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佛教-感而遂通与感应道交

  • 佛教故事-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4-01-01 22:58
  • 自在佛学知识网

佛教-感而遂通与感应道交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感而遂通与感应道交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感而遂通与感应道交

【感而遂通】

最新佛教故事动画

一千六百多年前,慧远大师与荆州名士殷仲堪在东林寺内一泉边品茗谈易,甚为融洽。殷仲堪赞大师“师智深明,实难庶几!”大师亦赞殷辩如泉涌,“聪明如斯泉”,聪明泉因此得名。其间殷仲堪问慧远大师:“易

佛教故事枝头的蜜糖

以何为体?”大师回答:“易以感为体。”
据《周易·系辞传》,“易无思也,无为也,寂而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与于此。”易之体是“无思”,就是没有思维,超越思维的;“无为”是不加造作,无形无相的;寂而不动但是又灵明不昧,一感就马上显发出来,“感而遂通”。有感就有应,显现在卦的爻相上,所以爻相就包含了很多信息。
所以易是很神妙的。神是“圣而不可知之”(引自《孟子·尽心下》),神妙莫测,但又真实存在。正因为“天下之至神”,就是神妙到极点,才能“不行而至,不疾而速”。如果从逻辑思维的角度,无法理解“不行而至,不疾而速”,要从感应的层面,才能理解这些文句。
【感应道交】
“感应道交”是净土法门的重要特质。感,是从凡夫众生的层面来看,净业行人信愿持名为能感之机;应,是从佛的角度来看,阿弥陀佛的悲愿威神为所应之法。能感与所应通过生佛平等的心性来传导、互动、交融。通过同体的通道,就能召唤弥陀名号的德能,全摄佛功德为自功德。
阿弥陀佛对我等众生所应的救度力量

佛教经典故事海报教程

十劫以前已成就,这种悲愿威力也在吾人的心念中。

佛教故事漫画大全

只要信愿具足,能念之心与所应的佛力即时感通。阿弥陀佛整日伴随着吾人,须臾不离。如同洪钟待叩,亦如寂而不动之易体,感而遂通。感通后神妙莫测。阿弥陀佛愿力亦复如是。
把握感应道交的原理,便能体认净土法门的本质理念,信根、信力也能顺利建立起来。是故净业行人以至诚心念佛,即可契入感应之道,成办往生大事,万修万人去,斯语真实不虚。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0/25/364740.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感而遂通与感应道交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感而遂通与感应道交;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gus/94900.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