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宣化上人-修道苦的故事(宣化上人)

  • 佛教故事-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3-12-07 19:48
  • 自在佛学知识网

宣化上人-修道苦的故事(宣化上人)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宣化上人-修道苦的故事(宣化上人)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修道苦的故事(宣化上人)

修道苦的故事(宣化上人)

所谓「受苦是了苦,享福是消福。」我们修道人为什么要修苦行?一天只吃一餐,就为要了苦的缘故。苦了了,便是乐。福,有应享的福和不应享的福。应享的福,是自己工作所得来的代价,能够住好房子,穿好衣服,吃好东西,坐好汽车,可以享受一番。可是,要知道享完之后,就消福了,而在福报的银行就没有存款了。

不应

佛教智慧故事观音菩萨

享的福,就是在本分之外求享受,由侥幸得来的福。好像强盗,抢人家的钱,自己享受,这是不讲道理的享受,必定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在福报银行的户头就透支了。应享的福,享完之后,就报销了福,何况不应享的福,硬要勉强享受?这不但消福,而且还要亏本。因为这种关系,福不可享尽,享尽就没有福了;苦可受尽,受尽则没有苦。我们做人,要明白这种道理。在困难的环境中,欢喜接受逆境,这样便无怨恨,也没有不满现实的心在作祟。
研究佛法的人,其思想和行为,与世俗人正好相反。世俗人是顺着生死去造业,修道人是逆着生死来消业。无论在什么境界上,处之泰然

自伞自度的佛教故事

,心安理得,便不觉得苦。所谓「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是至理名言。
现在讲一个受苦的公案,作为参考。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名叫崇祯。他虽有皇帝的智慧,可是没有皇帝的福报。为什么?因为他的苦没有受尽。他前生是个沙弥,因为未到受具足戒的时候,就死了,所以还是个小沙弥而已。他做沙弥的时候,凡是搬柴运水的苦工,都由他来做,任劳任怨。天天做苦工,来护持道场。
有一天,他到房顶修理屋瓦,不慎失足,坠地而死。师兄弟就去报告方丈和尚。老和尚知道前因后果,想成就小沙弥,替他了苦。于是乎,对大家宣布:「这个小沙弥,做事不小心跌死,对道场有很

佛教十八层地狱的故事

大的损失

佛教故事是虚构

。因为他犯了侵损常住的过错,要惩罚他。你们用马来把他的尸体拖散为止,免得买棺材埋葬。」大家一听方丈的话,不以为然。师兄弟们发恻隐之心,而不听方丈的命令,因为不忍心这样去做。于是共议:「我们是师兄弟,同修一场,应该把他安葬,不可用马拖尸。」乃出钱买棺材安葬于荒山中。
这个小沙弥,因为替庙做苦工,积有功德,来生为人,做了皇帝,身为崇祯。可是只做了十六年的穷皇帝。他在位的时候,天下大乱,内有李自成造反,外有清兵侵境,没有过一天好日子,都是在忧患煎迫中度日。这事是被好心的师兄弟害了他,使他的苦未能了尽。如果他们当时听方丈的话,用马拖尸,苦便了了,不会害得崇祯在煤山自缢,而为国殉难。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0/26/381056.html

以上是关于宣化上人-修道苦的故事(宣化上人)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宣化上人-修道苦的故事(宣化上人);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gus/85581.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