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虚云和尚传7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文化-虚云和尚传7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虚云和尚传7
孝亲之道是自古以来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基础和核心。常言道“百善孝为先”,孝者是天之经、地之义。孝感于天地而通于神明。孝至于天则风调雨顺,孝至于地则百谷成熟,孝至人则重福来,孝至于神则冥灵相助。而自印度一带传入中国的佛教,到唐时已经同中国传统文化融合为一体,对于孝亲之道很是提倡与重视。这些对于自幼饱受儒学教育,后又在佛门熏修数十年的德清来说,是有着刻骨铭心的印象与鞭策。德清遵循佛陀的教导,以自己吃苦受难而减轻罪孽来回向亡故的父母,祈求佛菩萨加被,使他们早日脱离苦海,往生净土。这正是德清之所以能自普陀山起香,历时3年半,千辛万苦,百折不挠,三步一拜而行,千余天如一日,恒守初衷,终于朝礼五台山的坚强信念之所在。从另一方面看,德清的跪拜朝礼五台山,既是其对父母的一片诚挚孝道的体现,又是他入佛门后的一次艰难的修持实践。直到晚年,德清在谈及这次跪拜朝礼五台时,仍深有感触,“此3年中,除为疾病所困,风雪所阻,不能拜香外,其他时间则是一心正念。礼拜途中,历尽艰难,心生欢喜,每藉境验心,愈辛苦处,愈觉心安。因此才悟古人所谓消得一分习气,便得一光明;忍得十分烦恼,便证少分菩提。”这应当是其发自内心的感概与总结,由此也可以看到其禅修境界的深化。
四、跋涉千里,印度朝礼佛陀圣迹
清光绪十年(1884)五月,拜抵五台山后,德清花一个多月方将全山诸寺遍拜
峨眉山,又称“大光明山”,历来人们尊之为普贤菩萨弘法道场。全山方圆200多平方公里,主峰万佛顶海拔3099米。相传普贤菩萨当年骑白象来此弘扬佛法,普济众生,功德圆满。而后历代高僧驻锡山上,诛茅建寺,讲经说法。全山有报国寺、伏虎寺、雷音寺、华严寺、万年寺等名刹数百座,香火极盛。德清上山以来,一路礼拜。那天,来到晋代名刹万年寺,跪拜在拱顶无梁砖殿内,北宋太平兴国五年(980)所铸高达2丈多的骑在白象背上的普贤菩萨像前,虔诚地望着全身金色、头戴黄金雕镂法冠,面貌慈祥,口含微笑,手结吉祥印,趺坐在金色三重莲瓣上面的普贤菩萨法相,德清心中发愿:“愿效普贤菩萨盛德胜行,愿得文殊菩萨智学佛心,行观音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0/25/375908.html
以上是关于文化-虚云和尚传7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文化-虚云和尚传7;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gus/90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