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大昭寺-寺里寺外的故事

  • 佛教故事-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4-01-01 03:16
  • 自在佛学知识网

大昭寺-寺里寺外的故事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大昭寺-寺里寺外的故事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寺里寺外的故事

寺里寺外的故事
□ 赵莉《丝绸之路》 2006年第09期
如果说布达拉宫是西藏的标志性建筑,代表了西藏的精髓而非看不可的话,那么,大昭寺和八角街也不能不看了。因为大昭寺距布达拉宫最近,只有1公里。这是一个着名的寺院,拉萨老城就是以它为中心建成的。而八角街不仅是具有地方特色的贸易市场,也是去大昭寺转经的必经之路。大昭寺内外,集中地体现了西藏的文化、民风和民俗。
曾经去过西藏的背包客这样告诉我,去各个寺院的门票价格都不菲,但是如果找藏民和喇嘛带你进去,可以免门票。没想到这样的好事在我去大昭寺时就遇到了。
早上6点多,夜色还没有完全退去,刚下过雨的空气中透着潮湿。我和朋友打车赶到大昭寺,到那里才知道寺院8点多才开门。清晨的大昭寺,并不冷清,朝向公路一侧的白塔边,已经有藏民往塔里填香草了,青烟沿白塔袅袅而上。据说这是祈求佛保佑的一种形式,路边卖香草的小摊比比皆是。三五成群的藏民已经开始按着顺时针方向,沿着大昭寺、经过八角街的环形路转经了。他们手里摇着经筒,嘴唇蠕动,念颂着经文,鲜艳的耳环和胸前的饰物摇曳着。在清晨灰蒙蒙的空气中,这支转经队伍让人感到沉郁、严肃。有人说,八角街的路是朝圣者年复一年、日复一日踩出来的,转经的人群是大昭寺门前一道流动的风景,人群会走马灯似地变换,但是这道风景却天天存在,时时都有。
在塔旁不远,有一座半地下的房子。屋内的走道两边,阶梯形的架子上,酥油灯一个接一个,摆得密密匝匝,房子里很幽暗,只有酥油灯的黄色火苗一闪一闪,更增添了黑屋子的神秘。我向正在添油的老藏民打问。可他用藏语回答我,我听不懂。这时一个外国妇女也走过来,我问她懂吗?没想到,她还真能说出所以然来,原来点燃的酥油灯也是一种祈求和愿望的表达。
寺外的路两边还有兜售鲜花、藏香、哈达的小摊,这也是大昭寺门前的街景之一。我凑到卖哈达的摊位前,看见各种大小、质地不一的哈达,我向摊主询问。这时,一个买了好多哈达的年轻喇嘛主动向我介绍,原来买哈达是有很多讲究的。他得知我也要进寺后,很爽快地说可以和他一起进。我们喜出望外,他又把我们引见给他的师父,还有一个是他的同行。这个小喇嘛告诉我,他的师父很厉害,已经修完了密宗学。我听说,能够修完密宗的喇嘛,地位已经很高了。他的师父年纪并不大,从徒弟们对他的尊重程度可以想见他在寺庙的地位。他们还要走转经的路,我们边与他们绕着大昭寺转,边和他们聊着。他们是从青海塔尔寺来的,已经两个月了。我告诉他我去过若干次塔尔寺,说到塔尔寺的寺院布局,说到酥油花雕塑,他们很高兴,彼此都觉得距离拉近了许多。一路上,不时有藏民来到这位师父面前跪下磕头,他对他们摸顶,双手合十,默默念几句经文。这时我才恍然大悟,原来他是活佛。这样,他们把我们带进大昭寺,不仅能给我们节省门票,更重要的是,跟随这样一位道行高深的喇嘛参观大昭寺,真正受益匪浅。这位活佛不仅在每进一座殿、每看一尊佛时都给我们讲解,而且还教我怎样献哈达,还和我讲了佛教的大乘和小乘的区别,我在感激他们的热情之余,

