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法苑珠林六道篇感应缘研究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法苑珠林六道篇感应缘研究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法苑珠林六道篇感应缘研究
【资料形态】硕博文库|中国台湾
【文献属性】[台湾]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研究所1986年度,博士学位论文
【文章标题】法苑珠林六道篇感应缘研究
【文章作者】傅世怡
【指导教师】罗宗涛
【中文关键词】法苑珠林|佛书|感应缘|鬼|轮回
【中文摘要】法苑珠林、佛教类书也,总一百篇,作者复搜罗俗书,取诸志怪,名题篇末,名曰感
应缘。六道篇乃该书抄录感应缘之首章,下分六部,本论文即研究此六部之感应缘,
试求作者附录之旨趣,并寻索其所受佛典之影响。全文凡十章:
第一章绪论。首叙本论文之研究动机与方法,其次简介法苑珠林及其作者道世。
第二章感应缘概说。说明感应缘之立名、内容与撰着背景。
第三章华夏之幽冥世毕与佛教之六道轮回,华夏向谓人死后,至另一世界;待佛教输
入,曰六道轮回,谓死后仍在此世界,而径化作另一形体。试分别介绍二说,因知其
异,从而观乎第四至九章,以明华夏之取舍。
第四章诸天部感应缘研究,试就以下九项而论之:天生因缘、生天之状、拒绝生天、
经历审判、天道有别、天之成员、天人形貌、天之景观、眷恋家人;末附结论。
第五章人道部感应缘研究:分二项而叙焉:一曰中土,二曰异城;末附结论。
第六章修罗部感应缘研究
佛教故事神龙
。凡四项:居于山窟、人窟因缘、修罗宫殿、不见其出;末
附结论。
第七章鬼神部感应缘研究。凡十二项:鬼之定义、肯定有鬼、鬼之语貌、鬼之生活、
幽冥世界、太山府君、鬼危害人、鬼之报仇、鬼非恶者、绮年女鬼、遣鬼之道、假鬼
弘法;末附结论。
第八章畜生部感应缘研究。凡三项:人畜同一气、人气形互异、畜为人之祖;末附结
论。
第九章地狱部感应缘研究。凡六项:唯有地狱、地狱业因、地狱之主、地狱之苦、解
说之道、地狱游记;末附结论。
第十章总论。感应缘之作,乃释子假志怪以弘法;而志怪亦撷取佛典,以充实其内涵
。试本诸六道篇感应缘,叙述佛教之影响,并言其汉化之轨迹,或可为今后汲取外来
文化之借镜。
【论文目次】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动机与方法
二、法苑珠林作者简介
三、法苑珠林述略
(一)法苑珠林之撰着时代
(二)法苑珠林与诸经要学
1、二书之先后
2、二书之比较
(三)内容
1、深入经藏,广搜史料
2、博览俗书,为弘法故
(四)法苑珠林之形制
1、法苑珠林之渊源
(1)中土类书之启发
(2)佛教类书之承袭
2、法苑珠林之编目
3、法苑珠林之体制
(五)法苑珠林之版本
第二章 感应缘概说
一、感应缘释名
(一)释感应
1、旧说
(1)天人感应
(2)天人感应与初期弘法
2、新解
(二)释缘
1、旧说
2、新解
(三)结语
二、感应缘之内容
(一)道世自撰
1、见闻故实
(1)道世亲闻
(2)辗转获悉
2、阐发议论
(二)抄录群籍
1、引用书目
2、引书方式
(1)标示书名
1、标示内容
2、标示位置
(2)引用原文
1、引文原则
2、引文方法
三、感应缘之撰者背景
(一)格义之流□
(二)佛书之体裁
(三)求验之民情
第三章 华夏之幽冥世界与六道轮回
一、华夏之幽冥世界
二、佛教之六道轮回
三、结语
第四章 诸天部感应缘研究
一、生天因缘
(一)居士
(二)沙门
二、生天之状
三、拒绝生天
四、经历审判
五、天道有别
六、天之成员
(一)天帝
