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佛教」至孝感天:几则让人相当震撼的孝行

  • 佛教故事-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2-11-23 04:16
  • 自在佛学知识网

「佛教」至孝感天:几则让人相当震撼的孝行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至孝感天:几则让人相当震撼的孝行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至孝感天:几则让人相当震撼的孝行

  如《菩萨本业经》说:“孝事父母。当愿众生。一切护现。便成佛道。”《报恩经》也说:“为孝养父母、知恩报恩故。今得速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再如佛在因地中所表现的种种难行能行、难舍能舍的崇高伟大之菩萨行。无一而不是为报父母恩的。并不是与孝亲毫无一点关系的!

  父母有生育、养育、教育之恩。可说是功德巍巍,若能在家孝父母。此即名为胜福田.纵观飞黄腾达之人士。无一例外的是孝子。

  本文选材于

佛教讲春天的故事

唐湘清居士撰《因果报应录》的几则佛门中出家人以及居士行持孝顺之道得善报的故事。进行适当改写润饰。以便学人对佛门孝道有个具体而形象的了解。并希望学者各各精进行持。回向往生阿弥陀佛国。

  一、杨黼孝敬堂上父母佛。安详往生。

  本文取材自《德育古鉴》。

  杨黼[fǔ]。是唐代安徽省西北部的太和县人。他感觉到世事多变。人生无常。立志修学佛道。听说当时在四川弘化一方的无际大师声名远播。道行很高。为了要去亲近善知识。他就拜别家中双亲二老。离开家乡。只身赶赴四川省去求师问道。杨黼刚刚抵达四川省境内。就迎面遇见一位已逾古稀之年的老和尚。他向老和尚五体投地。恭恭敬敬地顶了一礼。老和尚问杨黼说:“你从何方来?到四川省来为何事?”杨黼回答道:“我自安徽一路雇舟行脚。想来四川向无际大师求法问道。”老和尚回答说:“你要来求见无际大师。那索性去见佛才好。”杨黼问:“我很想能见到佛。但不知道佛究竟在哪里。请老和尚为我开示。”

  老和尚说:“你赶紧往家赶。看到肩披大被、倒穿鞋的老人。那就是佛无疑了。”杨黼对老和尚的开示深信不疑。就连夜整理行装。雇舟回乡。一路跋山涉水。一个多月才赶回到家。到家的时候。已是月上柳梢头的半夜。他敲着家中的大门。呼唤老母亲开门。他老母亲听到门外正是昼思夜想、牵挂着的宝贝儿子回到家了。激动地从

听佛教故事哭得不行

床上爬起来。连衣服也来不及穿好。赶紧抓起那床破棉被披搭在肩上。倒拖着布鞋。匆匆忙忙地出来为儿子开门。迎接心爱的儿子。杨黼看到眼前是披衾倒屣的老母亲时。想起了老和尚的开示。恍然大悟。觉得堂上的老母亲才是现身的活佛。从此以后。杨黼竭力尽孝。无论从物质还是精神方面。都尽量使父母感到心满意足。杨黼八十岁寿终。临命终时。诵持《金刚经》的四句偈。安详往生。

  佛教的《大集经》上说:“世若无佛。善事父母。事父母即是事佛也。”古德有云:“堂上有佛二尊。恼恨世人不识。不用金彩装成。非是栴檀雕刻。即今现在双亲。就是释迦弥勒。若能诚敬得他。何用别求功德。”从以上的佛经及古德的开示可知。无际大师对杨黼的教化。确是依教奉行之理。

  二、道丕法师至诚尽孝。感得父骨。

  道丕法师是五代十国时的后周人。生于陕西长安。自幼宿具善根。有出世之志。七岁就剃度出家了。在道丕法师十九岁的时候。长安发生战事。兵荒马乱。道丕法师就带着母亲。躲到华山的山洞里避难。那时受社会动荡的影响。米价暴涨。道丕法师没有钱买米。只得自己饿着肚子。下山乞食供养母亲。母亲捧到道丕法师做好的热气腾腾的饭菜碗。就问道丕法师说:“儿子。您吃饭了吗?怎么没有见你吃饭啊?”道丕法师虽然饥肠辘辘。但为了母亲能吃饱饭。安心。回答说:“我已经先行吃饱饭了。”

  道丕法师的父亲当兵时在霍山的战争中阵亡。他母亲放不下心。对道丕法师说:“你的亲身父亲战死在霍山。尸骨暴露于旷野的风霜雨雪之中。你能把你亲身父亲的尸骨找寻回来。入土安葬吗?”道丕法师感念生父养育大恩。谨奉母命。一路前往霍山战场遗址。寻取父亲的尸骨。