佛教的故事中文版

更佩服这位活佛的知识渊博。我发现,活佛不是对每一个佛像都行跪拜大礼的,有的佛像他只是双手合十,但是他的徒弟们,几乎对每一个供奉佛都行跪拜之礼。他们在对佛叩拜时,嘴里还默诵着经文。
这所由文成公主勘定寺址的寺院,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当年文成公主进藏时从长安带来的1.5米高的释迦牟尼12岁等身镏金铜像,这是寺庙的主供佛,原来供奉在小昭寺,经过战乱,后来由金成公主移到大昭寺。许多善男信女不远万里来到

忏悔改过的佛教故事

这里,就是要朝拜这尊佛像。还有寺内的转经回廊,它相对应寺外的大转经圈而称为内转经道,制作精巧的铜制嘛呢轮一个挨一个,让众多信徒的手摩挲得铮铮发亮。回廊两侧的墙壁上,都绘有壁画,这里也被叫作“千佛廊”,描绘的都是佛教传说,吐蕃历史。还有“文成公主进藏图”、“填湖建寺图”,笔法细腻,色彩艳丽。
大昭寺的建筑风格也堪称一绝,不仅融合了藏式和中原的风格,还带有尼泊尔风格。有以藏族的镏

佛教诛道仙真实故事

金工艺制作的金瓦、法轮、摩羯鱼,也有仿效中原的彩绘,梁、柱、枋、框和唐代风格的造像,以及外域的伏兽、狮身人面像等,在这里多种文化兼收并蓄、和谐统一,不仅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而且营造出了典雅富丽和庄严肃穆的氛围。
大昭寺正门前方,有一座3米多高的石碑,上面用汉藏两种文字书写着“唐蕃会盟碑”,它已经在这里站立1400多年了,经受了几个世纪的风霜,见证着汉藏人民的友谊。碑后面有一株称为唐柳的柳树,据说是文成公主亲手栽种的,虽然已经枯萎,但依然枝干挺拔。
从大昭寺出来,我们又赶去哲蚌寺。我们得知那天刚好是释迦牟尼的诞辰日,下午会在哲蚌寺里举行辩经大会。于是下午便早早赶到那儿了。
辩经在寺庙院子里举行。在这里,不分等级、不分内外,整个辩经会向僧俗百姓开放。黄教很重视这种辩论活动,他们认为这样的活动象征着自由、活跃的学术气氛,可以博采众家之长。
辩经开始了。
一个喇嘛出场,他说的是藏语,我听不懂,只见他挥动着手臂,手舞足蹈,说得很快、很流畅,语气中充满了力量和自信,不时赢得了喝彩声和会意的笑声。方丈和别的喇嘛都对他提问,只见他连说带比划,还不时地腾空而跃。高原下午的太阳火辣辣的,辩经人脸上的汗水像一条小河从额头上恣意地向下流着,裸露的一个臂膀上的汗珠在阳光下闪闪发亮。我想,他的紫红色脸上的红晕不仅仅是因为骄阳,还因为兴奋和紧张。在这样的辩经活

佛教故事方形铜镜

动中,如果没有强壮的体魄是坚持不下来的。
喇嘛每修完一门功课后,都要经过这样类似于考试的辩经,考试通过后,才能进行下一门经课的学习。我很感慨这种把古老和现代巧妙地糅合在一起的方式,任何一门学问,是否都应该经得起各种质疑和推敲呢?这种辩经,能不博采众家之长、促进佛教的发展吗?
辩经结束后,寺里给参加辩经会的所有人吃免费晚餐,这种优惠不仅针对藏民,也包括前来的游客。我虽然没有去吃斋饭,但从寺里飘出的酥油茶的香气和攒动的人群,已经感受到藏族同胞的开朗、淳朴和豁达了。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0/25/365751.html

以上是关于大昭寺-寺里寺外的故事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大昭寺-寺里寺外的故事;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gus/94397.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