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佛教-42:闲话‘道交感应’

  • 佛教故事-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4-01-04 01:10
  • 自在佛学知识网

佛教-42:闲话‘道交感应’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42:闲话‘道交感应’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42:闲话‘道交感应’

42:闲话‘道交感应’
道交感应即是一种超三维空间的相应状态

精彩的佛教故事大全

,指凡在修行过程中所遭遇或体验到的不合常态、常规的东西。但一般来讲,我们不必太过于执着于这一类经验或现象(已知往生时日、
专修密法或有证果之征兆的除外)。因为有这类奇特经验的人非常多,但又不能一概而论。道交感应其现象和因缘都非常的复杂,又因每个人具体情况的不同,这类经验显得很个
体化和多样化。无论入佛修行,还是练一般的外道、气功,入静深了一定都会有许多道交感应的现象发生。比如有人打坐时发热发麻或胀痛、见光、见花、闻声闻香,有的念佛时
见各种奇妙的瑞相等等。当然也有的见恶相、现恶趣。总之,世界的存在,超出我们生命六根(如一种波段、频率范围一样)在常规状态下所能识别和把握的东西很多,大多数情
形下,这些玩意儿只能用来坚固道心,不能贪着,否则不仅会影响我们入静,还会生出新的烦恼与魔障。
老实讲,有一些不如法的人正因为不能正确看待道交感应(尤其在气功界),结果误入了魔障。所以我们不要被这些东西牵着走,什么轻安,觉受,道交感应等,真的只能用作坚
固我们的道心。它们依然还在六根——眼、耳、鼻、舌、身、意的反应之中,千万不要以此去琢磨和猜度自己已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境界或状况。色法中的一切,同开悟见道和证果
绝对是两回事。对于一个修行者,执着了是魔境,不执着就是次第。
任何境界来了,均不作圣解不作圣证。专心修习正定,我

佛教故事原谅

们才可能开慧证果。
另外,无论出了什么状态,出了什么有征兆的梦境,也不必引用经书上的法义、所描绘的

佛教护法菩萨故事

境界,去对应、求证自己的现状,这除了引起执着和扰乱我们心识外,毫无益处,甚致会
成为我们进步的障碍。不见道者不识本心,更不能执迷外缘和事相。尤其是初学者,无论修什么法门,做功课时都要心无二用,闲时学习看书,思考经教的内容没有错,但做功课
和入静时必须心无挂碍。理与事的差别和矛盾肯定一直会存在的,但我们也不必太在意,不要整天挖空心思去思索、论证一切。
我们要坚信功到自然成,总会有理和事自然圆融无碍的那一天(眼下连这一点我们都不必想它)。如果我们义理不明,功夫不高,动辄就用教条去对应日常生活的是非对错,只会
引起更大的执迷和烦恼。修行就是当下‘放下’
,管它什么道交感应不道交感应的?千切不能越学越受束缚,烦恼越弄越多,自设心理负担和思想包袱,精神上什么都放不下,我们肯定不会真正地受益于佛法。我们暂时做不好
是很正常的,我们若一下子能做得到了位,我们不就即身成佛了么?只要我们信仰真切、坚定,有一颗求取正法的道心,诸佛菩萨一定护念和加持我们,我们总有一天会得到正法
接引……除此,我们只管坚持‘历事练心’和做功课,日子久了,智慧功德渐深,许多毛病、不良状态和烦恼习气自会消减,我们就会越做越好,请各位一定记住这个此消彼涨的
原理! (责任编辑:adm

云丹喜若佛教小故事

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0/25/363062.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42:闲话‘道交感应’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42:闲话‘道交感应’;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gus/95684.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