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佛教-忍则不恶无喧

  • 佛教故事-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3-12-24 04:12
  • 自在佛学知识网

佛教-忍则不恶无喧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忍则不恶无喧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忍则不恶无喧

十八罗汉中的第十一名罗汉叫罗怙罗,他本是释迦牟尼的儿子,后来出家修道,成为释遵十大弟子之一。相传罗怙罗以忍辱而

关于雁塔的佛教故事

着名,在舍卫国时,他曾被一些轻薄者打得头破血流,但他慧心能忍,因而受到佛的赞扬。
《坛经》说:“让则尊卑和睦,忍则不恶无喧。”佛教把修行方法归为“六度”,“忍辱”就是“六度”之一,它要求对于所有有损于自己的言行都要不动心,忍辱负重,忍气吞声。“忍”成为佛教的行为准则。
孔子说:“小不忍则乱大谋。”《说苑丛谈》曰:“能忍耻者安,能忍辱者存。”《增广贤文》则告诚人们;“得忍且忍,得耐且耐;不忍不耐,小事成大。”程颐更说得深刻:“愤欲忍与不忍,便见有德无德。”忍成了中国人的一种处世方法,更是一种深刻的道德准则。
清代何绍基在外地为官,有一天他接到家里来信,得知家中因一墙基与邻人争吵,要打官司,请何绍基相助。何绍基立即修书—封云:“万里家书只为墙,让人

藏族佛教的故事

三尺只何妨?万里长城今

佛教东渡的历史故事

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他的家人读罢家书,立即让人三尺,对方深受感动,也让了三尺,一场官司在“忍让”中化解讲和。
生活中我们难免会与人发生各种矛盾、争执。有的人视“横蛮”为”英勇”,在矛盾和争执中总爱誓死争高低,使小事酿成大祸。有的人则视“忍让”为美德,做到“人善我,我善人,人不善我,我亦善人。”这两种人际关系的善恶,人们一眼即明,但要见之于行动则非易事。它需要矛盾的双方具有理智和道德,要相互尊重、相互谅解。

佛教因果故事金刚经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0/25/370322.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忍则不恶无喧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忍则不恶无喧;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gus/91533.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