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汉-与罗汉结缘的镇江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罗汉-与罗汉结缘的镇江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与罗汉结缘的镇江
与罗汉结缘的镇江
王致同
人们欣赏马啸天的罗汉艺术作品,会产生一种超凡脱俗之感,仿佛围绕着那冉冉升腾的炉香,欲随众罗汉向渺渺的天空飞去。
一张白纸、一块石头、一根原木、一堆泥土,不需要设计草图,在他手中竟然奇迹般地变成神态各异的庞眉大目、朵颐隆鼻、竭尽禅趣的罗汉,其鬼设神施,巧夺天工,令人拍案叫绝。
马啸天,古城镇江有很多人知道他的名字。他身高一米八余,头披长发,长相颇有几分奇特,性格怪异,言语亦俗亦雅,举止张狂起来犹如电闪雷鸣,儒雅起来和风细雨,生命的追求是塑造佛教中的罗汉像,所有的智慧和灵感全部倾注在罗汉身上,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罗汉痴”。
人们欣赏马啸天的罗汉艺术作品,会产生一种超凡脱俗之感,仿佛围绕着那冉冉升腾的炉香,欲随众罗汉向渺渺的天空飞去。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榜上有他的美名,世界吉尼斯有他的纪录,我国佛教文化艺术史册上有他的一页。
我追寻马啸天的人生艺术轨迹,发现他与罗汉的种种情缘,有着难以被世俗人理解的传奇色彩。
在寺庙里出生
1964年11月16日,万籁俱寂的子夜,镇江东门护城河畔的大印庵(今镇江市区梦溪路市气象台址),一个男婴在这里呱呱落地。也许是天意,此时庵堂里唯有的一张白炽灯越发光亮,四壁罗汉像在灯光照射下显得分外光彩,有的咧嘴嬉笑,有的抒展双眉,有的则张开双臂,仿佛在欢迎这个小生命降临人间。这个男婴哇哇落地,便睁开一双大眼睛,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墙壁上的罗汉像,似乎早已相识。这个神奇的男婴就是马啸天。 罗汉,梵语音译“阿罗汉”,其又称无生、应供、破恶。在佛教兴起时,印度宗教对应受尊敬的修行者称阿罗汉。按佛教传说,罗汉都是佛陀的弟子。罗汉最初的任务是保护佛法,以施行祈福众人的重任。按照佛意,罗汉是破除一切邪恶,给人间带来吉祥和如意的象征。
在我国一千多年的佛教发展史中,佛教的造像可谓数之不尽,而罗汉造像之多、传播之广,恐怕和观音相差无几。因为罗汉们夸张有趣的形态和多样迥异的性格,在民间逐步成为最受大众青睐并喜闻乐见的佛教造像。因此,在我国数以万计的大小寺庙中,四罗汉、十八罗汉、一百罗汉、五百罗汉等比比皆是。而马啸天的祖籍——齐梁故里丹阳,齐梁时期就拥有庙宇700多座,每座庙宇都塑有数量不等的罗汉像。我国以画罗汉闻名海内外的已故美术大师吕凤子先生,就出生在丹阳。也许后来,马啸天结缘罗汉,就渊源于此吧?
马啸天的父亲马圣荣先生,13岁起在镇江丹徒宝堰学医,后在镇江象山医院当医生,因单位无房分配,一家人便临时寄住在这四壁画有罗汉像的大印庵里,一住就是7年。这7年间,在寺庙里受孕出生的马啸天,从依偎在妈妈怀里的婴儿,到能在地上欢蹦乱跳的幼儿,接受的文化启蒙,首先就是墙壁上的罗汉画。年逾七十的马啸天母亲朱小妹对笔者说:“我一生养了3个儿子,啸天是我第3个儿子,他从出生到7岁,一直跟我们住在庙里,记得那时,我奇怪地注意到,他每天都多次站在罗汉像前,双眼目不转睛看着罗汉,有时痴痴地连吃饭都忘了。”
文革后恢复寺庙,镇江千年古刹焦山定慧寺修复大雄宝殿,少年马啸天,曾多次前去观看泥塑罗汉像。罗汉喜怒哀乐中透露出的佛性之美让他着了迷,他拼命地看着、吸收着罗汉像的精气神。在他上小学时,最让他高兴的是,看见学校大门口黑木板上写着的一句话,那就是:“今天下午老师学习,学生放假半天。”因为这半天能让他静下来画罗汉或者塑罗汉。14岁那年,他读小学5年级,一天他突然当着老师和同学的面,信手画了一幅长得浓眉大耳、带鹰钩鼻子的罗汉漫画,引得满堂喝彩。这幅罗汉像可以说是他的处女作。为此马啸天激动得彻夜难眠。
