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感悟因果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感悟因果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感悟因果
在云南建水县城西一个名号为“月印”的禅寺里,我拜访了一位持戒严谨的真如比丘尼。不经意的对话及当晚的梦境,使我对“因果”二字有了一些感悟。
一进山门,我对“月印”
世界上真实的佛教故事
二字就生起了喜悦和联想。 “云破月来花弄影”等涉及月的诗句连同“月印”名号来于何语,源于何经,又寓于何意等问题一时在心中此起彼伏。 “月明当空,物影于地,云遮月隐,万物莫辩”的景像也闪烁于脑际。这景像是否就是“月印”之意?是否就是禅?若果真是禅,那禅机何在?它印于何理,又证于何事?趁法师把壶
佛教牧羊人故事漫画图片
沏茶,我问: “法师, ‘月印’名号有什么佛理?”
法师双手奉茶,口称“阿弥陀佛!”说:“请施主用茶,贫尼对月印名号不曾牵挂,因此不能究竟。”
我接过紫砂茶盅轻轻地啜了一口,茶水从舌尖经舌根往下咽,香味虽致,刹时一缕暖气从丹田升起,瞬间周流全身,顿觉异常舒坦,旋即赞道: “法师,这茶好香!好香啊!”
法师颔首微笑: “阿弥陀佛!是施主的心情特别的好,真是人心物性,心性相印呀!”
法师在说这话时, “心”和“性”说的很特别,不!是我感受的很特别。 “月印”、“心性”这四个字,当时就交替在我眼前出现,在我胸中旋转。莫非“月印”就是“心性”,“心性”就是“月印”?
案上茶香扑鼻,使人心旷神怡,无意中又转了个话题: “法师,这寺为何这般模样?您到处修寺建庙,也该落个好点的寺庙清修了,为何要人住这等破庙?”
法师凝望着门外一株苍老的梅花,神情安详,似乎人定,又似乎在解读梅花的心性品质。良久,便缓缓地说道:“阿弥陀佛!夏荷冬梅,应时而开,背
我想看佛教故事图片
时而衰;大干物事,契理而存;逆理而亡。天月水影,互为因果;寺也势也,互为关联。寺在人心,不在物象;法在人心,不在宝殿。心安茅屋稳,性定菜根香。净土九莲台,资粮信愿行。达摩洞何陋,阿房宫何优?能遮风避暑,即是贫尼福报,何敢奢望?”
我还问了许多,一直到明月西沉,门前梅影消失。
佛教故事安卓下载
是晚,我歇息在法师为我安排的寮房,一会儿就进入了梦乡。在梦里,我回味着白天与法师的对话,总觉得法师的话虽则平常,但字字掷地有声,句句契人“因果”。许许多多的:是是非非把我带人了广袤无垠的因果时空,猛然间,看见了自己过来的生命因果曲线,不怔出了一身冷汗,不安的心被“欲知前世因,今世受者是;欲知后世果,今生作者是”的法语所摄服。当我思考着在未来的生命岁月里,如何遵循因果律去生活的时候,抬头仰见法师端坐莲花,为我解说《三世因果经》。
梦醒后,我记住了法师说的一偈:“多种因,多得果;种善因,得善果。”
这一偈,从那时起,如惊雷般时时在我耳边回响-----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0/25/366104.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感悟因果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感悟因果;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gus/940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