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前也常坦,后也常坦 - 公案100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前也常坦,后也常坦 - 公案100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前也常坦,后也常坦 - 公案100
前也常坦,后也常坦
常坦曾向药山惟俨求法,因为没有收获而离开了,后来再度向药山求教。药山问:「你是谁啊?」常坦答:「我是常坦。」药山说:「前也常坦,后也常坦。」
常坦在药山惟俨座下修行了一段日子,内心没有得到着力点和歇脚处,所以离开了。这种例子在禅宗史上很常见。弟子追随老师,有的听老师说法,甚至帮老师弘法,有的只在该处修苦行服劳役,比如打扫厕所、种田、挑水、烧火、煮饭等,很难进入法堂听老师说法。六祖惠能当年在五祖弘忍座下正是如此,他初期并未听到五祖说法,只在作坊舂米。有些人即使未曾听过老师开示也会开悟;有的天天听老师开示,学到很多知识、学问、名词、观念,却仍不开悟,他们可能因而认为老师不想帮助或无法帮助,于是选择离开。
常坦就是这样的人,而他离开之后,又再回到药山座前求教,这种情形也不少。有人到外面转了几圈,虽然找到名师,仍然未能开悟,想想原先的老师还不错,所以又回去了;有的则是被其他的明师劝导,回到原处去的。
常坦二度求教,药山问他是谁,这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0/26/380629.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前也常坦,后也常坦 - 公案100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前也常坦,后也常坦 - 公案100;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gus/859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