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乐净土-二、往生极乐的条件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极乐净土-二、往生极乐的条件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二、往生极乐的条件
二、往生极乐的条件
求生极乐世界的条件,必需要具备正行与助行。
(一)念佛正行
念佛法门的正行,可分为往生的资粮,念佛的类别,以及念佛的方法,三点来说明。
(1)往生的资粮
往生的资粮,是信、愿、行。求生极乐世界,必须具备深信,切愿,实行三种资粮,如鼎三足,缺一不
可。
1.信:信是信受,佛法大海,非信莫入。华严经说:‘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特别是念
佛法门,更要深信。
深信十方诸佛,所称赞的极乐国土,真实存在,并非假设,应当发愿,求生彼国。
深信一心念佛,决定可以往生;虽然极乐国土,远在十万亿佛土以外,但凭佛力慈悲摄受,一称佛号,
发愿求生,佛必来迎,接引往生。
深信往生极乐国土,即得不退转,因为极乐国土,环境特别,助缘殊胜,不止常得见佛闻法,而且水鸟
行树,皆宣法音,昼夜六时,耳濡目染,无非佛法;恒与诸上善人俱会一处,互相策励,唯进无退,加
以寿命又长,一生即可以成办佛事,蒙佛授记,补佛之处。
2.愿:愿是志愿、发愿、愿力,信心既深,还要立志发愿,无愿不生。释尊在阿弥陀经中,再三劝导我
们说:‘众生闻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愿贵在志诚恳切,更要坚固。悟彻大师说:‘修习净业,
信贵深,愿贵切,以信深愿切,一切邪说,莫能摇惑,一切境缘,莫能引转。’因此,念佛求生极乐国
土的人,一定要发愿深切。愿离娑婆世界,愿生极乐国土;愿临命终时,自知时至,身无病苦;愿佛慈
悲摄受,亲来接引;愿生净土,即得见佛闻法,悟无生忍;愿再来娑婆,广度众生,满菩提愿。
灵峰大师说:‘欲决定得生极乐世界,莫如以信为前导,愿为后鞭;信得决,愿得切,虽散心念佛,亦
得往生。信不真,愿不猛,虽一心不乱,亦不得生。’可见深信切愿,对于求生净土,是非常的重要!
3.行:行是实行,既深信佛语,决意发愿,求生净土,就要继之以实行,一心念佛。念佛可以分为持名
念佛,观像念佛,观想念佛,以及实相念佛等四种。
持名念佛:一定要三业清净,口念佛号,心止散乱,念从心起,声从口出,音从耳入,字字分明,句句
清楚,日夜无间。如是心口相应,净念相继,必得一心不乱。
观像念佛:是用恭敬志诚的身心,面对佛像,口称佛号,眼观佛像,意想佛的相好庄严,功德殊胜;如
是三业专精,称念不已,日久功深,亦得一心不乱。
观想念佛:是依照观无量寿佛经中所说,修十六种观,观想极乐世界,依正庄严,以及九品往生,种种
胜境,令心专注坚住观中,想念不移,开眼闭目,胜境不失,即得一心不乱,决定往生。
实相念佛:是心口相应,念念无间,心不离佛,佛不离心;心外无佛,佛外无心,如是即心即佛,心佛
一如,心佛无二。由于称性起念,深知能念之心,自性本空,所念的佛,亦不可得,而不执着有;但能
