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昭寺-寺里寺外的故事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大昭寺-寺里寺外的故事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寺里寺外的故事
寺里寺外的故事
□ 赵莉《丝绸之路》 2006年第09期
如果说布达拉宫是西藏的标志性建筑,代表了西藏的精髓而非看不可的话,那么,大昭寺和八角街也不能不看了。因为大昭寺距布达拉宫最近,只有1公里。这是一个着名的寺院,拉萨老城就是以它为中心建成的。而八角街不仅是具有地方特色的贸易市场,也是去大昭寺转经的必经之路。大昭寺内外,集中地体现了西藏的文化、民风和民俗。
曾经去过西藏的背包客这样告诉我,去各个寺院的门票价格都不菲,但是如果找藏民和喇嘛带你进去,可以免门票。没想到这样的好事在我去大昭寺时就遇到了。
早上6点多,夜色还没有完全退去,刚下过雨的空气中透着潮湿。我和朋友打车赶到大昭寺,到那里才知道寺院8点多才开门。清晨的大昭寺,并不冷清,朝向公路一侧的白塔边,已经有藏民往塔里填香草了,青烟沿白塔袅袅而上。据说这是祈求佛保佑的一种形式,路边卖香草的小摊比比皆是。三五成群的藏民已经开始按着顺时针方向,沿着大昭寺、经过八角街的环形路转经了。他们手里摇着经筒,嘴唇蠕动,念颂着经文,鲜艳的耳环和胸前的饰物摇曳着。在清晨灰蒙蒙的空气中,这支转经队伍让人感到沉郁、严肃。有人说,八角街的路是朝圣者年复一年、日复一日踩出来的,转经的人群是大昭寺门前一道流动的风景,人群会走马灯似地变换,但是这道风景却天天存在,时时都有。
在塔旁不远,有一座半地下的房子。屋内的走道两边,阶梯形的架子上,酥油灯一个接一个,摆得密密匝匝,房子里很幽暗,只有酥油灯的黄色火苗一闪一闪,更增添了黑屋子的神秘。我向正在添油的老藏民打问。可他用藏语回答我,我听不懂。这时一个外国妇女也走过来,我问她懂吗?没想到,她还真能说出所以然来,原来点燃的酥油灯也是一种祈求和愿望的表达。
寺外的路两边还有兜售鲜花、藏香、哈达的小摊,这也是大昭寺门前的街景之一。我凑到卖哈达的摊位前,看见各种大小、质地不一的哈达,我向摊主询问。这时,一个买了好多哈达的年轻喇嘛主动向我介绍,原来买哈达是有很多讲究的。他得知我也要进寺后,很爽快地说可以和他一起进。我们喜出望外,他又把我们引见给他的师父,还有一个是他的同行。这个小喇嘛告诉我,他的师父很厉害,已经修完了密宗学。我听说,能够修完密宗的喇嘛,地位已经很高了。他的师父年纪并不大,从徒弟们对他的尊重程度可以想见他在寺庙的地位。他们还要走转经的路,我们边与他们绕着大昭寺转,边和他们聊着。他们是从青海塔尔寺来的,已经两个月了。我告诉他我去过若干次塔尔寺,说到塔尔寺的寺院布局,说到酥油花雕塑,他们很高兴,彼此都觉得距离拉近了许多。一路上,不时有藏民来到这位师父面前跪下磕头,他对他们摸顶,双手合十,默默念几句经文。这时我才恍然大悟,原来他是活佛。这样,他们把我们带进大昭寺,不仅能给我们节省门票,更重要的是,跟随这样一位道行高深的喇嘛参观大昭寺,真正受益匪浅。这位活佛不仅在每进一座殿、每看一尊佛时都给我们讲解,而且还教我怎样献哈达,还和我讲了佛教的大乘和小乘的区别,我在感激他们的热情之余,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0/25/365751.html
以上是关于大昭寺-寺里寺外的故事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大昭寺-寺里寺外的故事;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gus/943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