(二)天女
(三)四天王、天人、天将、天神、天童子
七、天人形貌
八、天之景观
九、眷恋家人
结论
第五章 人道部感应缘研究
一、中土
(一)古人
(二)志异
1、大人
2、小人
二、异域
(一)遐想远人
(二)异邦之人
结论
第六章 修罗部感应缘研究
一、居于山窟
二、入窟因缘
三、修罗宫殿
四、不见其出
结论
第七章 鬼神部感应缘研究
一、鬼之定义
(一)佛典之饿鬼
(二)中土之鬼神
(三)调和中土、佛典之说
二、肯定有鬼
三、鬼之语貌
四、鬼之生活
(一)衣
(二)食
(三)行
五、幽冥世界
六、太山府君
七、 鬼危害人
八、 鬼之报仇
(一) 仇怨之因
1、 家庭纠纷
(1) 妻仇妾
(2) 夫恨妻
(3) 夫疑妾
(4) 母虐子
2、 谋财害命
3、 私怨枉杀
4、 政治迫害
(1) 不辜而杀之
(2) 诬告而枉害
(3) 权位之争夺
(二) 报仇之道
1、躬自报仇
(1) 打之
(2) 杀之
(3) 病之
(4) 疚之
(5) 惧之
2、 求助人神
(1) 托梦家人
(2) 径告官府
(3) 申诉于天
(三) 结语
九、 鬼非恶者
(一) 捉弄世间
(二) 关怀家人
(三) 出语灵验
十、 绮年女鬼
(一) 出现之因
1、 投宿旷野
2、 迎之于途
3、
佛教故事砍皇帝
夜晚自至
4、 梦中初晤
(二) 女鬼状貌
(三) 人鬼结缘
(四) 终须一别
十一、 还鬼之道
(一) 植物
1、 麝香
2、 茱萸
3、 柏木
(二) 异人
(三) 世人
1、 生气
2、 唾卖
(四) 三宝
1、 向法特戒
2、 诵经称名
3、 僧之功德
十二、 假鬼弘法
结论
第八章 畜生部感应缘研究
一、 人畜同一气
二、 人畜形互易
三、 畜为人之祖
(一) 鸟为祖
(二) 兽为父
1、 人女为母
(1) 女子自愿
1 狗
2 龙
(2) 强迫就范
1 猳国
2 师子
2、 繁育子嗣
结论
第九章 地狱部感应缘研究
一、 确有地狱
(一) 地之异象
(二) 赴者传语
1、 亡者相告
(1) 亡灵返告
(2) 附灵传语
(3) 亡灵托梦
2、 苏活者言
二、 地狱业因
(一) 为非
1、 不信佛教
(1) 不敬三宝
(2) 信乎异端
2、 违反道德
(二) 作证
(三) 错召
(四) 行道
(五) 任职
(六) 携往
(七) 探亲
三、 地狱之主
(一) 主之异名
1、 阎罗王、王
2、 府君、东海公
3、
佛教故事大全睡前故事
都录大监
4、 阁上人、贵人、官人、官
5、 僧
(二) 主司审判
(三) 主之僚属
四、 地狱之苦
五、 解脱之道
(一) 闻经说法
(二) 沙车济度
(三) 发大
道教与佛教哪个神话故事多
悲愿
(四) 家人修福
六、 地狱游记
(一) 离开人间
1、 离开之状况
2、 前有导引者
3、 形体留人间
(二) 进入地狱
1、 地狱景观
2、 滞留时日
(三) 重返人间
1、 返归因缘
2、 返归情形
(1) 返归者之经历
(2) 旁观者之见闻
3、 归来之后
(四) 结语
结论
第十章 总结
一、 佛教之影响
二、 汉化之轨迹
三、 回顾与瞻望
附录:重要参考书目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0/25/364152.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法苑珠林六道篇感应缘研究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法苑珠林六道篇感应缘研究;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gus/951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