作为俗界凡人的马啸天,后来之所以以创作罗汉像作为他一生的爱好和追求,也许正是他天生与罗汉有着特殊的渊源。
踏上与罗汉结伴之路
谁也没想到,创作罗汉像成为马啸天艺术生涯的全部,罗汉像成了他的一生情结。
1988年,马啸天就读镇江高等师范专科学校(现江苏大学)美术系,学习和掌握绘画艺术基本功,3年毕业后他便正式走上了与罗汉结伴的道路。
1999年初,马啸天在自家的工作室建起了“啸天雕塑艺术馆”。我看到,在其艺术馆外墙上,爬满了绿色的充满生命力的爬山虎。马啸天对我说,这是一条遍布荆棘的崎岖道路,他下定了决心,像“爬山虎”那样拓荒开道,努力创造出众多多姿多彩的罗汉,以弘扬祖国的佛教文化。从此以后,罗汉创作成了马啸天生命中的唯一主题,并一发而不可收。
在众多佛教造像中,罗汉造像并没有明确的标准,这给马啸天的罗汉造像艺术创作留下了自由想象与大胆发挥的空间。他在室内的四面墙上,信手画出了众多罗汉壁画,画面安祥、肃静,呈现出一种佛教文化氛围,这样一块净土在日益喧嚣的都市里实在难得。他除了吃饭、睡觉,一天二十四小时大部分都花在了罗汉艺术像创作上,如果“心血来潮”,状态特好时,他甚至通宵达旦创作,几乎到了疯狂地步,无视周围事物的存在,好像一切文字声音、一切语言、一切情感传递,都对他不起任何作用,都无法进入他的创作境界之中。
1993年初,他开始酝酿用我国福建寿山着名的青田石创作微型石雕罗汉像。他凭借自己的天性,用凿、戳、刨、镂、雕、刻、刮、钻、锉、磨等各种技法,随石赋形,使高仅寸许的青田石,在他那烁烁闪光的刻刀下,一个个变成了神态各异、禅趣盎然,可玩赏于手掌之间的小罗汉。其刀法精湛,色彩纯正,令雕刻专家瞠目。
到1995年,他共计完成近千尊微型石雕罗汉,且神态无一雷同。他从中挑选出518尊,先在镇江焦山定慧寺华严阁展出,后又移至镇江南山竹林寺展出,由于惟肖灵气,被不少佛门圣地和海外收藏家当场收藏。我国已故佛协会副秘书长、江苏省佛协会会长、焦山定慧寺方丈茗山法师,仔细端详小罗汉石雕后连声说道:“善哉,善哉,功德无量!功德无量!”
据我所知,从1994年到1998年五年间,马啸天先后用长一百米和一百五十米的宣纸,绘出了中国画线描518尊和1118尊全身罗汉像,其线条流畅自如,如刀刻般锋利有力,准确如灯聚影,具有极强的佛教玄秘色彩,令人叫绝。一位知名画家说,啸天的艺术创作习惯与众不一,干起来和他的姓氏一样,像匹奔腾的骏马,既让人不可思议,又让人从心底里佩服。
众罗汉趣闹“如意殿”
马啸天在罗汉创作上,有一种特异的思维方式,在没有明确下一步目标之前,吃饭没味道,走路没精神;或沉默寡言,或说起话来一改儒雅时的和风细雨,举止变得张狂。当他在冥冥之中,一旦找准了新的创作目标,仿佛寻找到了一条高雅的心情释放渠道,于是就开始手舞足蹈眉飞色舞起来。正是这种“怪癖”促成了他创作罗汉的“天才”。用重一吨的整红木雕刻《众罗汉趣闹“如意殿”》,这个创意就是在他这种冥想状态下应运而生的。
“如意”,原始涵义是生殖崇拜,是佛门的一种法物。随着岁月的推移,如今“如意”已演变为象征吉祥的器物,变为一种长命富贵的非语言符号。
1996年6月春,马啸天着手雕刻“如意殿”。开工前,我奇怪地发现马啸天在他的工作室里,给自己设计了一张特殊的工作台,式样、尺寸,都很有讲究。马啸天说,桌面长1.964米,表示他是1964年出生;桌子宽1.023米,这是他农历10月23日生日纪念;桌子高度1.116米,这是他按公历计算的11月16日生日。不知是巧合,还是天意,他一坐上这张工作台心情就感到特别舒适。他感慨地告诉我说:“奇怪呢,不知什么原因,我一坐到这张桌子边,就有一种难以言喻的内心冲动,灵感自然就来了,好像有使不完的劲。“
在这期间,我见证了他雕刻《众罗汉趣闹“如意殿”》的创作全过程。他首先将千余公斤重的泰国整红木打造成了“如意殿”形状,然后,在上面开始518尊罗汉群像雕刻。十几件极为简单的刀具和一把自制的粗大木榔头,就是他创作的所有工具。他事先不画草图,雕刻到哪就算哪,任意东西。不管酷暑炎热,也不问天寒地冻,当他触摸到红木,拿起刀具、榔头,心境就会变得异常虔诚,通体就像有佛神调节他的体温,全神贯注,眼睛犀利,手法灵动,凭着自己的抽象思维和审美意向自由流动。他能感到刀下的罗汉形象如水般地漫向心界,往往一干就是十多个小时,所有焦虑和一切烦恼都随着“嗵!嗵!嗵”的捶打声烟消云散。圆雕、浮雕、浅雕等繁复刀法齐上,一尊尊生动异常的罗汉,前呼后拥进入“罗汉殿”。
