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将心守静,犹未离病 - 公案100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将心守静,犹未离病 - 公案100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将心守静,犹未离病 - 公案100
将心守静,犹未离病
牛头法融的《心铭》中,有这样的两句话。
从这两句话可以理解到,静坐不等于参禅,静修不等于学佛,打坐未必能开悟。
中国佛教对于「禅」有两种定义。其一是由静坐入禅定,称为小乘的次第禅,且跟一般宗教的冥想、默祷相通。这些都是将心守静,把心守于宁静、安静、平静的状态;浅的层次叫静坐,深的层次叫禅定。另外一个定义是中国禅宗的「禅悟」,不一定要打坐,只要把身心放松、放下。心中没有任何执着、追求,就能保持宁静、安定。我曾将之形容为无底的垃圾桶,也是无形的反射镜。于此境界中没有烦恼的现象,但有智慧的功能。
牛头法融的意思是说,如果将心守静,就还未离开病。「病」是什么?如果仅是静坐的安静,心没有明,一旦干扰发生,马上还会受到影响而起波动。难怪守静习定的人,总是希望单独躲入深山去或者离群索居;他们厌惧烦嚣,喜欢宁静。这种人即使能入定,在定中没有烦恼的现象,但是他们的自我中心一直都在。当定力消失而出定时,轻微的问题可能还引不起烦恼,万一遇到狂风骤雨、跟他自身的利害得失有大冲突时,依然会有贪欲瞋怒等烦恼出现。因此牛头禅师认为,这样的修行法或修行层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0/26/380583.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将心守静,犹未离病 - 公案100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将心守静,犹未离病 - 公案100;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gus/860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