念之心,灵明觉照,所念的佛,历历分明,亦不落于空;空有都不着,能所两相亡。所谓:念而无念,
无念而念,就可以由事相一心不乱,进入理性一心不乱,是名实相念佛,此即是大势至菩萨所修的念佛
三昧。
至于念佛的方法很多,综合而言,大概有以下十种:
一高声念:持名念佛,可以高声唱念佛号。业报差别经说:高声念佛,有十种功德:一能除睡障,二天
魔惊怖,三声遍十方,四三涂息苦,五外声不入,六心不散乱,七勇猛精进,八诸佛欢喜,九三昧现前
,十往生净土。但高声唱念,会导致喉痛喑哑,不宜久持。
二低声念:当精力疲倦,或人地有障碍时,可以改用低声念,但必须口念清楚,耳听明白,心意至诚恳
切,念念无间,持之以恒,亦可以达到一心不乱。
三默念:如果环境上高声低声都不适宜,或在不净之处,唯有心中默念。默念佛时,以舌根敲击前齿,
心念口移,声不出口,但音声历然,耳根内闻,句句分明,日久功深,自然证得念佛三昧。
四定时念:念佛最好是日夜无间,终身称念。但在家佛弟子,每为事业家务困身,未能万念放下,一心
念佛,唯有自己安排在早晚定时念佛,作为日常必修的功课。慈云忏主,曾为国王大臣,立十念法门。
至于佛教道场,为接引大众,或自己求生净土的大德们,每定时举行佛七念佛,于七日中,或于七七四
十九日,行般舟三昧,希望在一定的时间里,能够做到一心不乱。
五闭关念:为了克期取证,可以谢绝应酬,万缘放下,闭关念佛;但时间长短,要视各人发心及其因缘
环境而定。在关中应该不舍早晚课诵,尤其是楞严咒与十小咒,其余时间,行住坐卧,皆以佛号是念,
心不外驰,念念与佛相应,决定证得念佛三昧。
六摄心念:心念佛号,字字分明,即摄意根;口称佛号,句句清楚,即摄舌根;耳闻佛号,明明白白,
即摄耳根;眼不东张西望,即摄眼根;鼻不扳缘香尘,即摄鼻根;身不懈怠放逸,即摄身根;如是六根
都摄,不舍昼夜,精进念佛,必得一心不乱。
七随时念:随时随地,不择时间,不拘埸地,不问净秽,行住坐卧,悉皆念佛;迎宾送客,开会集众,
运动跑步,开车坐船,乘搭飞机,出入作息,甚至穿衣吃饭,大小二便,无不念佛。如是二六时中,念
念弥陀,声声佛号,朝朝暮暮,无时或忘,必与自性弥陀相应,即心即佛。
八记数念:为了提起正念,不忘佛号,可以手执念珠,口称圣号,念一句佛,手过一粒珠,念得分明,
记得清楚,借珠束心,提防妄念侵入。现在,不仅香港流行手带佛珠,连美国各大公司,都有各式各样
的手珠出售,而外国人,亦喜欢手带一串或两串手珠,作为装饰品。其实佩带念珠,是有功德的,更可
以辟邪,但只限于菩提珠。
在校量数珠功德经中说:若用菩提子为数珠,用作诵经念佛记数,或但手持,其福无量,…。原来过去
有佛,在菩提树下成道。当时有一外道,儿子被鬼神害死,自己心想,我因邪见不敌鬼神,不知佛有何
神力?佛既然在此树下成道,若圣树有灵,当救我儿。于是抱其儿子的尸体,放在菩提树下,一心念佛
。七日后,其儿子生还,外道欢喜,赞佛威德神力不可思议,自此舍邪归正,学佛修行,而此菩提树,
亦被名延命树,此树所结的菩提子,及其树根,用来制造念珠,能却邪降魔,功德最胜。
九调息念:将一句佛号,系於呼吸间,吸气时念南无阿,呼气时念弥陀佛,一呼一吸,念佛无间,心不
外缘尘境,六识不起,自然三业清净,日久功深,必得念佛三昧。当知人不可能没有呼吸,平时随着呼
吸念佛,习惯了,即使将来病危命终,有呼吸时仍然念佛,直至最后一口气,也在念佛,实在太好,太
美妙了!
