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墩岗、鸡宝岭与清修寺的传说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烟墩岗、鸡宝岭与清修寺的传说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烟墩岗、鸡宝岭与清修寺的传说
烟墩岗、鸡宝岭与清修寺的传说
沈光良 整理
清修寺是目前梅山乡建筑年代最久、规模最大的禅寺。它的前身称清修庵,1993年被北仑区列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它座落在梅山乡梅中村(里岙)的鸡宝岭上。据民国六年的《浙江通志?海防编》记载:明代景泰六年(公元1455年),郭巨所太平岙巡检司为抗击倭寇,观察沿海敌情之用,在今烟墩岗设置烽火台一座,实施“昼烟夜火,遥相呼应”的报警方法,并遣官兵戍守。山因此得名。
烽火台东南,原建砖木结构了望哨所一座,宽4米占方,北墙开门,东、西、南墙上各有窗口,供官兵站岗放哨和堆放柴火杂物。同时在鸡宝岭巅东侧,建营房3间及东西厢房各2间。岭下(今岭下水库)建磨房2间,户外有石臼、石辗盘等设施(1958年拆除)。
由于当地为我国东南沿海,每年台风袭击频繁,有时一场风暴往往延续3—5天,梅山江畔狂风呼啸,暴雨倾盆,浊浪滔天。那时巡检司运送粮饷的船筏不能出行,岛上官兵因此经常饥寒交迫。为了解决饥饿威胁,官兵们开始在营房周围垦植谷物蔬菜,还圈养了一大群家鸡。从此,遇到台风或恶劣天气时,官兵们就可杀鸡煮蛋,吃上丰盛的饭菜,不再挨饿了。鸡宝岭因此得名。
后来倭患平息,官兵迁移。营房就改为庵堂,当时由天童寺派遣僧人管理。庵堂四周茂林蔽日、海风习习,冬暖夏凉,涧水汩汩,真是个清静修身胜地,故名“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0/25/370716.html
以上是关于烟墩岗、鸡宝岭与清修寺的传说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烟墩岗、鸡宝岭与清修寺的传说;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gus/911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