  可是他看到战场上尸骨遍野。东一堆、西一堆的白骨。根本没有办法辨别究竟哪一具遗骸是亲身父亲的。道丕法师就日夜诵经念佛。合十向观音菩萨祈祷说:“古人有心诚则灵的感应。有滴血认骨的往事。现在我要找寻父亲的遗骨。愿荒野骨堆之中。如果有听到我的心声而转动的。那就是我亲生父亲蒙佛慈力加被而感应的。”他屏住呼吸。目光专心地注视着一堆、一堆的白骨。精诚念佛、诵经祈祷。过了几天。道丕法师忽然看到有一具髑髅从骨堆中跳出。他相信这绝对是亲身父亲的遗骨。感激涕零。就把那具髑髅骨小心地收起来。包扎好。一路上拥在自己怀中。带回家呈给老母亲。就在前一天夜里。道丕法师的母亲也梦见到战死的丈夫回家了。第二天早晨。果然看到孝子道丕法师带着父亲的遗骸归来了。随后。就为其妥善安葬。满了母子的心愿。

  当时。人们都认为道丕

佛教小故事饿死的罗汉纹身

法师能在旷野中的众多尸骨中寻得亲身父亲的遗骨。是至孝心蒙佛力加被。精诚感应所致。后来。道丕法师蒙皇上召请。在朝中升大法座讲经弘道。常居首席。颇获朝野信众敬重感念。

  本文取材自《高僧传》。关于道丕法师的大孝行持记述。如自己忍饥挨饿节食而供养母亲。至诚诵经念佛而获父遗骨。真是大孝的至行。超越古今。真是佛门中深具孝行的大善知识。蕅益大师曾说:“世人病释氏无父。而释氏之孝其亲。反过于世人。传记所载。盖历有明征。”这不仅可以证明至孝之心能蒙佛加被的感应。还可以破除和纠正一般世俗人所认为的“释氏无父”的偏见和误解。

  三、宗赜禅师念佛度母往生。

  本文取材自《净土圣贤录》。

  长芦宗赜为我国宋代著名禅师。本为湖北襄阳人。年幼时丧父。禅师的母亲陈氏。就把年幼的儿子带往舅父门下抚养。禅师少年时代。就认真读诵儒书。通达世典。二十九岁时。忽然觉悟到浮身如幻化。世事皆无常。于是。发心修学佛法。求出世之道。依长芦秀禅师出家。参究融通禅门玄理。深明禅宗心要。

  长芦宗赜禅师想到母亲含辛茹苦养育的深恩。常念报答。于是就恳求住持同意。把母亲从俗家接来。在寺院方丈东侧辟一静室。侍奉供养。除了供养日常生活所需物质外。更以种种善巧方便之法劝导母亲一心念佛。修学净土法门。如是七年之后。禅师的母亲在念佛声中。安详往生。禅师曾著《劝孝文》行世。共120篇。前100篇。说明以物质供养双亲。是世间的孝行;后20篇。说明劝父母念佛修净土。是出世间的孝行。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上品上生的果位。当修孝养父母为先。

  莲池大师说过:“人子于父母。服劳奉养以安之。孝也;立身行道以显之。大孝也;劝以念佛法门。俾得生净土。大孝之大孝也。”由此可知。如宗赜禅师劝化母亲念佛往生。可算得上是“

佛教李林甫的故事要有声的

大孝之大孝”的典范了。

  四、朱寿昌刺血书忏。昼夜持诵。寻得生母。

  本文取材于《梦溪笔谈》。

  宋朝有位孝子名朱寿昌。是当时刑部侍郎朱巽的儿子。朱寿昌的母亲刘氏。家庭出身比较微贱。在朱寿昌七岁的时候。朱寿昌的父亲就与母亲离了婚。后来朱寿昌的母亲又改嫁民间。杳无音信。朱寿昌长大以后。常常思念自己的亲生母亲。但不知母亲的行踪。十分忧愁挂念。于是。朱寿昌就辞去了官职。决心一定要找到母亲。一路跋山涉水。风餐露宿。历经千辛万苦。还是没有找到母亲的下落。当时。没有像现代一样的广播电视和报纸等媒体。无法以最便捷的方式寻人。像朱寿昌这样毫无把握的寻访。就如大海捞针。确实是异常困难、希望异常渺茫的事。可是。朱寿昌并不半途而废。灰心丧志。他怀着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心愿。以一个佛教徒的虔诚。深信心诚则灵。有愿必成。终会蒙佛感应的。他刺取了自己的舌血。写成血经水忏一部。印刷流通。利益大众。并且昼夜六时诵持水忏不辍。祈求佛菩萨的加持感应。

  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有一天。他经过陕西同州时。途中忽然遇见了亲生母亲。二十多年不见。朱寿昌喜出望外。看到母亲已是白发苍苍。脸上皱纹如线。但细心辨别母亲的眼神。还能认得出。可是。寿昌当时离开母亲时。才七岁。可是二十年后已成人。他母亲却再也不认识他了。寿昌抱住母亲的双肩。亲切地连声呼喊:“妈妈!妈妈!”并且大声地对母亲吼道:“我是您儿子寿昌。我是您儿子寿昌。”他母亲如梦初醒。“哎呀”