十临终念:求生净土的人,能否如愿往生,关键在乎临命终时,能否万缘放下,提起正念,一心念佛。
若是平日深信、切愿、实行念佛,出入作息,行住坐卧,都不离佛号,则临命终时,一定自知时至,不
忘念佛。不然,人之将死,种种业境现前,即使平常精进念佛的人,亦难免被业力所牵,迷失正念。何
况平常疏懒念佛,或不懂念佛的人?往往为病苦所逼,为业障所缠,以至随业受报,堕落轮回。所以在
临命终时,能够提起正念,是人生最后的重要大事。身为眷属,诚应该设法提起亲人临终正念,或请高
僧助念,令亲属最后一口气都在念佛,一定感佛来应,随佛往生;所以发心为临命终人助念,功德最大
。
(二)净业助行
欲想决定往生极乐世界,或希望上品上生,除了具足信愿行外,还要兼修众善,回向发愿,作为助行。
释尊在观无量寿佛经中,教导韦提希夫人,欲想往生极乐国土,当修十种净业。
一孝养父母:忍辱经说:‘善至极莫大于孝;恶至极莫大于不孝。’所以止恶行善,首先应该孝养父母
。世间孝子,不外是敬亲、爱亲、养亲,进一步善体亲心,‘父母之所爱,爱之;父母之所恶,恶之。
’或继承父母的遗志,发扬光大父母的事业,使自己善名远播,光宗耀祖,垂芳百世,已经是不可多得
的孝子贤孙了。
但学佛人孝敬父毋,除了物质供养,还要提供精神补品,劝导父母修学佛法,作出世因;不止令父母现
生享乐如意,还要令父母来生得生善处,甚至出三界,了生死,究竟离苦得。不但令今世父母,法喜充
满;还要令过去生中,所有父母,皆得离苦得乐。
二奉事师长:父母生我色身,师长生我慧命,色身止于今生,慧命则永劫不灭;所以既要孝敬父母,更
加要孝敬师长。师长有普通的老师,也有佛教的老师。普通老师教人知识,培训人的谋生技能;佛教的
老师,则教人止恶行善,勤求佛道,建立自利利他的事业。身为弟子,除了应该亲近事奉师长,执役服
劳,四事(衣服、卧具、饮食、医药。)供养外,还要力行众善,弘扬佛法,续佛慧命,以报师恩。能
报师恩,亦是净业之一。
三慈心不杀:有命尽贪生,不分人与畜。我们人类爱护自己的生命,岂可随便杀害其他动物的生命?梵
网经说:‘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无不从之受生,故六道众生皆是我父母。’既然
六道众生,曾经互为父母,彼此有恩,而今杀生食肉,何止损害慈悲,而且违背孝道。何况杀生,属于
恶业?所以念佛的人,一定要慈悲不杀生,免被业债牵连,不能往生。
四修十善业:十善业是身不杀,不盗,不淫;口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心不贪,不嗔,不
痴。三业清净,既是人天正因,亦是往生佛国的净业。
五受持三皈:三皈即是皈依佛、法、僧三宝。佛是三界导师,四生慈父,能领导众生,出离生死苦海,
到达涅盘彼岸;法是宇宙真理,人天眼目,能指示众生,舍恶从善,断除烦恼,入佛知见;僧是世间福
田,浊世的善知识,能住持佛法,化导群迷,福利人天。所以念佛求生净土,先当皈依三宝,恭敬三宝
,供养三宝。在皈依三宝的虔诚意识中,奉行佛的正法,持戒,修福,念佛求生净土,以此净业,决定
可以往生佛国。
六具足众戒:戒是佛道的阶梯,一切善法的根本。因为戒能令人防非止恶,增长善根,助长定力,出生
智慧。所以梵网经说:‘戒如明日月,亦如缨络珠,微尘菩萨众,由是成正觉。’涅盘经说:‘佛在世
时,以佛为师,佛灭度后,以戒为师。’凡是皈依三宝的佛弟子,都应该受持佛戒。佛的制戒有多种,
最普通的是五戒,八戒,十戒,具足戒,以及菩萨戒。今言:‘具足众戒’,显然是不止但求受五戒,
还要进一步求受八戒,十戒,具足戒,甚至受持菩萨的三聚净戒,自利兼他,作为往生佛国的正因。
七发菩提心:在大宝积经中,佛告阿难:‘若善男子,善女人,愿生极乐世界,欲见无量寿佛,应发无
上菩提心。’发无上菩提心,即是发起追求佛果无上正等正觉的心,愿成佛道,愿度众生。念佛人固然
是为了自己离苦得乐,求生佛国,也要同时观众生苦,发菩提心,愿将自己念佛、持戒的功德,回向法
界众生,同登佛国,得不退转。是以发菩提心,亦是净业之一。
八深信因果:世间事必由因,有因必有果,因果相类,因果相随,是谁也不能否认的事实。古人说;‘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若然不报,时辰未到。’又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都是劝人明白因果,止恶行善的至理名言。而事实上,中外古今,历史记载因果报应的事实,不胜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0/26/380323.html
以上是关于极乐净土-二、往生极乐的条件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极乐净土-二、往生极乐的条件;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gus/863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