显现。唯识的看法:作业之后就会形成第八识种子,这些种子随着轮回转世不会消失,等将来机缘成熟种子显现就会有果报,比较二者的说法,以唯识的观点较为准确,而中观派的说法是一种方便法,不管身口意做了什幺,如起恶念或骂人,都会留下记录在第八识,不会消失,一旦记录下来,会随着轮回转世,除非种子显现化解掉,否则不会消失。
5.一旦造作业力之后,会产生二个后遗症,一是自心留存,即业障,与未来果报有关;二是留在他人心中;如今天杀人,内心会愧疚留在自己心中,形成一种杀业(业障),另外,被杀者会记下被杀之事在种子里,将来必讨回这笔债,这是恶果报。
6.众生为何讨果报?各类众生讨因果是一种很强的执着,留下记录,必会讨回债务,这是一种深层执着,深至第八识根本无明的层次,有仇必报,此心非常强烈,如有人打你一拳,表面上说『算了!』其实内心不会算了,除非修行很好、具有大慈悲心,一般凡夫受伤害必定有仇必报,不会放过仇家,所以不管是人类或畜牲道大德受伤害之后,必会记在心中,未来机缘一到必定会报仇,有些畜牲道如蛇类千万不要伤害牠们,一旦牠记了仇,牠随时可能会伤害你,这与牠的嗔恨业有关。
7.此外,一旦形成种子记录,要转变非常困难,一般自心修行是无法转变种子,一旦记成种子,唯有佛力才能转变,有因必有果,所以菩萨畏因、众生畏果,菩萨勇于面对果报但畏因,不再造因,以后免再受果报,但凡夫不明因果,能逃则逃,这一世逃过,来世未必逃得过,所以做任何事以前要仔细想一想,未来的果报是什幺?例如情的果报如穷追不舍的老鼠,不要再造因,随时要注意!所谓因果就是一般人被严重伤害之后,在种子变成一种强烈的记忆,所以称为果报。
8.命运与果报,例如车祸有时是一种因缘凑合而成,如天候不好、或驾车技术差、不小心、或驾驶人喝酒等等凑合而成,没有主要的因、没有第六识运作,没有主要的力量运作。又如:车祸是某位大德来讨你的因果,这位大德过去生被你杀死,这生来讨因果,刚好你又喝酒、或下雨、或车况差等,这些条件是缘,让大德有机会讨债(造成车祸),这主要有一点-有没有「行」-作主的力量(第六识),因缘已俱足,这情况下车祸可能逃不掉、少有作主的力量,果报于是发生-发生车祸,债主是主因,喝酒、天气是次要条件,假使这次没讨到,债主会等待下次再来讨,「因」没有消失,所以会再找机会报仇。
9.再如:杀人事件,你过去生杀死我-这是因,今生碰面,我的潜意识里会知道、认识敌人,找到机会就会报仇,现在刚好仇人碰面,因故打架、对骂,我就可能动杀机杀人,形成果报,过去生的恶缘,今生碰到,内心很清楚,所以就会杀人。假使今生我学佛、是一个修行者,就有一个作主的力量,有慈悲心,就不会杀人,第六识有掌控的力量,放掉对方,慈悲升起,这作主的力量称为「行」,果报没有发生。行-第六识作主的力量,类似自由意志,人是没有自由意志,因为人都有业障,受业障牵制影响行为。「行」这部份在命运里属于「运」的部份,过去生杀人属于「命」。佛教不说「命定论」,因为有「行」-自己作主的力量(运),自己可掌控的力量,此生因为有修行放过对方,但此因果并未解决,果报暂时未发生,因为第八识种子还在,没能力运转,个人能做的只是第六意识,暂时压住不杀人,将来再会面,那一世若未修行,就可能杀掉你。以上是因缘法运用在命运上的例子。
10.这里很重要的就是「行」-第六意识、自主的力量,修行就是修第六意识,很多东西是不能掌控,过去的「因」是无能为力,修行就是掌握第六意识,很多事情要发生,就用心力来转,这是修行非常重要的方式,常禅坐、念佛就是要改变自己的心,让心变得更好。心好了之后,面对很多因果、境界时,会用好的心态去面对,这就是运作,运作就会改变命运,。在「了凡四训」书中提到,刚开始算命说他非常不好,但他好好修行,过几年之后,又再遇到这位算命的,算命先生发现他变得很好,没有如先前所预测的一样。命运会慢慢改变,因为运作的关系,命就会慢慢变好,许多该发生的事都转化了,不是因果改变。像刚刚所提的杀人事件,若因过去生的恶缘,今生我杀了你就要坐牢,但今天我学佛、有慈悲心,没有杀人,就不会坐牢,命就变好,虽然因果还在、种子压住。修行就是修第六意识,转换变好,修慈悲心、平等心、因缘观等,修到第六意识具有相当的正知见,很多事情就会变得比较好。
11.另外,最好就是将因果种子除掉,但这不是我们的力量可以做到的,因果的种子化掉要靠佛力,佛不会随便化解这种子,这会影响到世间的因果律,真正化解要有辅助办法,如给债主好处、补偿债主,债主也同意了,才能化解此问题。一般我们能做的是靠修行的力量,暂时将果报转掉、不发生,等待机缘,等学佛学到更好之后,有更好的条件,求佛力加持化解过去生不好的因果,这是一个例子。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0/25/362213.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佛学知见:业力、因缘、果报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佛学知见:业力、因缘、果报;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gus/963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