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牟尼-佛陀自省的启示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释迦牟尼-佛陀自省的启示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佛陀自省的启示
教丛林的规矩,每月的月初和月半都要诵戒。在诵戒之时,每一位比丘僧都要自我检查,半个月中自己有没有违犯戒律的言行。半月诵戒的制度是佛陀制定的。佛陀不只要求僧众要经常自省戒行是否清净,而且他自己率先垂范,严格自律,并让大众来监督其戒行是否清净。
关于佛陀的自省,在《佛说受新岁经》中有记载。这部经是佛陀在七月十五日结夏安居圆满时,招集大众所讲说的。当时佛陀在舍卫国东苑鹿母园中,与比丘弟子500人一起行夏日安居,3个月期限即将圆满。佛陀先于露地敷坐,让阿难击揵槌聚众,准备于此日为大众受新岁(即结夏,参与者法腊增加一年)。阿难遂问佛陀,如何是受岁?佛陀告诉说:“受岁就是使身口意所作三业清净。在受岁时,两个比丘为一对,相互自陈所做的短处,各自称名自谘,令所做不净之业还复清净。对此,佛陀也不例外。”佛陀告诉阿难,此受岁法并非自己首创,三世诸佛皆通行此法,唯声闻、缘觉二乘道所无。
于是,阿难愉快地手执揵槌,击鼓集众,并说偈告大众云:
降伏魔力怨,除结无有余。
露地击揵槌,比丘闻当集。
诸欲闻法人,度流生死海。
闻此妙响音,尽当速集此。
阿难击鼓聚众后,按佛陀吩咐,随众次第而坐。佛陀要求大家敷设草座围坐于四周,对众比丘说:“我现在准备受新岁,首先请大家来检查一下我有没有过错?有没有犯身口意三业之罪?”佛陀说完,众比丘皆默然,无人作答。于是佛陀又将此话重复了3次:“我现在准备受新岁,请大家来检查一下我有没有过错?有没有对不起大家的地方?”
这时,大弟子舍利弗从座位上直起身,面向佛陀长跪叉手,对佛陀说:“我等比丘众观察如来,没有身口意方面的过错。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世尊对过去没有度化的众生已经度化,没有解脱的众生已使解脱,没有涅盘的已经使入涅盘,没有救护的已经为作救护,还为盲人作眼目,为病人作医王。世尊!您是三界独尊,没有人能比得上,是最尊最上!您使未发道心者发起了道心,使没有悟道者得以悟道,未闻佛法者得闻佛法,为迷路者指明径路,导以正法。因为这种种因缘,如来对众人没有对不起的地方,也没有身口意方面的过错。”
舍利弗的回答,得到在场僧众公认。舍利弗随后也向世尊自省,请求检验自己是否有过错于如来及比丘僧。佛陀告诉舍利弗,他没有身口意所作非行。
佛陀作为戒律的制定者,并没有只用戒律来要求别人,而将自己凌驾于戒律之上,相反,佛陀带头遵守戒律,每在诵戒之时,都会首先作自省,让大众来对其戒行进行评说。佛陀真可以称为持戒自省的典范,为当时及后世僧团起到了标杆带头作用!
佛陀的自省精神影响了佛门历代祖师大德。古往今来的很多高僧都是以自省精神来处世待人的,如东晋高僧道安大师与其弟子法遇法师间的严格护律事迹就是范本。
法遇法师年少好学,但任性健谈倨傲。因深慕道安大师,追随出家之后,潜心学习教理,常常有独到见解,并改变了骄傲气盛的习气,对人谦恭有礼,深得道安大师的器重。义阳太守阮保闻风,仰慕其高德,特修书一封与法遇法师结为好友。后来襄阳发生战乱,法遇法师辞别师父,避难东下,住持江陵长沙寺。在此讲经弘法,跟随他学习的弟子有400多人。
有一天,一位僧人因为偷着饮酒,耽误了晚课烧香。按照常住规约应当予以迁单,但法遇法师一时慈悲心起,只作了处罚,并未将该僧迁单摈出。不久,道安大师知道了这件事,便用竹筒装一支荆杖,亲自缄封题字,寄给法遇法师。法遇开封看到荆杖,便知是因为自己对僧人喝酒一事处理不当,让师父费心,为此深感惭愧!法遇法师遂命维那师集合大众,把竹筒置于佛前,上香后向竹筒致敬,然后取出荆杖交给维那师,自己伏在地上,受打三下,以示对自己的惩罚,同时向大众忏悔自责,以至泪流满面。当时在场的僧众,包括附近的僧俗人等,听说此事后都赞叹不已,受激励者不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0/25/362639.html
以上是关于释迦牟尼-佛陀自省的启示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释迦牟尼-佛陀自省的启示;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gus/960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