1997年6月,经过两年时间的精雕细琢,马啸天最终使这根千余公斤重的整红木,刀雕镂空成一尊仅有300公斤重的“如意殿”。
细看“如意殿”,刀法精美,色彩纯朴,上面的518尊罗汉个个形态独特,他们大多以连体或连头的姿态凸现,每个大小如一只拳头,有的是全身,有的是半身,有的仅仅是一个头像,有的则只有半边头像,他们肩并肩地紧挨着,立于惊涛拍岸的礁石之上,苦海的浪纹清晰可见,一排排海礁犬牙交错。
再看罗汉像,面貌神奇怪诞,衣着宽大随和,或沉思、或怒目、或嬉笑、或庄严;圆脸、扁鼻、尖腮、阔嘴;正面、侧面、背面、俯面,面面俱到,嬉笑大闹,不亦乐乎。
在罗汉像之间,马啸天还雕刻了30尊瑞兽、近百种图案,其中有蜘蛛、云纹、水纹、佛手、佛珠和菩提树等。颀长的“如意”身体,由红木雕刻的四尊六齿神象负驮,远望如一座赭红色睡佛,近瞧则似一座玲珑的罗汉群雕,凡观者无不称绝。
《众罗汉趣闹“如意殿”》大型雕刻作品,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1997年12月,被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确认,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马啸天获得其颁发的证书,上面写着一段文字:“最大红木雕刻如意,长3.15米,圆径1.08米,周径最小0.81米,为大世界吉尼斯之最。”
黄墙走笔绘就“罗汉世界”
2008年10月,镇江东郊千年古刹大圣寺大雄宝殿内,出现一个为祈福国泰民安的庞大丙烯壁画《释迦如来住世十八尊者八百罗汉圣图》。整个壁画长60余米,高5米,其画面上的818尊罗汉尊尊神态各异,气势恢宏。这是马啸天艺术与佛教结缘、与罗汉结缘的又一世界之“最”成果。
2008年,马啸天罗汉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禅趣。1月8日,他在北京的工作室创作完成了木雕罗汉30多尊、水墨罗汉百幅、巨幅布上丙烯《五百罗汉图》等一大批作品后,从北京返镇江的列车上,伴随火车飞驰发出的“哐当、哐当”的声响,他在半梦半醒间仿佛进入一种禅定的状态。
也许是机缘巧合,回到镇江后,他便受到镇江市丹徒区佛教协会会长、镇江千年古刹大圣寺法师释昌法的邀请,去该禅院作客。
释昌法出家于我国四大名山之一普陀山法雨寺,虽然常年深居佛门,但喜欢广交社会文人墨客,弘扬佛教文化。多年前的一次偶然采访,释昌法与作者成知交。这天上午,马啸天在作者陪同下,来到了地处镇江东郊的大圣寺禅院,参观尚未开光的大雄宝殿。一跨入大殿,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空空无一的四周黄壁,顿时他觉得自己飘飘欲仙,仿佛一幅幅精彩纷呈的罗汉壁画图已呈现在眼前。他情不自禁地朝黄墙双手合十,对着陪同观看的释昌法法师说:“大师,我想在墙壁上画一幅罗汉长卷图,不知可否?”不等马啸天话音落下,释昌法夺口而出说:“太好了!这事我早已想到了,只是不敢贸然提出。”就这样,他与释昌法大师一拍即合,当即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0/25/370207.html
以上是关于罗汉-与罗汉结缘的镇江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罗汉-与罗汉结缘的镇江;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gus/916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