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往生论注》讲记七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文化-《往生论注》讲记七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往生论注》讲记七
讲记七
宫殿诸楼阁,观十方无碍,
杂树异光色,宝栏遍围绕。
极乐国土中,有无数宫殿楼阁,进入里面能普观十方无数净秽国土,通彻无碍。在宫殿和楼阁四周,排布有种种七宝行树,发出不同的光色,周围有宝栏围绕。
【此四句,名庄严地功德成就。佛本何故起此庄严。见有国土,嶕峣峻岭,枯木横岑。岝(zuò)峉(è)??(xíng)嶙,莦(shāo)茅盈壑。茫茫沧海,为绝目之川。葻(lán)葻广泽,为无踪之所。菩萨见此,兴大悲愿。愿我国土,地平如掌。宫殿楼阁,镜纳十方。的无所属,亦非不属(“的”是的确的意思。)。宝树宝栏,互为映饰。】
(嶕峣:高耸。岑:小而高的山。岝峉:山不齐貌。??:深山谷。嶙:深无崖。莦:恶草貌。茅:道多草不可行。葻:草得风貌。)
这四句是说佛国的地功德成就。佛在因地为什么发愿兴起这一庄严呢?原因是见到有的国土,崇山峻岭,枯木横陈;悬崖深谷,恶草丛生;茫茫大海,不见彼岸;葻葻广泽,罕无人迹。在见到这种情景时,油然兴起悲愿:“愿我国土,地平如掌,宫殿、楼阁如同镜子容纳影像一样容纳十方无数国土。两者既不相属,又不是不相属。在宫殿楼阁的外面,有宝树宝栏围绕,互相辉映、严饰。
这一段要前后对应起来观察,前面是见国土的苦相,后面是起悲立愿,严净国土。这可以分成三段,第一段是见“崇山峻岭,枯木横岑”,也就是见地上耸立高山,有枯木杂乱地倒在山上。又见“深谷悬崖,恶草丛生”,就是见悬崖底下的山谷中,长满了荆棘等恶草,寸步难行。像这样见到大地有高低不平、难行多障的苦相之后,就发愿严净国土,成就如手掌般平坦的大地,通行无碍。第二段是见“茫茫沧海,为绝目之川”,就是见到站在大海边上,只见茫茫一片,看不到彼岸的国土城镇,由此就发愿“宫殿楼阁、镜纳十方”,也就是要成就这样的国土,在宫殿楼阁的任何一处都能见到十方无数佛国。第三段是见“葻葻广泽,为无踪之所”,广泽是广阔的湖泽,“葻葻”是水草被风吹动的样子,见到大片的沼泽地没有人走,十分荒凉,因此就发愿“宫殿楼阁,宝树宝栏,互为映饰”。也就是殿外有树,楼上有人,宝栏围绕,有情和器界和谐共存。宝树、宝栏都是光明体,交相辉映,彼此衬托,分外庄严。
“的无所属,亦非不属”,是说十方国土和极乐国土非一非异。可以这样观察:如果极乐国土是实有的显现,那它和十方国土不是一体就是异体,不出这两种情况。如果是一体,极乐国土就和十方国土不可分,实际上十方的无数国土并不是无二一体。如果是实有的异体,那就成了彼此毫无关系,不可能在极乐世界的一毛端中现出十方刹海。这样就知道国土自性本空,不论是极乐国土,还是十方佛国,一切都如梦如幻。就在这如梦如幻的缘起中,以佛神力起用,在极乐国土的任何一处都能普现十方刹海。正显现时,十方刹海并没有入到极乐净土里,因此无有所属;又不是没有影现在里面,因此亦非不属。像这样非一非异,完全是不可思议的境界。这广狭自在无碍,也显示了极乐净土举体是事事无碍的法界。
【是故言,宫殿诸楼阁,观十方无碍,杂树异光色,宝栏遍围绕。】
由于极乐国土成就了大地庄严,因此说:“宫殿诸楼阁,观十方无碍,杂树异光色,宝栏遍围绕。&rdquo
无量宝交络,罗网遍虚空,
种种铃发响,宣吐妙法音。
在佛国无边的虚空中,遍满了无量妙宝交织而成的罗网,每一罗网上都悬挂有种种铃铎,微风吹动铃铎,发出妙响,宣吐各种妙法音声。
【此四句,名庄严虚空功德成就。佛本何故起此庄严。见有国土,烟云尘雾,蔽障太虚。震烈??(cén)霍,从上而堕(“震烈”指霹雳惊雷,猛烈震动。“??”是下大雨的声音。“霍”是雨下得很急。)。不祥灾霓(niè),每自空来。忧虑百端,为之毛竖。菩萨见此,兴大悲心。愿我国土,宝网交络,罗遍虚空。铃铎宫商(“宫商”是妙乐的意思。),鸣宣道法。视之无厌,怀道见德。】
这四句是说佛国的虚空功德成就,包括罗网遍覆、宣吐法音等。
佛因地为何兴起这一庄严?是见到有的国土中,烟云尘雾,障蔽虚空;雷震大雨,倾盆而下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0/26/380072.html
以上是关于文化-《往生论注》讲记七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文化-《往生论注》讲记七;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gus/865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