佛教忏悔因果故事

一声。道:“我的儿啊。做梦也没有想到能与你相见、团圆。”母子二人。一别二十多年不见。恍若隔世。母子久别重逢。不禁悲喜交集。痛哭流涕。引来很多路旁的行人。都留步、摇头感叹不已。后来。朱寿昌把母亲接回家中。日日尽心侍奉孝养。《感应篇汇编》上说:“孝子事亲。不可使吾亲有冷淡心。不可使吾亲生烦恼心。不可使吾亲有惊怖心。不可使吾亲生愁闷心。不可使吾亲有难言心。不可使吾亲有愧恨心。”朱寿昌诚然如是而做。

  后来朱寿昌出任“司农少卿”一职。孝行更加笃实。当时在朝野上下。尤其在士大夫中。对于朱寿昌的孝行感应事迹。母子重逢团圆。一时被传为佳话。街头巷尾百姓无不称道。

  现代心理学家。也承认有心灵感应。但并不常见。原因是如果诚心不够。就不易出现感应。如以上故事中的朱寿昌。刺血书忏。昼夜持诵。万里跋涉。而无懈怠。这是何等的精诚!心诚则灵。感应如此。而获母子相会团圆。

  五、魏母陈悟证居士割臂疗亲救急。安详西归。

  本文取材自《真安居士笔记》。

  魏母陈悟证居士是位虔诚的佛教信徒。其子魏逖先。法名真安。自幼受其母亲教化和影响。也是一位虔诚的佛教信徒。真安居士曾经叙说魏母陈悟证居士割臂肉疗亲的大孝行径。极能劝世化俗。

  魏母才十二岁时。她的父亲就离家出外谋生。因此。只有才十二岁的魏母日日夜夜一人在家侍奉着母亲。一日夜半。她的母亲突然身患急病。吐血不止。这时家中没有什么人能帮助撑持局面的。唯有母女二人。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意外境况。母女二人惊惶失措。正在这生死未卜的瞬间。魏母毅然忍痛切下了左手臂侧的一块肉。煎汤给母亲服。意外的是。魏母陈悟证居士的母亲服用了肉汤以后。吐血的情况立即止住了。转危为安。

  当时。魏母陈悟证居士担心母亲知道真相后心痛不忍服用。就没有和母亲说是煎臂肉的汤。只说是在外边中药店抓的中药熬的药汁;也没有对外边任何人提起割臂肉为母亲救急的大孝行为。这件事不但当时无人知晓。何况当时妇女们都习惯穿长袖衣。也没有人能够发觉她臂上的刀伤。因此。这件事数十年来一直没有人知晓。就是陈悟证居士的儿女也不知道。这一件事直到一九二八年。这位在童年时曾经发大心切臂肉疗亲救急的魏老太太陈悟证居士。在七十三岁这年的冬天染疾。陈悟证居士的儿子逖先居士。想到母亲已经临近古稀之年。再谋求世间的供养。已经是力所不能及。就发心为母亲祈求佛力加持。早日成就出世的道业。

  逖先居士于十二月十八日。为母左臂燃香。祈求佛力加持。发愿早日往生佛国。到二十三日夜。魏母忽现衰相。呼吸很弱。家人目睹这一现状。就围绕在魏母病榻四周念佛。到除夕之夜。逖先居士又在自己的右臂为母亲燃香九炷。并且发普贤十大愿回向西方极乐世界。愿母亲安详往生。在一九二九年正月十五日夜和正月十六日的早晨。逖先居士的妹妹悟进居士。也分别在左臂燃香三炷。在右臂燃香六炷。在三月初一日。逖先和二位妹妹。再各自在左臂燃香三炷。共同为母亲祈求佛力加被。

  这时魏母陈悟证居士感受到了儿女们的孝心。深为感动。因此唤来儿女们到病榻前。回忆说:“我十二岁时。曾割臂救治你们外祖母的急症。当初我绝没有想到我的儿女们也能如此报答我。现在我病了。你们竟然为我燃这样多的臂香。祈求佛力加被。这应该是我童年时割臂疗亲的感应。”说完。就揭起左臂衣袖。露出左臂给儿女们看。大家这才发觉魏老太太童年时割肉处的刀痕。长约三寸。宽约七八分。看到的人。无不感动而泣。到了三月初六的辰时。魏母在念佛声中。含笑合掌。安详西归。

  综上所述。魏老太太童年时割臂疗亲救急。非关世间名闻利养。所以经过六十年之久而无人知晓。因为纯孝出于至诚。所以能不著相。不求显扬。但到临终的时候。儿女们都在臂上燃香。祈求母亲获得佛力加被。得生净土。这显然是她童年时割臂疗亲大孝之心的感应。《孝经》上说:“孝悌之至。通乎神明。”确实是真实不虚的。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25/253035.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至孝感天:几则让人相当震撼的孝行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至孝感天:几则让人相当震撼的孝行;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gus/8936.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